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844_361314037268645_1107011454_n  

剛剛在FB看到這張圖,很棒,來跟大家玩玩看圖說故事吧。

 

1.這是哪兒?

2.它是指哪個年代?(高手就給確切的數字,不然給一個範圍吧XD)

3.描述一下這張圖的主題。

 

 

 

 

 

 

 

 

 

 

 

 

 

 

 

 

好了嗎?
其實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不過歷史不算差的應該都看的出來。 

 

 

1.歐洲,看不出來的朋友,您該好好的反省了。:P

2.1914年 or 二十世紀初,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歐洲。

3.他在描述當時的歐洲各國的關係與勾心鬥角,堪稱是一張非常幽默跟傳神的畫。

 

鎮長不才,斗膽來解讀一下。

畫面右上角那個看不到頭的龐大巨人,不用說,是沙皇北極熊俄羅斯。在畫中,它的身體頭部在畫面外,代表著一部分向著亞洲,但此刻目光又是看著西方,腳踏著德國佬的屁屁,手按著奧匈帝國,既是牽制,又是準備扯後腿。史實上,1914年的俄國已經跟德國的感情破裂,倒向英法同盟那邊去,它是這兩國用來對付日耳曼人的重要武器,但它自己也有斯拉夫老大哥的情節,隨時想要介入巴爾幹,跟當地的霸主及利益衝突者奧匈帝國硬碰硬。所以在畫中,被夾在中間的德國跟奧匈帝國這對難兄難弟,真的裡外不是人。

中間橘色的那位面目猙獰的仁兄,他的頭面對著隔壁的宿敵法國,把屁屁朝著俄國,這是自施里芬以來的陸軍參謀本部的既定計畫。由於北極熊實在太大了,但它的相對弱點也是非常緩慢,於是日耳曼人決定用速戰速決的方式,優先打垮高盧人,最後再回頭收拾那個巨人。(諷刺的是,這個計畫要成功還要等二十年以上)按照計畫中,德軍要從右翼包抄法國,就必須借道比利時,於是這個本來想跟荷蘭一起看熱鬧的倒楣小國,就這樣被捲入了戰火。

同樣被夾在中央的還有奧匈帝國。這位德國的小老弟,說強絕對不強,說弱嘛,好像也沒有比二戰的義大利鳥,雖然打不贏俄國,但至少面對想跟著占便宜的羅馬尼亞跟塞爾維亞,還不算太糟糕。至於原本是德奧同盟中一員,後來倒戈相向的義大利人,則遭到了報應,被狠狠的慘電,這恐怕是當初始料未及的事情。(希特勒表示:)

再往下看,右下角粉紅色的那位仁兄是東方病夫土耳其人,它選擇加入了德奧同盟,偷偷補刀扁俄國,跟保加利亞大眼瞪小眼,而宿敵希臘則是磨刀霍霍,隨時準備上來漁翁得利。簡單來說,中歐各個國家也都不閒著,隨時準備討討便宜,各國依照方位大概是:

 

                                   德國

                                              奧匈

                                                         羅馬尼亞

                                             塞爾維亞         保加利亞

                                          阿爾巴尼亞         

                                                             希臘                       土耳其

 

法國人是德國佬永遠的宿敵,跟現在也差不多,高盧雄雞單挑絕對贏不了日耳曼人(其實從羅馬時代就差不多了。)意外的跟英國解凍後(這兩國的樑子其實不會比較少),這對百年戰爭的老對手一起聯手阻止隔壁的稱霸歐洲,四年打下去後,贏是贏了,但只能說慘勝,休戰了二十年後,終究還是被某位小鬍子下士羞辱。

英國人在畫面左上角蹦蹦跳跳的樣子,就是它從十八世紀以後崛起,在歐洲扮演的地位最好的詮釋。米字旗是眾所公認的霸主,但它絕對不對歐洲有任何不必要的領土野心(Ex:戰略要地),但是,它們最高的原則也是“阻止任何企圖稱霸歐洲的國家”。查理五世是如此,拿破崙是如此,沒道理威廉二世就要放他一馬。雖然英國人在兩次大戰都做到了,但這兩場也都耗乾了日不落帝國的元氣,世界霸權到底還是移手,或許這就是歷史最大的諷刺吧。(希特勒表示:幹,你寧願給美國鄉巴佬,也不肯跟我合作!)

伊比利半島在這次戰爭中明智的沒有撩下去,只是在旁邊看熱鬧,同樣作壁上觀的還有北歐三國。

 

關於一戰,鎮長最愛的名言由當時的英國外長在對德國宣戰後說:「全歐洲的燈都將熄滅了,我這一生中將再也看不到它重新亮起來!」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這張圖內的故事。

http://www.booooooom.com/2008/08/13/satirical-maps/

 

類似的圖還能從這邊找到喔。

 

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