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033369  

今年是一戰百週年,看到烏克蘭那樣的情勢真是讓人心有戚戚焉,加上前陣子BBC拍的紀錄片,就把這本買很久都沒空看的書拿出來了。書名翻的有點聳動,其實內容哪有什麼“秘史”,只是一個“一戰愛好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語)。

國內關於一戰的書不算多,李德哈特的那本絕版就絕版了,簡體或許還可訂,邱吉爾的超大部頭絕對不是什麼首選,麥田出過的小冊子《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也只是個導引手冊,廣場之前出的尼爾‧佛格森的書都不算“整個大戰的敘事”,最後堪稱經典的《八月砲火》只講到大戰首年而已。基本上這本《一戰秘史》雖是簡體,但總算補上了這塊小缺。

跟李德哈特的專著相比,本書更注重的是可讀性,在戰爭經過的敘述上則力求簡潔,對於一般讀者來說算是福音。不過明顯的缺點是,沒有半張地圖,這就對入門者也太殘忍了。扣掉這個缺點不說,個人倒是挺喜歡作者在主線敘述之外,加入背景介紹的方法,提到了許多較少被提及卻也是影響大戰進程的人事物。作者的文筆是沒有《八月砲火》的作者那樣生動靈活,不過他立場持平,偶帶一點幽默,也能讓人莞爾一笑。如他評論德皇威廉時說:「雖然把大戰爆發完全歸咎在他身上是太過份,但如果少了這個人物的話,或許就不至於有此走向......」又,講到奧匈統帥康拉德時:「他被解職後反而提升了爵位,應該不是因為加速了帝國的滅亡。」

整體來說,《一戰秘史》是相當值得推薦的作品,不過,有點不得不說,這本書後來又推出了“修訂版”,把原版中的錯字跟誤譯改掉了,還追加了地圖,總算讓原本譯文堪稱流暢卻因為這些缺陷而有點可惜的作品變的完美。但哀傷的是筆者買到的是舊版,而且放到修訂版出了才讀,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也許不該這麼說,但一戰戰史相對於二戰來說,顯然是“沉悶”了些。除了首年尚有“精彩”的運動戰外,之後幾乎都是陷入僵局後的彼此屠殺,不知不覺,讀者似乎很容易就發現交戰國雙方的將軍似乎都不把士兵的命當一回事,胡來硬幹,屍橫遍野還是蠻不在乎。特別是本書作者,隱約在敘述中總是把“蠢行為明嘲暗諷,對於珍惜人命,思考新戰術避免無謂傷亡的將軍特別表揚”,雖說這多少有點後見之明,但倒是讓筆者感嘆起那些士兵,寶貴性命就這樣送在那些人手中,不知道泉下有知該從何說起。可惜在所謂的“愛國心”這種病毒的散播下,任何不想平白犧牲的人似乎都是會被扣上懦夫、叛國等等罪名,更是諷刺之至。魯登道夫做為一戰的“戰爭英雄”,原本有美滿的家庭,結果三個繼子有兩位都做了敵人的槍下亡魂,最後妻子精神崩潰而跟他離婚,真不知道如果可以再選擇,是否仍會如此決定?

一戰前的外交局勢其實是相當的有趣,至少我個人是相當的欣賞,本書的作者描述的不錯,但還是沒有《八月砲火》來的生動,但如果要觀察從維也納和約到一戰前的外交史,則首推張麟徵老師的《近代國際關係史》,可讀性很高。

本書最後結尾,作者引用了法國將軍曼京聽聞停戰協定時的一句話:「不!不!不!我們應該攻入德國的心臟,在那裡簽下停戰協定,德國人不會承認他們失敗。不能如此結束戰爭....法國會為此付出代價的!」

想起二戰,真是令人感嘆萬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