目前分類:鎮長讀羅馬史 (1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1PYbO8jZlL._BO2,204,203,200_PIsitb-sticker-arrow-click,TopRight,35,-76_AA300_SH20_OU28_  

這本《千萬別當羅馬士兵》是本童書,不過,個人覺得內容是相當專業的。它模仿了“新兵手冊”,把讀者當作成一位要參軍的有志青年〈?〉,然後從入伍條件到軍隊架構,武器裝備,如何行軍及戰術等,通通都簡明扼要的介紹了一遍。當然,僅限於童書的等級。

不過,當初筆者看它輕薄,卻用銅版紙跟全彩印刷,價格便宜就買了,翻閱了一下其實有料,感覺算是賺到了,才想來向版上大家介紹一下。買不到,又不想看Osprey那一堆超專業的書,想簡單了解羅馬軍團在幹嘛,其實這本可以參考。:P


其實最近出版了不少作品,讓羅馬史變的多彩多姿,或選擇性稍多了些。羅馬史入門除了鹽野阿姨的大部頭,廣場的《羅馬的崛起》也相當的優秀,從傳說到史實,詳實考據跟深入評論,完整的介紹了到共和末的羅馬。講戰史方面,《漢尼拔與坎奈的幽靈》則是精彩的分析了羅馬史上最刺激緊張的一場生死對決--第二次布匿克戰爭,其實不管是不是羅馬粉,對於戰史有興趣的也都該一讀的作品。(青文也出了一本敘述這段故事的漫畫,可惜還只有一集)至於生活史方面,則是推薦《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以“天”為單位,敘述了從早到晚一個羅馬人的生活作息,相當有趣。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oductPhoto  

 

先說說,其實我討厭這個書名....「大帝」這個應該是按照英文的「Great」在翻譯,但這是個極度容易遭到誤會的辭彙。本來,把羅馬的“Imperator”等頭銜譯成「皇帝」就很不準確了。不過這個問題存在很久,也被意識到很久,可都沒有糾正的舉動過,是約定俗成之故吧(還是無所謂?)。看到龐培也被加上個「大帝」就很吐血了。

之外,麥田出版的,富勒這本Caesar傳記也絕版一段時日了,加上Total War:Rome II出了新的DLC,所以筆者最近才去圖書館借,看完之後覺得頗相見恨晚。坦白說,是因為富勒對於Caesar的評價是比較偏負面的,比起之前筆者閱讀的大多是滿滿的讚美,需要一點“中和”。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6861218  

 

本書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輕與重叢書”中的一冊。這系列主要是譯介西方文化相關的作品,範圍不限。本書談論的是古羅馬人的宗教、社會、角鬥士、婚姻及同性戀,是筆者較未碰觸到的環節,所以就購入了。

 

作者Paul Veyne是法國希臘羅馬史專家,本書是蒐集他在雜誌專刊上發表的訪談文章及專文而成,內容介於通俗於專業之間,大概就像以前的《歷史月刊》的水平。但細讀之下還是頗有所得。像作者指出,羅馬雖然有強大的司法體系,但卻沒有如現代的警察來行使公權力,最後還是要依賴“社會力量”來介入,是個很有趣的點。此外,對於角鬥士文化的討論及其沒落消失的原因,也都有不錯的說明。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3452188  

E.N.Luttwak的這本《羅馬帝國的大戰略》(The Grand Strategy of the Roman Empire)也是一部經典作品,知名的《羅馬人的故事》中,鹽野阿姨就引用了不少他的觀點跟圖片。

個人相當喜歡這樣的戰略分析,特別是以真實的國家為例子來述說,雖然不免會有一些過於主觀的危險,但在思辨上也比較有真實感不至於太過空談。Luttwak也的確是嘗試盡可能在羅馬帝國對於邊防的策略中抽絲剝繭出一個“戰略”,並從中分析出教益來,儘管現在時事變遷,未必管用,但大方向依然是能給人一點思考的空間。

