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分享區 (6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s27027795  

 

魏斐德的這本大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雖然時英版應該絕版很久了....
之前新星再版改成精裝後終於下手,雖然價格變貴裡面的錯誤也都沒改實在有夠騙錢。

《洪業》,顧名思義,是在敘述大清王朝從開國到入主天下的經過。碰巧最近閻崇年的那本《大清開國史》也出繁體版,我看了一下序言,閻先生說寫這個主題的方式,在年代取捨是有差別的。像魏斐德就寫到了三藩平定才結束,這其中的差別怎麼區分不是我關心的,不過,閻氏的作品似乎著重很多在戰爭方面,而魏氏則主要關心社會各階層怎麼樣接受1644年滿清這個異族再次入主中原的轉折。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672890  

 

這是一本舊書了,幾年前翻過,最近又拿出來重看。
葛劍雄感嘆市面上很多大眾歷史讀物都不上不下,要嘛就曲高和寡,不然就是太過俗氣,所以嘗試自己拋磚引玉寫一篇。他挑了中國史上的幾個片段出來討論,筆者對於這本書有深刻印象,即在於葛先生選的都是很有趣的。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6590712  

 

對於西遼,除了在課本上讀到隻言片語交代耶律大石帶著一批人去中亞建國外,跟著對它有印象已經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那時,這個國家已經被乃蠻王子篡位,差不多跟亡一樣了。在台灣,關於契丹的書已經算冷門了,要找到談論西遼,筆者還真說不上來。所以那天看到之後就買回家滿足一下好奇心。

本書的作者赤軍算是網路寫手起家,有過幾本不錯的暢銷作,筆法也是之前的那種說書式風格,把耶律大石怎麼起家,經歷了三代後亡國的故事交代了個明白,還順便把其餘契丹人在歷史上的殘餘軌跡也都附帶上來,對於滿足這個主題的讀者也算對的起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說來有趣,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匈帝國是大戰導火線的一線主角,但通常也是被忽略的最兇的一個。當然啦,其實者不難理解,只配跟義大利搶最弱“列強”的國家,本來就只比路人甲好一點,大戰說穿了其實都只是拿巴爾幹當藉口,就算沒這檔鳥事英法德俄早晚都會找事情自己幹一架先。但就外交史上來說,哈布斯堡多元帝國的崩潰,徹底解放了中歐那複雜的民族牢籠,從此巴爾幹就更加不得安寧,也失去了制(平)衡德、俄對抗的槓桿,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哈布斯堡的滅亡》作者G.Wawro祖上是奧匈帝國移民,淵源頗深,撰寫這個被遺忘在角落的主題也是可以理解,也造福了對這有興趣的朋友包括筆者。

不過這本書讀完,感想就是真的讓人一肚子氣啊。雖說橫古以來,國之將亡的亂象大多都是一個樣,不過哈布斯堡這個多元體系帝國受到民族主義病毒侵蝕的更深,匈牙利像是對勉強在一起的怨偶,整天只想扯後腿,只差沒打內戰,其他小民族要嘛被欺負,要嘛就是等隔壁的塞爾維亞或者是俄羅斯過來解放。雖然以前玩HOI2的Kaisereich MOD總是希望能夠讓奧匈撐下來,不過看來應該是癡人說夢。老朽的約瑟夫皇帝就算了,斐迪南大公就算不死在刺客手下,大概也很難期待他能有啥驚天動地的改革來挽救這個國家,走向君主立憲的聯邦共和,二十世紀初的那種政治氛圍下似乎有點太跳脫時代的幻想。勉強沒幸福還是早早拆夥算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309169  

 

這套巨著去年就讀完了,不過有沒有看懂是一回事,熟不熟又是一回事,
S.E.Finer的《統治史》就算單看冊數跟字數也夠驚人的了.....

