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二次北伐

 

     建安十七年秋九月。自從孫權與曹操在交州的大戰後,天下有一年以上的時間處於和平的狀態。這當然只是短暫的情況。劃分著漢朝的四個諸侯會彼此安於現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從建安十四年開始,他們先後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大戰,國力嚴重衰退,必須要罷兵休戰所致。經過了兩年的休生養息,擁有最大領地的呂布,國力恢復的最快,但由於其他三國都與之保持敵對的狀態,讓呂布無法輕易的攻擊任一國。

     在這種情況下,漢朝朝廷發生了件大事。

     從各地送來了報告,說在鄴郡有鳳凰來儀,臨淄麒麟出現。太史李伏、許芝上奏,此乃祥瑞之兆,以少府董昭為首,陳群、華歆、陳矯、桓楷、王朗等文官一同送上表,議立呂布當晉封公爵,為諸侯長。皇帝劉協大驚,望著在階下的呂布、貂蟬、諸葛亮與趙雲等人。

     這件事情早在數日之前,董昭就單獨向呂布進言,當時呂布並不以為意,不置可否,因此,董昭以為呂布默許,就暗中策劃在此時上表。這件事情連貂蟬都被瞞在鼓中,到此刻方才知道。

       「大將軍勞苦功高,振興漢室,還中原太平,不宜與眾臣諸侯同列,當晉封為公,加九錫以顯為榮耀。」董昭奏道。

     一旁任職太中大夫的孔融反對道:「大將軍本為義而興兵,如今身為人臣已登極位,何不顯要?」

       「大將軍征戰四方,討平各路逆賊,無疑有再造漢室之功,以此論之,便是封王,亦有何不可?」陳群接口。

       「哼,淮陰以功而驕,被高祖所誅,此乃前車之鑑也。」孔融話一說完,在朝眾人臉色齊變。

    被呂布轉任宗正的荀彧,見孔融把話說的太重,連忙插口圓場。

     這邊貂蟬看著呂布,只見他依然漫不經心的跟趙雲低語,笑談著部下初為人父的事情,心中料到丈夫早就知道眾臣有意奏請晉封他為公,但她也知道丈夫並不在乎。雖然如此,但是卻不能因此而忽視此事的重要性。貂蟬轉頭看諸葛亮,只見他默然不語,看著吵的不可開交的大臣們冷笑。

       「眾卿請先聽我一言。」猶豫了片刻貂蟬,她終於開口。待所有人把視線集中在她身上後,貂蟬緩緩道:「大將軍早有明言在先,只待平定天下,便要歸政於陛下,告老歸隱。若如此,又何須晉身顯要呢?」

     孔融見貂蟬也表示反對態度,大喜。相反的,陳群跟董昭等人都是滿臉驚愕,默然不語。結果,在此刻諸葛亮也忽然開口。

       「誠如夫人所言,既然大將軍一心效忠漢室,絕無異心,那麼,陛下冊封大將軍為公爵,加九錫,也無何慮啊!」

     這次輪到孔融跟荀彧等人錯愕了,他們沒有想到一向親近漢帝的諸葛亮,居然反而贊成這次的事情。於是董昭、陳群等人立刻趁機再次請求皇帝下詔。看著眾人,劉協半晌無言,終於下詔冊封呂布為溫國公,加九錫。拜領了皇帝詔書的呂布也再次說出了讓眾人驚愕的話。

       「臣蒙陛下厚恩,身列顯赫之位。為免天下人疑有不臣之心,請陛下允許臣辭去大將軍一職。」

     劉協驚道:「卿何出此言……」

     當下只見呂布命人將印授呈上,又道:「願陛下恩准。」

     此時,貂蟬轉頭看諸葛亮,只見他搖著羽扇,面露微笑,她心中明白了,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的安排。料來呂布在聽過董昭等人的提議後,跟諸葛亮商量過,而聽從他的吩咐行事吧。

       「既然大將軍之意已決,請陛下恩允。」孔融連忙道。

       「如此,可國事不可無人主斷,卿屬意何人代理朝政?」劉協命宦官接過印授,問道。

     貂蟬沉吟著,本以為丈夫會推舉諸葛亮,沒想到卻聽見呂布說道:「臣妻貂蟬,雖為女子,但才識品德不亞於鬚眉,可當此任。」接著,呂布又進奏表,提議廢除三公,復行自光武帝以來被廢除的丞相之職,然後以自己妻子擔任。

