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jpg  

http://tinyurl.com/8veahps

新聞我就不轉了,大家自己看吧。

 

鎮長沒有上過一門經濟學的課,就連教科書都沒看完,只翻閱過一些相關類的書,來這間大放厥詞可能會有點貽笑大方,不過我想專家應該也不屑一顧才是。至於不小心看了本文的看倌諸君,如果有什麼意見請指正,有交流才會進步啊.....^o^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貨幣的本質。

人類基本上是群居生物,一個人雖然在蠻荒時代也不是不能生存,但隨著開始進入文明時代,免不了是需要互助的。再厲害的農夫也不可能自己種田又挖井開路,總是需要有別的職業的幫忙,大家幫忙互助才能維繫並提高生活水平。但每個人能提供的不同,農夫可以出四顆蘋果,牧人可以給三杯牛奶,這要怎麼交換才能算“公平”,雖然以“需求”來衡量是一種方法。可是當經濟規模變大的時候,就非常的不方便了。這時候就需要一種“中介”,它可以拿來衡量所有大家可以提供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服務”),讓交換(交易)可以順暢無阻,所以“貨幣”也就應運而生,簡單來說,它就是一種可以讓人憑此換取自己所需的“服務”的一種媒介。

最初的貨幣通常是“有價物”來扮演的,非稀有的貴金屬不可。畢竟,講明白點,一個“貨幣”如果換不到人們所要的“服務”,它就是廢物了。而貴金屬通常是人們長久認定的“實用物”,諸如黃金、白銀之類的,就算不當貨幣,它仍有極為重要的工業用途,價值是不會被輕易抹滅的。(當然啦,在沙漠中水比黃金有價多了....但那不是常態。)不過這類貴金屬之所以價值極高也是因為它稀有,所以用做貨幣時,很容易就發生不足跟短缺的情況,當人類經濟規模更加擴張時,所謂的“通貨緊縮”就會出現。所以近現代以後的政府,都會以黃金儲蓄為擔保,然後發行一些“信用貨幣”(呃,其實有個專業名詞,但我忘了...囧rz),簡單來說,就是當人民拿著貨幣去銀行時,可以換取定值的黃金或白銀,這就視政府是哪一個本位了。因為有這種“信用”,所以就算是紙幣、銅板,也可以讓人們安心的使用。

不過通常國家如果錢花太兇,也是會有破產的一天,當年美帝越戰狂打,印鈔機拼命印,黃金儲備一瀉千里,最後沒辦法,只好取消金本位體系,然後依靠最重要的資源石油來綁住其貨幣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元一波動,油價也會跟著感冒。前面我們提到過,貨幣的最終本質就是“換取服務的媒介”,當它失去了這個意義,就只是廢物而已,特別是今天紙鈔銅板的信用貨幣的年代,更是如此。美元之所以沒有崩潰,除了靠石油結算(阿拉伯人只收美元),還有這個國家實在太大太富有了。有人認真的計算過,就算把米國人的所有資源通通拿出來拍賣,還是還得起他們所欠的債務還有剩。但台灣今天如果這樣玩的話,肯定馬上信用破產。具體例子可以自行參考1920年代左右的威瑪德國。於是乎,今天美國人狂開印鈔機的作為,幾乎等於跟賣債券沒有兩樣,就是把它們國家的資源放到賭桌上睹,強迫世界為它們買單。過去美國的某位官員曾說過:「沒錯,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那是你們的問題。

如今他們提著大把的鈔票到處花,各國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資源都給搜刮光光。熱錢到處闖,貨幣貶值後,美國貨物又變便宜,再到處銷給世界,結果大家出口貿易都被影響到(這情況就像是削價競爭),又是哭笑不得。

這就是美國的QE,一種明目張膽的搶資源掠奪戰。

當然,或許有些人會說,我們也可以拿著美元去買美國貨啊。是沒錯,但由於這個貨幣的購買力持續的下滑,其實價值也極其有限,更何況錢都給賺走了,就算想買也是口袋空空啊。

 

又,上次有位朋友感嘆著人們如今對於“金錢”的迷戀,已經到了病態的地步,不知是否可解。

 

鎮長認為這個命題本身就有缺陷。誠如前面所言,“金錢”(貨幣)本身只是一種媒介,在它可以換取到服務的時候,才有價值。所以人們迷戀的其實不是貨幣本身,而是它背後的意義,更簡單的來說,就是“物慾”。正所謂無欲則剛,當人們不再有過多的欲望時,也就不會有啥煩惱了。鎮長沒事少翻點DM,少逛3C產品網站,大概就不會想換手機了...(不過野火S濫的程度還是讓我無法忍耐~XD)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是個資本主義消費社會,如果大家都清心寡慾的話,恐怕這個文明也會有崩解的一天。雖然沒有不滅的國家跟文明,但想來也挺恐怖的。

 

最後我還是要說的是.....當年羅馬帝國崩解前的徵兆之一,就是貨幣貶值一瀉千哩,而人們總是愛說美利堅帝國是第三羅馬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