先簡單的分享一下好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etImage  

十幾年前讀過的書了,那天在二手書店看到就帶回家溫習,這麼久了,此時的感受是大不相同。

 

黃仁宇的「用數字管理」應該很多人都聽過,至於認不認同又另當別論。他說中國的政府體制在秦漢以後趨於成熟,甚至“超時代”,但受限於科技而無法有所突破,以至於一兩千年來始終原地踏步。這點我可以接受,不過筆者思考的是,黃仁宇認為中國之所以這麼早就發展出這樣的體制,是因為有“需求”:內政上跟外患上,加上儒家發展出來的文化,使中國即便經歷魏晉南北朝將近四百年的分裂,也能終歸一統。說來有趣的是,西方的羅馬帝國也差不多同時期開始走向崩潰,我們看到的是,雖然圍繞地中海的這個文明跟中國這種內陸起家的有很多不同特色,但是羅馬在晚期也開始發展出官僚體制(當然成熟度有差),而基督教本身雖然存在內部分裂,但其實也有「一個神、一位皇帝跟一個帝國」的政治理論,而且最近西方史學界也不斷推翻日耳曼人的文明破壞者形象,就像傳統的五胡對漢文化的接受一樣,事實上他們也是有“羅馬化”的趨勢。那麼,西歐的封建化跟中國一直到唐朝都影響深遠的世家大族是否能相提並論?地方離心的抗拒是否更加強大?還是說,如果神聖羅馬帝國能夠搞定政教之間的內爭,把教皇跟皇帝合而為一,或許在中世紀也許還可能達成某種程度上的統一,重新再“融合”恢復“世界帝國”?(畢竟當時還不存在民族主義的病毒)中國有統一的“需求”,西方人事實上也不是沒有,那麼,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可能性一直降低,弄到現在歐盟還常常被唱衰?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4075077  

 

希臘化時代似乎是個容易被忽略的主題,它上承激盪的希波戰爭跟蕩氣迴腸的亞歷山大征服,下接輝煌羅馬帝國,相比而言,就顯得失色。但它卻又是這之中不可缺的環節,甚至可以說,希臘文明的散播正是透過這樣的時代連結到後面的時空。

做為亞歷山大征服的直接結果,其多元民族的世界帝國夢想,被後繼者推翻,希臘化時代實際上是一個希臘/馬其頓人位於金字塔之巔的統治,就之後的歷史看來,隨著此一地位的消失,除了某部份被羅馬/拜占庭吸收走外,幾乎可以說不留下什麼痕跡的消失了。結果比較有點讓人惋惜的還是在希臘本土,為了抵抗王朝們的征服與控制,城邦們聯合起來,頗有一種“邦聯/聯邦”的味道,如果持續的實驗下去,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發展。雖然羅馬帝國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城邦聯盟”,但那到底也還是個“帝國”的模式。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685036  

茅海建先生的這本《天朝的崩潰》是久聞了,不過一直到最近再版才有機會購入拜讀。

 

其實本書給我的最強烈感受不全在於對“鴉片戰爭”的一些考證翻案,更多的是茅先生展現了一個歷史學家怎樣中立客觀的呈現一段“富有感情”的史實。民族主義這種病毒是很容易讓人文筆失真,但在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一段段帶著感情卻仍能客觀反省跟陳述史實的字裡行間。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要說怎麼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我會選Caesar的名言:「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

 

在作者所假設出來的平面國裡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超出自己“常識”範圍內的事情,就視之為邪魔歪道而加以抗拒,雖然這是人的本能跟常情,不過有時看來就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當然,如果你不是當事人的情況下。雖然現在大家對於新知的接受度比起以前的人們總是高出了許多,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怎麼樣篩選出“正確”的或許才是困擾吧。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409671  

 

艾西莫夫相信也不用筆者多言語了,他的《基地》與《機器人三部曲》等大作我是久聞而暫無時間拜讀。不過,前陣子看了電影〈星際效應〉後,對於這類的題材頗感興趣,剛好看到艾西莫夫這本《永恆的終結》,主題是講時光旅行,又是“短篇”(相對啦),就趁著過年看完了。

這本書果然沒有辜負在豆瓣一片好評,雖然我有點納悶為什麼沒繁體版。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235074  

 

Charles C. Mann,他的著作不約而同的在華文世界登場,分別是本書《1491》跟衛城出的《1493》,都是講述美洲的故事,以哥倫布的到來為基準點講“之前”與“以後”的歷史。

我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是,衛城沒有選本書而是選了《1493》,這本當初我覺得跟《哥倫布大交換》重疊性會很高,所以一直到最近才趁著書展撿回家。