作者第一個提出來的概念是“霸權帝國”跟“領土帝國”,前者是一種對鄰近國家以外交的威勢搭配武力的鎮攝,建構出一系列附庸國環繞來達成“安全”的體系;後者則是直接訴諸征服並畫出穩定的邊境防禦。筆者第一個念頭是思考,那麼中國諸王朝在傳統上算是上述兩者的哪一種,不過仔細想想,其實這兩個概念也不是那樣的絕對的固守跟清楚劃分。也就是說,某些帝國也可能是兩者混用,或者是在某個階段後轉變。羅馬帝國即是如此。

Luttwak在書中畫分了三個階段,以奧古斯都-尼祿、維斯帕先-安東尼王朝跟塞維魯-君士坦丁來做區分。第一個階段的羅馬帝國,採行的正是前面所述的霸權式體系。共和時代留下的眾附庸國獲得了加強控制,它們雖然有些實力中上,但帝國的武力足以威嚇之,並不需要擔心會尾大不掉。此外,以步兵為主的羅馬軍團在機動性上不足,且針對於低烈度的小衝突發揮不出優勢,所以把漫長的邊境交給附庸軍去防禦便已足夠。且由於它們的實力,即便面臨大規模襲擊也足以抵抗到援軍抵達,這讓羅馬在分配有限的戰力時,可以有充分的靈活性,即便是大規模集結在某個區域,也不用擔心引發其他地方的不安。只是說這種附庸國策略在東方對於那些已經存在已久的專制小國比較成功,在西歐面對政治結構還很鬆散的部落民族則還是需要充分的展示武力才能達到效果,這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在這個體系中,帝國雖然不能直接併吞附庸國的土地跟稅收,但也因為他們的存在可以節省掉很高程度的防禦成本,整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958672-roman-ruins-in-rome-forum  

這個問題很大,要找出理由其實順手抓就一堆,但相對來說,也肯定會被吐,一條一條拉出來最後只會淪為口水戰而已。羅馬要到第二次布匿克戰爭後,才真正跟過去那些傳統的地中海諸城邦“不同”,就筆者的觀察,在此之前,這支拉丁霸權的興起軌跡其實跟斯巴達、雅典看起來似乎沒太多差異,直到漢尼拔改變了這一切。(在此還是力推《坎奈的幽靈》)


當然,這都只是表面。要我對於這三個古典城邦帝國給予各個特色,雅典是民主,斯巴達是“國家社會至上”而羅馬則是“聯邦”。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5869318  

這本是上海經典人文書庫的叢書,前陣子剛再版,不過我買的是舊版。
作者是法國人,也是從某一套叢書中抽出來翻譯的,主題是三世紀末的羅馬帝國到“中世紀”的過程。這主題蠻浩大而且熱門,這段時間以來對於“衰亡”的討論開始有了“轉型”的新說,在國外是新的議程,對岸也寫了幾篇論文。不過本書主要還是舊式的討論。


這篇感想主要先說的,還是翻譯的部分....真的是不忍卒讀。恰好最近也看了陳穎青的《老貓學出版》,看到他對這個主題的討論,真的心有戚戚焉。最專業的學者,未必就是好的譯者。更何況本書恐怕只是一群研究生接力作,裡面的許多錯誤,與其說是原作的問題,我寧願相信是譯者自己理解偏差所致。我光是讀前面一章就已經快要暈倒,但是還是把它看完,主要是本書有幾個亮點,讓筆者能堅持下去。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0826_10_15  

上次在歷史版看到有人介紹後,就很期待中文版,早上發現昨天已經出了,
就在晚餐時刻順手去帶回家看完,果然沒讓我失望!


