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902007.jpg  

如果說筆者會開始想羅馬史,一切的開始就是這本厚厚的大部頭書吧。以簡體書來說,本書的封面設計跟印刷品質都不差,稍微讀了內文後,為了能看懂它,就此踏上了不歸路,也是挺有趣的吧?

幸好這本書也沒讓筆者失望。

《非常三百年》(The Fall of The West)的作者Adrian Goldsworthy作為專業羅馬史學者,撰寫這本介於學術與通俗之間的作品,基本上是成功的。在讀過鹽野阿姨的書之後,忍不住也會想拿來比較,雖然多少有點不公平。當然,筆者也不是要說誰優誰劣,只是執筆的方式不同,在處理一些史實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這種基本要求自不可免,處理一些爭議性問題時的謹慎也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此外,不同位置上看待事情的視角不同,這樣比較也是促進思考的方法,好比說卡拉卡拉把羅馬公民權普及化的事件上,鹽野阿姨提出了她自己的論述,Adrian就只是用增稅的觀點幾筆輕鬆帶過。

本書的重頭戲當然還是在羅馬衰落的問題上,這當然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作者引述吉朋所說的:「與其探討羅馬為何衰落,不如訝異這帝國怎麼能撐這麼久?」

自奧古斯都以後,能夠善終的羅馬皇帝寥寥可數,這反應了最高者權力基礎的嚴重不穩定,尤其是克勞迪斯皇帝在即位後犒賞士兵開了惡例,造成這種上下關係的不平衡態勢。這讓人感覺,羅馬帝國確實是變成了軍事國家,大概就像五代十國時期那樣。瑞士學者布克哈特曾提過,戴克里先之所以施行多頭馬車,就是為了降低篡位的念頭,畢竟要同時殺掉四位皇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有漏網之魚,其他幾位必定會全力撲殺弒君者以鞏固自身立場。戴克里先的改革還算是發自內心的為了國家穩定出發。後來的皇帝們可都不純然如此了。

Adrian認為,自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羅馬從城邦帝國真正的轉移成一個官僚軍隊的大政府,由於最高權力者本身的地位不穩,以至於他們往往必需先把自身的安全置於優先,不再像過去的先人都能愛國家勝於自己。這必然的結果也把整個國家跟社會都帶入了私利至上的腐敗氣氛,羅馬帝國晚期儘管各方面條件都惡化了,但真正讓國家無可挽回的,卻是人心。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莫過於,維斯帕先在內戰時還能夠拒絕異族主動提出的支援,四世紀後的皇帝們卻是動輒把日耳曼人引進來參戰。

羅馬帝國太大了,即便從康茂德之後就開始“衰亡”,也持續了兩個世紀才消散。它就像一個邁入老年的運動員,雖然偶爾還能想起年輕時的技巧,但疾病的侵襲使它越來越無力康復跟治癒,最終失去抵抗的力量而死去。

即便如此,羅馬帝國的餘暉還是在東哥德人等異族的國度中存在了一段時間,直到查士丁尼那災難性的復興計畫,把整個義大利半島搞成焦土,也把東哥德王國這個帶有濃濃羅馬色彩殘影打散,西部似乎就真的永遠跟過去告別了。(富勒語)


最後要提的是,本書的兩位譯者的功力不錯,內文流暢,在論述的地方也都還算能完整呈現作者本意。《非常三百年》做為一部近通俗性的晚期羅馬史,相當值得一讀,在此推薦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