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想到把這本拿出來重看一下,特別是在讀過拉鐵摩爾、森安孝夫跟羅新的書之後,感覺有此必要。

幾個重點:

 

1.或許有些人對於作者的國籍有疑慮,但其實有偏見的說不定是己身。杉山氏的概念已經有許多國外學者強調過,當代治史者很多人始終甩不開現代國族主義的包袱,這是個很嚴重但大家都不想面對的問題。但對於古人來說,今天的世界觀是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的,高句麗是屬於所謂中國史還是韓國史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難道有什麼史學研究的意義嗎?今天吾人看待北方的匈奴、柔然、突厥等,也該拋棄那些框架才對。

2.羅新提出的理論是,他認為內亞(或我用“草原”)的代代此興彼亡的部落中,或許就像中原華夏那樣,也存在著些什麼“傳統”、“習慣”,例如杉山氏指出的,匈奴人建立“聯盟國家”的方式,在後來的柔然、突厥人身上也能找到類似的痕跡。而這幾個游牧國家,其體制都是許多部落圍繞在一個最強的核心聯盟而成的共同體,其中可能混雜著許多內亞的各色文化部落,擁有著多元色彩。這樣的結構來的快去得也快,特別是中央力量一喪失,馬上就土崩瓦解於瞬間了。

3.蒙古人吸收了遼(契丹)跟金(女真)的那種與中原華夏交融後的統治經驗,建立起更加穩固的政治架構,杉山氏甚至認為,在以“黃金家族”為中心的“蒙古”,甚至變成極具包容力“統治階級”群體,就像當年古羅馬那樣,只要對己方有利的,就吸納進來,也因此,蒙古才能以極快的速度擴張。而蒙古人及其帝國改變內亞的政治形態,在它此前之後,東西邊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杉山氏沒有多說,顯然留在他的別的著作裡。

 

杉山氏的敘事有點接近閒談的性質,可能有些人不習慣這種筆調,有些地方對某些人而言可能腦洞太大,但我個人是覺得他提出的很多概念都值得去深思,或許在批判或認可的同時,讀者也都不知不覺被他帶著走了也說不定。他的那本《忽必烈的挑戰》哪天也可以翻翻,至於在《興亡的世界史》中的那部作品就要等出了再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世界史 遊牧民族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