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分享區 (6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s28030959  

 

說起來,上海三聯也是一間奇怪的出版社,默默的出這套經典人文書庫,品質不甚穩定,也不宣傳,就這樣放著等人去挖。不過它的確是有機會發現不錯作品的,就像這本《中世紀的人們》。

本書作者Eileen Edna LePoer Power,(艾琳‧帕瓦),活躍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經濟史家,但她實際上較為人知的是在社會文化,特別是“底層大眾”的研究成果上。《中世紀的人們》就是她的成名之作,1924年發行以來再版、翻譯成各種語言,歷久不衰。

現在我們這個時代對於社會文化的研究,不論東西方都早已充斥,許多普及作品也都如雨後春筍般的問世,但這在一個世紀前卻還是有待關注的空曠領域。艾琳‧帕瓦無疑就是其中的先驅,她在本書前言即大聲疾呼:「驅動歷史前進沒有底層大眾的努力是難以想像的,至今持續的忽略它們更是一種愚昧無知!」她以身體力行,撰寫這本以中世紀社會各階層職業做代表,描繪出當時人們生活圖景的小書,引起大家的關注。艾琳在農民、旅行家、修女、主婦、商人之中各挑選了一個真實或代表人物,運用任何可得的史料,從正面或側寫,告訴讀者他們在所屬的時代是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9aqwIDReL  

這本書沒有台灣出版業者看上真的頗意外,雖然之前也有一本《獨裁者的進化》,不過我買了還沒看。
之前看《羅馬革命》到一半,不知為何腦袋就浮現躺在架上的這本,於是緊接著繼續翻閱本書,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獨裁者手冊》是兩位作者B.B.D.Mesquita跟A.Smith將他們研究的“選擇人理論”所撰寫的《政治生存的邏輯》改編成通俗化的作品。顧名思義,就是描述做為一位獨裁者,要保住權力、地位、財富,甚至是生命,所需要做及不應當做的事情,並一一分析理由。作者強調,其實這之中只有幾項原則,讀者若能參透,套用在任何組織上,都可以分析出其背後的邏輯並運用之。

首先,作者強調,所謂的獨裁者當然不可能真的是“一個人統治”,他必然是需要一群支持者的協助,稱之為“不可或缺者”,這些人是其最親近,最堅定,且利益一致的,獨裁者無論如何都要優先關照他們,才能穩定統治。接下來是一群可以替代,但又有影響力的人,獨裁者可能需要他們,但也可以替換掉。最後是一群無關緊要,隨時可以替換者,獨裁者完全不管他們死活也沒關係。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etImage

 

 

大學的時候,我曾經問了教授一個問題:「如果我相信世上有個神,但我覺得祂跟我無關,這樣算是怎樣的態度?」
他說:「你根本不信神。」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t+dzPcZoL  

 

 

這本是之前看《劍橋隋唐史》時順便買的,作者王賡武是華裔史學家,本業是近代史、移民史等,《五代時期北方中國的權力結構》是他的博士論文,算是跨領域作品。作者有提過,他一向對中國長期有“趨於統一”的現象感到興趣,而在研究近代軍閥史偶然發現跟五代藩鎮有共通的相似性,同時也都有這種追求統一而非割據的現象,於是就跳過來寫了本書。

本書想要研究的題目主要是從唐末黃巢亂後開始,中央權力徹底瓦解,幾個重要藩鎮軍頭(恕我用這個詞句)如朱溫、李存勖輪番入主,他們把自己的制度跟人員套入原本的國家機構,並融合成新的體系,而且都致力於重新整合被分割的權力,企圖再次建立有力的中央政府。王賡武認為這個進程長期以來被古今的歷史學家忽略,因此企圖在本書討論後梁、後唐、後晉到後漢四個王朝對於後周、宋的統一所付出的貢獻。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8475656  

 

Jacques Le Goff,年鑑學派第三代中的佼佼者,2014年剛剛過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的,按照中文Wiki上是六本,繁2簡4。

從《中世紀文明》中,可以隱約感覺到像之前讀宮崎市定先生的中國史那樣,一種大師把資料信手拈來,隨心所欲的寫作,一蹴而就的風采。本書沒有按照什麼標準教科書的套路在寫,前半段交代了一下自羅馬帝國崩潰後到十四世紀的簡短經過,後半部把重心放在了社會文化精神等等的面相上,偏好軍事政治的估計會興趣缺缺。Le Goff這本估計也不是寫給一般大眾看的,有點基礎的人再來比較好。