雖說歷史漫畫理論上應該沒什麼雷不雷的,但其實作者Mihachi做了蠻多自己的原創情節,所以還是讓大家自己去體會。這邊只說說,其實這樣的安排是未嘗不好,畢竟要以這段故事做為背景的創作,依照短短的史實記載是根本表現不出什麼來的。只要情節合理,符合邏輯跟大家的認知就好了,除非一開始就沒打算按什麼“正史”走(火鳳燎原)。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ttleofIssus333BC-mosaic-detail1  

最近讀了幾篇文章,裡面都有提到關於羅馬跟亞歷山大的一些假設,所以忍不住想提來這邊跟大家分享與討論。


《羅馬的崛起》這本新書中,作者曾不經意的提起說亞歷山大死前,已經有注意到羅馬這個勢力正在義大利悄悄的升起,所以有西向的意圖。他沒有解釋是怎麼得到這個說法的,所以只能就一些邏輯上來討論之。

首先,亞歷山大死於西元前323年,在那個時間點上的羅馬正在幹嘛呢?是的,羅馬那時候雖然已經挺過高盧人的痛宰,成立了拉丁聯盟,可是還正在跟中部的宿敵Samnite進行第二次戰爭。雖然已經是個相當程度的勢力了,不過也還只是個區域性的玩家而已,迦太基人還比較容易引起關注吧。這就跟,為啥亞歷山大是東征而不是西向一樣,羅馬要引起這個征服者的慾望,恐怕還要一百年。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這本書在這個月推出倒是不錯(Total War:Rome II!),雖然只是碰巧。

之前,有朋友請筆者推薦關於羅馬史的入門書,想來想去似乎只有鹽野七生的大部頭著作,總覺得好像有點孤單。如今,廣場又為我們推出了這本《羅馬的崛起》,身為羅馬人(誤),當然要立刻入手品味一番了。

誠如書名,本作以羅馬文明的興起為主軸來撰寫,故事終於蘇拉跟馬略(我還是比較習慣對岸的譯法)的鬥爭,也就是共和國末日的前夜。

在這邊就得先提提作者Anthony Everitt,筆者對他的初次印象是在Amazon看到其另外兩部傳記:Cicero跟Augustus,那四顆星以上的評價,可惜外文底力不足不敢挑戰。作者的學術專長是偏文化藝術,本書對於這方面的著墨倒是沒有(笑),不過,這卻反映在他說故事的功力上。但《羅馬的崛起》又不單只是一部單純敘述的作品,身為學者的Everitt,運用了其專業的素養,作者把漫長的歲月分成了三個部分:傳奇、故事跟歷史,標示著羅馬史從神話走向信史的階段。其中所運用的史料都清楚的標示,講述的故事所可能的意義都提出來探討,而且,作者顯然對於所用的材料都有自己專業的判別,趣味跟價值兼具,這是筆者給予讚賞跟肯定的地方。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1531013408  

意外的發現這片,英文原名是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想說來看看,1964年代的作品而且是VCD畫質,考驗自己能撐多久才關掉,但想不到卻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說真的,這部片在當時應該是相當“浩大”的一部巨片了吧!不論是在戰爭場面的兩軍廝殺,還是在羅馬城內的萬民夾道,動用的人力,恐怕在現代只有廉價勞工的中國或者是靠電腦特效才做的出來吧!雖說這部片的運鏡讓我看不懂它在打什麼仗就是了....(笑)


故事也讓我有些訝異。它已自吉朋以來的傳統-馬可‧奧勒留、康茂德父子為起點,來述說羅馬帝國“衰亡”的開始。有趣的是,其劇本撰寫哲學家皇帝因為知道兒子不成才,所以打算把皇位傳給賢臣利比亞斯,但他並不願意接受而擁立康茂德。結果這位少年皇帝開始胡作非為,弄的眾叛親離,包括其親姊,也是利比亞斯的愛人露西拉的叛變,最後也跟利比亞斯反目成仇,然後在一場對決中喪生。在這場變故中,利比亞斯看著元老們對康茂德阿諛奉承,軍隊則是輕易被金錢收買,於是失望的帶著公主隱居.....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54263406.jpg  