Mann似乎不是學術界內的人,但他身為一個媒體人,充分的掌握了現有的研究,還有他自己親身到現場的經驗,撰寫了這本《1491》--其實它很不好寫,因為這是個非常破碎跟缺乏證據的“史前”年代。而作者也不是寫了一本編年史,事實上這本書比較像是《國家地理》之類的雜誌的放大深入版。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Q1yWY0iqL  

 

其實這套《戰爭事典》系列出了一段時間了,只是似乎在台灣不怎麼流通,它跟之前知兵堂的《戰場》系列差不多,銅版紙全彩,不定期推出(大概一兩個月),網羅不同作者撰寫的各式主題的戰史。去年出的第七期主題有版上討論很激烈的長平之戰跟個人極感興趣但冷門的拜占庭皇帝戰史,還有老梗的漢尼拔與羅馬,就買了一本回家。

坦白說,由於作者不一,文章水平也的確參差不齊。長平之戰是運用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切入,作者分析了雙方為何在此開戰及其重要性,至於兵力一事,他只是從秦趙各自在短期內築了400餘里的壁壘還要包括周圍的後勤,建設後的防禦、偵查等等,需要的人力恐怕是可能達到那個數字。另外比較有趣的是,作者跟一些在戰場附近考古的人員認識,曾經提過,如果技術上可以,把丹河截流,讓從將軍嶺到高平市附近的河床可以挖掘,很高機率會找出大量的屍骨坑(他們認為秦軍應該把遺體都丟進河草草處理)。簡短轉述,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找來翻閱。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有時候看書是要講時機的,這本舊書我買了n年了,那時候看的時候只是把他當一本頗特別的,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回顧一下歐洲史發展的著作,完全無視了麥克尼爾的一些史觀。

實際上他在書的前半段就回顧了一下歐洲史學發展的脈絡-進步史觀、瑣碎化、多學科聯結等,並強調從文化的相遇、衝突跟融合來觀察其發展的重要性。

實際上有讀過這位知名作者其他著作的應該都不會陌生,《西方的興起》最近中國剛剛重譯,台灣多年前的版本也可以在圖書館訪得,至於比較簡短的《世界史》去年時報也剛出,更別提多年前書林的《文明之網》。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359310  

回家的路上看完這本小書,感覺給我的震撼比隨手買的芥末花生還嗆(笑)。

其實之前閱讀杉山正明等日本學者時就已經給我這樣的觀念,就是觀察來自於大漠草原上的民族,應該運用另外一種史觀跟視角去看待之。本書作者羅新做為魏晉南北朝史跟民族史的專家,告訴了筆者這樣的一個詞“內亞”-我才疏學淺,不知道此一來歷,不過這是用來泛指草原上的諸民族,當無意外-,他從北史中一小段記載關於孝武帝元修的即位儀式,那異於中原華夏,又被其它史書忽略的幾行字為引子,去找尋這個屬於內亞諸民族流傳已久的一種政治傳統,即,稱可汗之時,由親信重臣,或其他各部首腦擁在一條氈上旋轉,或反覆抬起等略有細節不同但大致上出自一源的舉氈立汗儀式,來說明其實內亞諸民族雖然在文字記載上較吃虧,但他們實際上也擁有屬於自己的傳統跟文化並且一脈相承,不在中原漢人或伊斯蘭、基督教等眾文明之下;同時,並且指出,有很多時候,一些歷史事件如果轉換一個角度去觀看,也許難解的謎題就能夠豁然開朗。但要注意的是,這些視角並非是彼此排斥的, 而應該是互相兼容並蓄。簡單來說,北魏、金、遼、元、清等各王朝,它們之中有屬於中國的成分,也存在著內亞性,固然不能只用一個視角去看待,但也不用矯枉過正,非要切割明白,而是要靈活運用。