     眾人聽完,又是一驚。

       「不可…自古以來無此法也!」孔融高聲反對道。

     連貂蟬自己也想要推辭,結果反而是劉協一口就答應下來,說道:「朕亦以為非夫人不可擔此重任。」當下便下詔加貂蟬為丞相。

       「啟奏陛下,臣妾是女流之輩,妄議朝政,已是於禮不合,又豈能擔此重任?請陛下收回聖意,另覓才學之士任之。」貂蟬再三推辭,皇帝再三不許,看著丈夫,她也只有接過印授。

     從剛剛一直看著整件事情發展的荀彧,到此終於徹底明白了這一切,其實都是諸葛亮的安排吧!雖然自己年長於他,卻也不得不佩服這個年輕人。在諸葛亮的心裡,他是想藉著晉封呂布為溫國公,卻勸他辭去大將軍職位,繞著彎兒慢慢的將呂布從權力的中心移開。雖然丞相之職仍然落在貂蟬身上,但這之中的差異已經不一樣了。至於為何呂布沒有任命諸葛亮掌握大權,這點,倒也不是呂布不想,而是諸葛亮不能接受。畢竟他之前以一布衣被拔擢為心腹,雖然在幾場大戰中立下過人功勳,但也因此成為五官中郎將,算是實質上呂布陣營中的第二人,位高權重了。其他資格老的重臣們,對此並不是相當的心服的,只是礙於此時呂布對諸葛亮的信任,無法有何異議。但諸葛亮知道,自己如果真的取呂布之位而代之的掌握大權,只會引起那群人的強烈不滿,更糟糕的是要是因此而導致家臣離心,在政事上陽奉陰違,被敵人趁虛而入,那就非自己所願了。

    不論如何,這件風波就在諸葛亮的妥善安排下落幕,雖然朝廷現在的大權轉移到了貂蟬的身上,只是辭去了大將軍之職的呂布,依然以行大將軍事之名握著軍權。而當呂布晉封為溫國公的消息傳到江東時,孫權竟主動派諸葛瑾為使者,帶著貢禮前來祝賀,表示友好之意。同時,孫權也減少了在濡須口的駐兵,夏口一帶也不再戒備森嚴,種種跡象,都顯示出善意的態度。對於孫權的示好,感到最高興的,莫過於孫尚香。而呂布也因此,以朝命奏封孫權為征東將軍南昌侯做為回禮。 

    消息傳入益州,日夜操練兵馬,準備再次北伐的龐統,即刻去見劉敏。自從當年兵敗新平,雖然主力並沒有受到重大損失,但是益州那長勝不敗的神話,卻也結束於此。兩年的和平,使國內陷入了倦怠的氣息之中。包括那主君劉敏在內,她在這兩年內致力於改革益州的政事,首先修復秦朝的水路“都江堰”,並加以擴大,以便於水田的發展。在南方新征服的地區,也投下相當大的心血建設,開發農業。今年秋天的豐收,驗證了劉敏這兩年的心血沒有白費。有別於此,龐統卻與一班武將們積極的操練士兵,排演陣法,並在邊境地帶派遣游擊部隊騷擾,企圖使呂布的駐兵們生惰心。並等待時機,準備北上。如今呂布晉位溫國公,辭去大將軍,並與江東親近,已經足夠讓荊州的曹操感到不安。這次,龐統的計劃決定是改與曹操聯盟,攻取荊州,之後再一同北上夾擊。

  這日龐統帶著張任、嚴顏、黃忠、魏延、法正等一班謀士武將前去面見劉敏,進呈出師北上的計劃。劉敏聽完,看著眾人,緩緩道:「如今益州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輕啟戰端,勞師動眾,非仁人所為也。」

      「小姐心存百姓,奈何此刻之太平能維持多久呢?如今呂布已經晉位溫國公,權傾朝野。而且他坐擁中原,國強勢大,早晚必將入寇益州。與其等待敵軍來攻,為何不先發制人?」法正道。

      「正是。我聽聞曹操調兵北上,沿江佈陣,並在公安口一帶操練水軍,只恐呂布南下。如此刻我等與之聯盟,夾攻荊州,大事可圖。」張任道。

    劉敏道:「不過,先前我等三路征伐,尚且失敗。如今呂布重整旗鼓,又使江東臣服,豈有勝算?」

      「小姐以為孫權會就此臣服呂布嗎?」龐統終於開口。

      「以此時觀之,確實是如此。」

   「小姐太小覷孫權。」龐統道:「孫權之所以與呂布親近,並非畏懼耳。以江東將相如此之多,即便呂布傾全國之力南征,也未必有十足勝算。只因為呂布掌握朝廷,以天子之命征討四方,抗之是為叛逆。孫權憂心呂布以此攻之,故於此時向朝廷稱臣。如呂布遵奉漢室,歸政於天子,孫權方才會真正臣服。」