最近Total War:Rome II出了,所以把架上這本有點久遠前看的書重讀了一遍,回頭看看當初的評論,赫然發現倒是沒太多想改寫的。

好啦,其實這樣講好像是來騙錢,等等觀眾就放熊出來趕我下台了~:P

斯托巴特這本書嚴格來說,對於寫來當入門書而言,不算差。
現在回頭讀他的史論,是還頗有感觸,看來一部作品也是要挑對時間看它的。而且這本書的附圖不少,都是經過挑選的,雖說是黑白照片,但也頗有價值。比較可惜的是,翻譯有點小瑕疵,令我不會想把它推薦給剛踏入羅馬史領域的朋友。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5977310  

有點後悔這麼晚才看這本書,不過,有時候,有些經典好書是要有點底子才能看懂的。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是一本陳舊的經典,作者羅斯托夫采夫光聽名字就知道出身,不過他是移居美國的俄裔,是出於對“十月革命”的反感而離開祖國,這點對於閱讀本書時,是不可不知道的。

誠如譯者所指出,本書運用了社會學的階級觀來談論羅馬帝國的社會經濟跟盛衰,這是個頗有爭議的做法。筆者個人反對的是一種“濫用,為了解釋而解釋的套用”,正如過去對岸左派史學界喜歡把西方的發展歷程硬生生的架上傳統中國一樣,讓人反感。羅斯托夫采夫雖然運用了諸如“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之類的詞彙來描述羅馬帝國的社會大眾,但他的論述有據,邏輯清晰,確實的引用了許多考古學的證據,筆者更願意相信的是,他只是借用了這些詞來做其歷史解釋罷了。

只是,我們也不該忽略的是,羅斯托夫采夫的政治立場,也是明顯的表示在他的這部著作中:“一種資產階級歷史觀”,這點後文會談到。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etih_1453_ver4_xlg  

之前得知土耳其有拍這部“Fetih 1453”後,就一直期待,
結果看了一些影評後,感覺這是“政治很正確”的片子,就拖著沒碰,剛好今天休颱風假加上EU4發售了,就想說看一看吧。


結果,還真的不太讓人意外。XD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6685493  

最近,北京大學出版社翻譯了一系列名為“想像歐洲叢書”的作品,挑選了許多具有各種不同特色的歷史事件,或國家,或時代為主題,並邀請了其專業學者做一種“入門式、導論”的介紹,目標是能夠讓更多學子能夠輕鬆的進入研究的領域。目前已經出了八冊,尚有十餘本待出中。

這一系列讓我想起了之前麥田也曾出過類似的文庫本作品,不過那系列我沒讀過,不敢妄加評論比較,還是先回歸本書。

《神聖羅馬帝國1459-1806》是這系列最新的兩部作品(另外一本是《威廉二世時代的德國》),撰書人是位英國教授,不過引用了很多德文作品。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首先簡單的介紹了書的主旨跟這個主題的學術領域目前的研究近況,跟著介紹了一些簡略的歷史背景,最後再依照各個小題目進行分析。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esar Black  

最近把普魯塔克(簡稱普氏)跟蘇埃托尼烏斯(簡稱蘇氏)的《凱撒傳》都讀了一遍,加上之前的閱讀,想來寫個隨筆。

歷史上討論這個人的巨著太多了,筆者並非自不量力想提出什麼新的觀點,純就一個“欣賞者”的角度來觀察,並提出點感想與大家分享討論之。

材料很簡單,就上述的兩本書的內容跟筆者過去讀過的一些著作,雖然不是天馬行空,但也不是嚴肅的。也不會轉述太多基本的史實,筆者假定讀者都知道凱撒的一些事蹟。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5808195  

 

其實,對於羅馬帝國的衰亡跟西部帝國的崩壞,史學界是不無異議的。最傳統的說法自然是依著那位偉大的吉朋的名著起,但現在人們對於這個說法則不無挑戰。最先受到攻擊的當然是西元476年的那個事件,有些學者指出,羅馬帝國實際上仍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本書作者,就是持這種說法的。*1