實際上羅新舉了一個例子,他發現遼史對於太祖阿保機的死記載很不尋常,又發現在三年前他就曾招集王公大臣預言自己的死期,這樣詭異的舉止曾引起清人趙翼的不解,只能強辨說是開國皇帝多有異能。但我們現代人不能這樣看待,羅新他引用內亞的即位儀式中有一段是:眾人用絲帛將可汗緊勒幾至氣絕,然後急問其當在位多久,且將驗證是否如實,如果超過其所說的年限,大臣就會將可汗殺死。他認為,契丹人也必定有此一習俗,而阿保機很可能在神智不清時說了太短的年限,以至於他必須要絞盡腦汁延長,好完成其將皇位傳給兒子的計畫。看到此處或許大家也會又對此一習俗感到困惑難解,但這或許就是草原上解決王位世襲這個困擾難題的一種方法。或許比起農業民族他們更喜歡“汗位當是有能者得之”吧。雖然今天你登上了寶座,我們可以退讓,但你總得說個期限,不能長久霸佔著,如果這樣去思考,就都說的通了。而這也正好說明了,如果只運用單一視角之狹隘及侷限性的問題。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etImage  

最近的國際新聞都在法國,記得一兩週前還在討論俄羅斯的崩壞可能,讓我想起了買了很久的這本《蘇聯的最後一天》,當初光是主題跟譯者就非敗不可了。周全先生就不用多介紹了,比較特別的是事件發生時前後他似乎本人也在莫斯科,無怪會選這本。

作者O`Clery是愛爾蘭人,妻子是俄國人,自己也在那片國土居住很久,在事件發生幾年都有第一手的親眼觀察,這本書是他蒐集各方資料跟自己的記憶結合而成的作品。主線是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辭去蘇聯總統,輔以他在最後幾年跟葉爾欽的政爭來拼成這個紅色帝國瓦解的全貌。


乍看這本書的第一感想是,蘇聯根本就是毀在戈巴契夫跟葉爾欽這兩個人幼稚的惡鬥中嘛。(笑)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6643896  

這本是之前跟《海上霸主》、《黑色雅典娜》一起購入的希臘史專題書。當初,看完幾本希臘通史性的著作後,就深深覺得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意義跟兩次世界大戰之於二十世紀人一樣嘛。不過,我暫時沒有勇氣直接讀修昔底德的著作,於是先看這本《獨一無二的戰爭》。

作者Victor Davis Hanson是西方軍事史的專家,他撰寫的這本書,也確實是有其出色見解。正如修昔底德所望:「...這本著作將成為傳諸永恆,充滿教益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跟斯巴達等希臘城邦成為一代又一代外交史、軍事史學者思考的教材,Hanson在他的書中也試圖抽絲剝繭,告訴讀者其中的意涵,雖然他拿來對比其他時代的手法有時多少會有點危險。但正如前面所說,這場戰爭中,或許該說二次大戰跟冷戰中,確實都帶著過去的影子。


在希波戰爭後,雅典跟斯巴達無疑的成為這個區域中的“兩極”,而他們之間互相猜疑的情況類同於美國跟蘇聯,各自組成的聯盟與帝國之劍拔弩張也近似一戰前。或許有些人預料到戰爭爆發後不會太快終結,但大部分的人還是輕易的將之點燃,正如同英德法各方的政府宣傳“聖誕節前可以回家”般的天真,結果是長達二十幾年,影響近兩代人的動盪,儘管戰爭並不是無時在打,但它確實一直存在。去年有一本敘述1914年前的書,稱那些輕啟戰端的人為“夢遊者”,看來適合這稱號的古今皆有。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4480457  

 

當初是被這本書的作者豪語:「此書既成,夕死可矣。」給吸引到,翻一翻覺得挺有意思就買了。

它是一本中國政治思想史,不過,任何作者寫作背後通常都隱藏著自己的意見。吴稼祥,在對岸曾被戲稱“國師”,是一位曾經幫忙出謀獻策的學者,本書堪稱是他沉思中國兩三千年政治歷程後而成的“意見書”。

“公天下”是中國政治思想中的最高境界,孫文也曾高舉著這樣的旗幟,但要做到,怎麼做到,是不容易的。吴稼祥剖析自夏到清的歷代王朝,分門別類,創造了不少術語,著實讓我好生頭大,不過總算還是看的懂他想表示的,也就是書的副標:「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我的簡單理解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多元配上以法律為聯結的治權與民權....咦?這不是在說美國的聯邦制嗎?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445bf6d  