之前看過皮朗的一兩本書,對他有點認識,Le Goff也引用了他的著作,不過對於皮朗在《穆罕默德與查理曼》中的學說,則是搬其他學者的見解來做反駁,力道很小,看來是保持點尊重。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8521073  

 

巴巴菈‧W‧塔奇曼,應該不用太過介紹,幾年前,她的名著《八月砲火》譯成中文後,應該讓許多軍迷趨之若鶩,筆者也是其中一位。不過說來慚愧,筆者就只愛她對於戰前各國的描述,整本書反覆讀了兩三回,都在開戰後的篇章就停下來了。可能是前面的篇章真的寫的太棒了吧。

塔奇曼最讓人驚艷的是她那種把歷史文學化的功力,雖說這兩者也許本來就不該分家,但是要找到像她這樣敏銳史識跟轉化為文字的才氣,筆者孤陋寡聞,還真沒見過幾個堪與比擬的。作者令人佩服的地方是,她可以把每個出現的歷史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在短短幾行句中就讓讀者對他印象深刻,然後再來帶入其人生就會容易進入狀況。這些都是建立在對於史料蒐集的用心跟掌握之中要點的能力之上,這不是件簡單的活。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讀書共和國的八旗最近出了蠻多跟滿洲有關的書,有遊記,有傳記,也有“來自右派的觀點”的著作,當然,也要一點左派平衡一下。

起初,最早出的是岡田英弘夫婦寫的《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跟《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光看這書名就讓我想起當年翻過黃文雄的《日本如何締造中華民國》,果然翻了一下,都是一個調調.....本來,歷史的定義確是會因史家的觀點跟價值觀而異,不過我想一種“客觀性”的標準還是存在,像那種睜眼說瞎話的,還真是不忍卒讀。可能我跟日本右派犯沖吧。

接下來就是這本《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出版社打著作者山室信一左派的標籤,上網查了一下,實際翻了翻書,就買下來趁著假期讀完,大概在下還是比較適合這種口味吧。雖然人家說要多元觀點,可惜,有些東西就是看不下去,還是不要勉強,看自己能看的就好。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1313591  

 

偶然在二手書店撿到這本,後來才發現聯經2004年就出過繁體版。
這本書的重點正如書名,是放在透過基因來追查研究人類起源,而關於這點的爭議據我所知,不外乎多元起源說跟單一起源說,作者Steven Olson是信仰後者。透過基因研究,現代人類是從非洲的一位粒線體夏娃跟她的七個女兒開始發展出來。那時候當然也存在諸如尼安德塔人這樣的古人類,至於他們在現代人出現後去哪兒,就歷史發展來看,不難推測。之前Svante Paabo在他的書中也證明了現存人類中是有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存在,看來,不論是混血、屠殺等等情況,都不該意外。

對某些人來說,單一起源說難以接受的原因恐怕是基於文明起源先後次序之類的無聊競爭意識吧....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nr7nX0f9L  

 

這應該不算是宮崎市定先生的作品第一次中譯,書中有提台灣出過,筆者孤陋寡聞不曾得見,以前到是拜讀過他討論隋煬帝的那本小書,印象頗深,於是就買了這本回來瞻仰大師風範。

宮崎先生不愧是走過二十世紀的人,特別是身為日本人,做為歷史學家這種經歷應該不比霍布斯邦遜色。當然,這部作品透露出來的史觀是讓我頗不適應,但又覺得饒富趣味的。宮崎先生延用了內藤湖南分期法,只是再多加了一個極近世,但他主張每個地區的分期應該都不同,這點當然是非常值得肯定。每次看到就馬克思主義學者硬在中國套用西方的“封建”之類的就厭惡。人類歷史沒有單純到可以這麼輕易劃分。宮崎先生自承是偏疑古派,他的許多觀點現在看來多少有點奇怪,但也無可厚非,他引用了西方的城市國家概念來敘述西周到秦的變遷也頗有說服力。最讓我覺得有趣的還是作者主張的“景氣史觀”,他認為歷史的進程都受到經濟的景氣與否所左右,考諸現況,這也不無道理,只是景氣的好壞又是受什麼左右,這是另外一個社會層面的問題吧。但宮崎先生指出,中國在漢朝之前頗多黃金,後來隨著跟西域的交易逐漸流失,影響了經濟,這讓我想到了談論羅馬盛衰中,也有人說帝國的通貨都在跟東方的貿易中出超而耗盡了。這就有趣了,那黃金跑去哪了?都被帕提亞(安息)人吞光了?