本書作者歐唐奈(跟之前漢尼拔的那本作者同姓不同人)的中心論點在於,以不論是奧多阿克(Odoacer)還是狄奧多里克(Theoderic)為主的東哥特人,在進入義大利為中心的羅馬文明,並不是以一個破壞者的角色,而是以一個企圖融入這種生活方式的移民出現。作者不斷的表明著,過去羅馬早期的成功就是能夠不斷的兼容各式各樣的族群進入自己的領域,而在晚期則失去這種能力,卻又必須面對來自各處異民族的挑戰,進退失所才致失敗。而實際上,西部羅馬帝國不斷出現的“蠻族出身”的將領政客,在維持“羅馬文明”可以說是不遺餘力,“比羅馬人還羅馬人”。甚至是,476年以後,在狄奧多里克的治世下,義大利跟本就已經恢復了過去的光榮跟盛世,完全不遜色於東部帝國。而真正導致悲劇的,則是查士丁尼那災難性的野心,再征服運動把整個半島打成了廢墟,一直到了二十世紀才有了過去的那種“統一”。*2 此外,再征服運動於查士丁尼死後就逐步的崩解,重新進入義大利半島的倫巴底人已經沒有過去東哥特人的那樣的羅馬化了,雖然教宗仍生活在“羅馬的遺產”中,但人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的生活,這個文明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消解了。

歐唐奈的說法不算是非常的創新,基本上還是在過去的爭論中建構出來的一種觀點,但本書直接從4世紀以後開始談起,也算是有別於其它從2~3世紀開始討論“衰亡”的作品吧!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  

基本上我會想到這個命題,是因為我覺得羅馬的法比烏斯用來對付漢尼拔的焦土戰術根本就是後來俄國人的大絕招,同樣受害者還有矮子波跟希老闆。所以我覺得他如果泉下有知,應該會心有戚戚焉,然後說讓開,讓專業的來(誤)。

漢尼拔的遭遇跟矮子波比較像,戰略上常理看來是對的,可是使出來的對手身上卻被破解了。所以是結論是用錯了人.....

但是,假設使用對象換了呢?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這本書的內容,基本上它一出我就非買不可了。讀完之後,雖然納悶翁老師出書的速度,但不得不對他選書的眼光感到佩服。

國內西方上古史的著作有稍微增加,但關於漢尼拔的書印象中當屬麥田的那本最知名,只是它已然絕版,要去圖書館尋找了。至於那三部曲的小說更是知者少之又少了。

如果有所謂的西方四大名將,那麼漢尼拔是其中知名度最低的,應當也不意外才是。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對於一個時代,如果不能了解到最私人的生活層面,那麼,再怎麼研究,都只是表面化的。

這本《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是國內少數單純講這個時代私人生活最詳實的書吧。作者的寫法算頗有巧思,他模擬了一個羅馬人生活的一日作息,然後一一講解。趣味的筆法加上逸聞,然後佐證以考古,順便揭穿一些不實的傳說,讓本書真正達到寓教於樂,是不可多得。

讀完這本書後,對於現代人生活在古羅馬人的遺產中,又或者是說,人類習性真的是“千古不變”有更深刻的感受。當我讀到羅馬皇帝必須為了大街被攤販佔用而下禁令時,不由得想起了夜市來(笑)。

不過,在羅馬生活也的確是很辛苦的。想想以當時的科技,擠進一個十萬人以上的大都市,是多麼的恐怖啊。雖然遍地的公寓,但別忘了電梯還沒發明啊,更別提火災要如何逃生了。這年頭流行“穿越”,這種“莫名其妙”的浪漫都只是想想就好。一個現代人跑到羅馬,恐怕不用一天就被當羊宰了吧,除非運氣好被貴族當珍稀物保護。在那兒,晚上出去不留遺言是莽撞的行為啊.....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losseo  

 

好吧,我先承認我的確也不知道Rome這個詞有乳房的意思,
不過我也不認為這已經到常識的地步,說到底還是自己讀書不夠。
這也不是本文的主旨....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