早上看對岸的微博,爬一些出版人的訊息....忽然一瞬間汗如雨下,又驚又喜~~
大家先看看吧。

明年底是兰克诞辰220周年,根据目前情况基本确定届时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德国史稿,西班牙君主国出版,教皇史,世界史基本出齐,宗教改革,法国史至少出两卷,争取出来意大利史,其余计划16年出来

目前,多种西方史学名著已经动工翻译,不过明年能够翻译出来的也就10种多一点,主要是兰克的书以及班克罗夫特发现美洲以来的美国史,再有就是泰纳现代法国起源后面各卷,但是2016年会成为出版大年,有至少20种会出来,确定的有兰克瓦伦斯坦史,梯叶里第三等级的形成和发展史概论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314346  

這本的繁體是《歷史大口吃》,是直接買版權過來的,現在猜有沒有繁簡也是一種樂趣了....(菸)。


基本上,舉凡任何生命,補充能量是首要之事,只有人類,在從採集狩獵轉農耕後,食物充裕到可以讓一部分人不用從事農業轉職後,文明開始出現並複雜化,歷史就走到另外一個方面去。也因為這樣,所謂的美食學開始出現,除了吃飽外,還要吃的好,吃的營養,當然啦,前提是真的要有錢。反正都是圍繞在這方面走。

這本書探討的就是這個,從人類怎樣馴化動植物開展了農業,到為了追尋香料跑遍世界,企圖甩掉馬爾撒斯幽靈而進行綠色革命等,歷史大致上就是圍繞著食物在前進,所以,不要誤以為本書是在介紹食材的來源之類或美食風俗。作者不是本科的學者,或許是這樣才能運用更多元的角度跟領域來說明這個主題,雖然有些事情可能看來比較通俗,但作者常在裡面隱藏著可以深思的議題。像他就指出,人類從採集轉向農耕後,雖然也許可以比較不用“靠天吃飯”(真的嗎?),社會也可以複雜化跟轉型,但事實上有許多農民的工作時間都遠比遊獵社會的人更長更久;而且,正因為食物是可以積存,生產效率發揮作用,也就開始形成了“富裕”跟“貧窮”的差別,作者引用一些現存的“原始”社會還可以見到的風尚,當地都是講究“平等”主義,大家都一定要工作,食物要拿出來共享,能力強弱不被重視。這些都跟我們現在的觀念格格不入,但是在最近貧富差距懸殊跟M型化的時代,人們正在強烈檢討跟質疑資本主義的時候,看到這些故事格外令人警醒。人類是不可能退回原始的採集社會,但是,真的如福山那樣說的,資本主義就是“歷史的終結”了嗎? 相信這應該是這些年許多知識份子心上最大的問題吧。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347599  

 

《炎鳳朔龍記》是由北京商務推出,知名學者余太山主編的一系列名為“絲綢之路博覽”的小書,邀請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撰寫,圖文並茂,力求可讀性又不失深度。目前筆者觀察它已出跟待出的書目,範圍很廣,有談到古埃及,也有西徐亞(斯基泰),撒馬爾汗等,之後還有金滅遼、帖木兒等較冷僻但其實頗有趣的主題,值得期待。而這本,說來,記得幾年前韓國拍了一部講新羅傳奇女王善德的電視劇,那時候筆者追的很勤,還跑去找了相關歷史書,可惜沒什麼專著,只弄了一本《三國史記》回來翻翻。最近看到本書問世,就趕快買回來。

盛唐是中國王朝的一個高標,也是最有資格稱世界帝國的時代,本書就是以此主軸,敘述從北朝開始直到大唐跟新羅聯手統一三韓,成為東亞霸主後形成一個共同的文化圈的故事。

高句麗跟中原王朝的恩怨是個不錯的話題,以一個小國力抗強權,多次力挫對方,堪比希臘諸城邦與波斯的大戰。可惜放在今時的政治環境中,就有點敏感。歷來韓國不乏相關題材的戲劇,但都“話題性十足”。不過也別急著酸人家小鼻子小眼睛,之前我翻了一本《大唐帝國東亞戰記》,這個意識形態濃厚的書也讓我直倒胃,立馬放回架上。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