另外,宮崎市定認為宋朝是近世的開始,是中國的“文藝復興”,不管是社會文化還是經濟都在此時攀升到巔峰,之後的元、明、清都只是重複循環,甚至等而下之,作者因此在這個時代花費了特別多的篇幅。這倒是個挺有趣的觀點,也頗具說服力。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oSrqtudIL  

自從當年玩了光榮的“源平合戰”後,對這個時代一直頗有興趣。最近把幾年前的大河劇“平清盛”搬出來看,也順便買了這本《武士崛起之路》。

這本也是那種通俗歷史作品,文筆流暢可讀性高是基本要求,有點sense的作者還會來點深入探討,作者伊勢早苗是日本文化迷,下了不少功夫才動筆,內容可以肯定。不過他也只是點到為止,大概怕讀者太悶吧。畢竟要搞懂日本那種讓中國人看的一頭霧水政治文化,可是不正經八百的長篇論述不行。

大概我們是很難弄懂,為啥平安朝一堆天皇好好的不當要退位去當上皇,然後再回頭過來干政。當然,也許這是為了跟攝關家搞鬥爭,結果搞來搞去只讓天皇更加虛弱無權,朝廷也就給他這樣玩垮了。

妙的是,架空了朝廷的幕府,源賴朝算計了大半生結果他的天下也才傳了三代就垮了,北條家自己又把將軍架空搞了個執權,一層搞一層,不明就裡的外國人可能會找不到日本當權者到底是誰。不過,我承認的確是不太喜歡源賴朝,感覺他跟北條政子倒是很像隋文帝楊堅跟獨孤后,只是運氣更壞。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57314  

一兩年前看到人家談起這本書的內容時就大為心動,立馬買下,卻拖到現在才看(遮臉),不過好書總是不嫌晚的。

《西周的滅亡》是李峰先生針對周朝滅亡的研究成果,他最讓筆者讚賞的是,作者不只運用了上古文獻、金文等考古成果外,還搭配了地理學來佐證其論點,佩服之餘,也不由得感嘆做學問真的越來越難了。

本書的重點是放在“滅亡”,但實際上很多國家在到達這個“結果”前,必然都會有段“過程”。於是李峰先運用了地理學,描述了西周初建國的地理環境及情勢,搭配地圖跟親自拍攝的照片,光是這段,就展現了作者充分的功力。接著,李峰繼續討論周朝的衰退,在這之點,不得不討論周的“封建”。有別於西歐,中國上古的這種“封建”是一種“開枝散葉”的型態,出現在各地的諸侯都是周的“複製”,只是在禮法上必須歸順中央。而這樣的分封,標準的弱點就是地方割據的可能,特別是中央一旦衰弱之後。而李峰指出,周政府最大的弱點不在於地方的封建,而是中央的官僚體系,是不支薪水,用封賞土地來買忠誠!試想,王畿又不是無限的,在擴張時期可能還可以靠征服掠奪戰利品補充,收縮之後就差不多只能坐以待斃了,所以周的晚期差不多就是陷入這種鬥爭對抗中逐漸的衰退。而其在西北的宿敵玁狁之間的長期鬥爭,更是加速消耗周的國力。就這樣到了幽王時代。

傳統我們最耳熟能詳的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這當然是鬼扯淡,是後世為了替完美的周王朝的滅亡找的遮羞布。但是,其實這也沒有多冤枉了褒姒,幽王的悲慘下場的確跟她脫不了關係。李峰透過金文考證出,幽王早期存在著一位“皇父”的宣王時代老臣,掌握當時王室頗大的實權,這時候當然不免上演一場新王舊臣的大鬥爭。那時候,窺伺著后位的褒姒可能也參加了這場鬥爭,與一些“皇父”的政敵聯手,將之鬥垮。這場政爭的結果以皇父東遷告終,雖然沒有流血,但有不少貴族因之對幽王感到失望,跟著離去,使周王室元氣大傷。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3648443-1_w_1  

 

Arnaldo Momigliano 義大利出身,前一個世紀知名的古典歷史學家,中國史學界翻譯了不少他的專著或文章,本書是他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所做的講座稿,內容是嘗試回答六個作者認為重要的古典史學上的問題。

Momigliano首先提出的是波斯史學、希臘史學跟猶太(希伯來)史學的差異。作者指出,波斯人記錄歷史是以國王為中心,文詞簡單,根本還算不上成熟的體系,。另外兩個,猶太史學包山包海的紀錄,但他們不重視事實的判別,或者是說,在其神學體系裡,一切在現代人眼中看來不可思議的傳說也是真實的歷史。希臘人則不同,他們首先發現文詞結構上重要性,跟著學會要求審視記錄的虛偽與可信度。分別做到這兩點的就是接下來要談的希羅多德跟修昔底德。

在西方史學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後者的名聲是遠勝過前者,似乎很多同行的都對希羅多德那種文筆優美,但不鑑別事實的記錄手法感到不悅,甚至認為他是個“騙子”。事實上修昔底德就是這麼認為,在他眼中,從所有現在的情況都是過去歷史的產物,所以從當代史去研究跟探討即可找出人類行為中可以帶來的教訓,所以他撰寫自己親身體驗的那場戰爭的歷史,致力於寫出最“真實”的篇章以供後人借鏡。修昔底德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人們的楷模。直到文藝復興後,史學開始朝向多元化邁進,對美洲的新探索使人想起了希羅多德對其他世界的描述。於是大家不再厚此薄彼,而是從這兩大史家中截長補短。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去年頗有點話題性的一本小說,最近圖書館看到就借回來,一趟旅程就看完了。

歷史假設一向是個吸引人的議題,但它頂多只有“共識”,而不會有“答案”,畢竟我們永遠都是基於事實去討論,而不可能去驗證假設的結果。就像“子午谷奇謀”已經吵了一千多年,相信它可以繼續再戰下去,只要還有人對它有興趣。

不過,筆者認為像“國民黨如果沒有輸了內戰...”這樣的議題,通常背後還是隱藏著一些對於現實的不滿。即便是在台灣,緬懷過去蔣經國的“美好時光”,也是大有人在,當然,相信這是基於經濟上而不是政治上。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2016年的國際書展主題是匈牙利,這本小說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作家Gardonyi Geza寫的作品,背景是以一個虛構角色為主題,圍繞著五世紀的傳奇人物Attila,述說的一段“愛情故事”。

 

大家應該都對這個作者很陌生,我也是在書展文宣偶然看到,然後跑去出版社那小小,完全不起眼的攤位,趁著不到兩百台票的折扣買下來的。河中文化比較知名的是我順便帶走的另外一本《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軍東征》,不過它新出了一本講維也納圍城戰的小說,算是少數有符合這次書展主題的出版社吧。回到作者身上。Geza在匈牙利是頗知名的作家,寫作風格界於寫實與浪漫之間,更重要的是,他搭上了當時開始流行的一種歷史小說寫法:用虛構角色去穿插真實故事,這在十九世紀末是很“新”的。而且這本《匈奴秘境》講的Attila又是匈牙利人心目中的祖先,雖然這點不無可疑之處,但在當時應該是很多該國人都認同,有其“政治正確”跟“民族大義”。當然,隔一百多年,又是在千里之外的台灣,如今是完全感受不到這種情境。坦白說,做為小說,它的情節平淡老梗,主角威能強大之外,可取之處大概只剩下歷史情境部分,作者真的描寫的入木三分,不負盛譽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etImage  

 

本季的大河劇“真田丸”還挺有趣的,想說找本戰國小說來湊湊熱鬧,剛好在圖書館架上看到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這也算是名作了,有被改編成漫畫,甚至是光榮在“信長之野望”系列也讓主角世良田二郎三郎登場過,就借回家讀讀。

劇情從家康在關原之戰被島左近的刺客暗殺,其影武者二郎三郎為了大局就以假代真開始,最後變成他為了生存與二代將軍秀忠之間的鬥爭。隆慶一郎的角色刻畫很成功,劇情也很緊湊不拖泥帶水,可讀性嘉。但整體來說,感覺比較像是在讀黃易的武俠小說,雖然本身這個故事就是架空的,總之,就是看完便罷,沒啥深度,應該也不會想看第二次的那種。

後記隆慶一郎有說明自己創作的靈感,說的煞有其事,我差不多都快相信是真的了。他把德川秀忠黑到一個極點,差不多快變渣了,看來這人真的不討喜啊。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lpc0kI-ML  

 

本書的作者Arnold J.Toynbee,相信也不用太過介紹,就算很少人真的啃過那厚厚的《歷史研究》一書,至少也該聽聞過這位知名學者。《希臘精神》是北京商務的新書目《二十世紀人文譯叢》中的開路先鋒,接下來還會有幾本陸續問世。

本書書名的英文是 Hellenism,湯恩比花了不少筆墨解釋,在英文領域中雖然 Greece 較 Hellas廣為人知,但後一組詞在意義上卻更加廣泛。大概就像是“中國”在現代政治語境中跟古代文獻裡面是不該被等同一樣。在作者想描述的意思中,“希臘精神”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它包含著“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樣的人文思想跟以城邦為主的社會政治型態;而這樣的一種精神,它是如何成長、輝煌跟走向衰敗,則是本書的主題。

湯恩比無意在本書中純粹的向讀者展示一段通史,他基於讀者已經對希臘史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去做陳述。他認為希臘人最不平凡之處就是其“對人類自身的崇拜”,並透過城邦這個政治型態把個人從早期社會的家族中解放出來。然而,作者同樣惋惜的是,希臘人卻不能順應同時出現的經濟環境,打造出一個和平的環地中海共同體。他們走火入魔的讓城邦綁架了公民,而彼此之間的對立撕裂了傷痕,導致和平成為了一種奢望。伯羅奔尼撒戰爭就像兩次大戰之於帝國歐洲那樣,摧毀了一個舊世界。馬其頓人把希臘文明帶向了東方,羅馬人完成了多城邦的聯盟帝國,但在那之前,希臘精神早已經受到了損害。不過,希臘精神的遺產仍然存在,最重要的部分莫過於影響了猶太教使之誕生了基督教這個支派,而伊斯蘭教也間接中出現,在遠東也形成了大乘佛教這樣一個不同的宗派,總的來說,現在左右人類精神的重要宗教,多少都有其影子。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趁著剛讀完《劍橋隋唐史》的一股勁買下了這本書,現在看完後倒是有點後悔,雖然作者對中國史頗有研究,但說穿了也只是個暢銷作者,光看他對於唐太宗一些早被質疑的史實還毫不猶豫的採用,就覺得有點失望。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底,社科文獻甲骨文一口氣推出了幾本日本學者的中國史譯叢,主題有《西太后》、《中國通史》、《倭寇》、杉山正明的《蒙古帝國的興亡》跟這本檀上寬的《永樂帝》。本書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作者把寫作重心放在傳主本身對於“華夷秩序”的再建立,是個有趣的觀察。

眾所周知的,中國在東亞的國際圈向來“有自己的玩法”,從儒家學說裡發展出的“五服”、“朝貢”體系,隨著中原王朝興衰,運行了一千多年。在盛唐,經過四百年的大融合新產生的華夏文明,有著強大國力而自信滿滿,只要是能夠遵守禮儀規範的教化,就可以是“中國人”。而到了元朝,由“異族”皇帝所開啟的天下秩序更加入了新的理論。繼承其後的明朝,太祖、成祖父子對於忽必烈時代的“萬邦來朝”只有羨慕,而欲效法之。

當然,這其中更深的原因是因為明從元手中奪回中原,是需要鄰近各國的承認來增添其正統性,而對於永樂帝來說,武力篡奪後,更是需要藉此來得到認可。這就是朱棣屢次派遣鄭和出航的原因。因此現代有些史學家對於明朝沒有繼續航海事業覺得扼腕可惜,就是一種從根本上的嚴重誤解了。事實上,從永樂帝死在蒙古遠征的路上就可以看出,大陸的威脅才是王朝真正的心腹大患,這跟歐洲人為了尋找生死攸關的商業利益而不斷探險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商務從簡體版引進這本,改名《查理曼大帝傳》,這是有問題的,基本上“曼”就是“大帝”這個字的音譯了,所以原本北京商務的譯法《查理大帝傳》才是正確的。除此,就是這本書其實收錄了兩部同名不同著者的作品,一個是頗有名氣的Einhard,另外則是僅知為一修道院學者但不知其名的作者,兩篇風格差距甚多。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明衰亡的討論本身就是個值得注意跟有趣的題材,關於羅馬的滅亡就不知道花去了多少筆墨跟口水,畢竟任何理性的人都應該會意識到,“沒有不亡之國”,今天我們的社會無疑是存在著潛在的危機,試圖從歷史中找尋經驗以迴避災難是個合理的做法。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