   「既然是如此,那麼我等與呂布抗戰,豈非叛逆朝廷?」

      「小姐乃漢朝宗親,王室不寧,清君側,乃是天職,又有何反逆之言耶?」法正插口。

    龐統道:「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小姐以遵奉漢朝為名,打倒呂布,重建高祖大業,此乃萬民所望之事,請勿多疑。」

    劉敏見眾人之意皆同,心知不可推拒,只得道:「眾意如此,那麼,是否已有用兵方略?」

    當下龐統便命人拿出地圖,攤在席上,指著荊州與益州交接的兩個要口:上庸、永安,說道:「原本進軍中原之策,我軍當出祁山,從隴右攻長安。但如今雍涼之地被呂布所平,而且東川漢中也因上庸失守而受威脅。以我之見,當先要務必先兵分兩路,北路從魏興出發,奪回新城、上庸兩郡;然後從此出師攻襄陽,配合南路之兵,沿江水陸並進,與曹操會師共攻南郡。荊州一得,則可窺伺宛、洛,而孫權也不會再坐視旁觀。」

   「先生已有萬全之策,就即刻派使給曹操,約定聯盟,然後準備點兵校閱人馬。我去稟明父上,擇日出征。」

    龐統領命,就指定由張松出使曹操處,跟著下命諸將齊聚於江州,準備出征事宜。          

 

    誠如龐統所言,此刻的曹操正為了呂布與孫權交好的事情發愁。經歷過交州的戰事後,雖然曹操跟孫權各自劃分了領地,恢復了和平,然而也象徵了自孫策時代的同盟的結束。如今呂布成功的抵擋住了三路征伐的激戰,並且恢復了元氣。在跟孫權達成同盟的可能後,把大軍調遣到荊州並南下遠征,甚至跟江東一同聯合進擊,也不是不可能的。屆時,就算曹操與司馬懿有孫、吳的智慧,也不可能取得勝利保住領地!

  但是,目前來說,曹操也無法做些什麼。只能消極的在邊境準備防務,派遣大將鎮守巡視。和謀士司馬懿商議的結果,只見到他以充滿自信的微笑道:「主公太過多慮。如果我所料不差,相信不久之後,益州一定會有人來,那時,就是我們等待已久的機會了!」

    當司馬懿如此自信的說完這番話,曹操也明白了他心中想的“機會”是什麼意思了。

  果然,不久之後,益州派來了使者張松,獻上劉敏親筆文書一封,約定聯盟進攻荊州,平分之。曹操大喜,命滿寵隨張松回益州答禮,並聚集大軍於公安,調遣水軍準備船隻渡江。

    早有細作將消息報入洛陽,時呂布在河北鄴郡另立溫國公府,並去視察長年命王凌操練的水軍。聽聞此訊後,呂布命王凌即刻調遣水軍南下趕赴荊州,然後自己回洛陽,聚集諸將商議。

    將原本的大將軍府又改成丞相府後,依舊如常的大廳之中,百官齊聚。向來對政事興趣缺缺的呂布,自辭去大將軍一職後,更是連聽都懶的聽。不過依舊掌握著軍權的他,對於征戰之事反而展現出相反的興奮態度。聽聞這次仍然是由益州主動出兵,並與曹操結盟,陳宮自言自語的道:「當今天下四分,雖強弱分明,但益州、荊南與江東大可劃江鼎足而立。是何緣故,使劉敏不願安守邊境,反而屢屢出兵北上?」

    諸葛亮把羽扇轉了個圈,徐徐道:「誠如君所言,如今天下四分,強弱之勢分明。太平之時,各家休生養息,充足國力。然我等坐擁中原河北,國勢原本就在三家之上,如得數年之休養,則雖三家聯合,亦難與我等抗衡。正如有四人騎馬奔馳於草原之上,而第一匹馬先發一步於前,其餘三匹再發於後;然第一匹馬腳力略勝於其餘三匹。起始之時,四匹馬遙望僅有一步差,但如長久下去,因為第一匹馬腳力勝於其餘三匹,則其餘三匹卻是如何也追不上先發的馬,反而會被慢慢拉出距離,正是同意也。」 

    眾人恍然而悟,皆服諸葛亮之高論,只見他又繼續開口。

      「深明此事的龐統便是想趁著與我等國力相差尚未到毫無勝算時,打敗我等。而對我們來說,亦非壞事。當可趁此一戰,破益州、曹操主力,為我等平定天下鋪路!」

    聽完諸葛亮的話,眾人精神一振。趙雲出列道:「依末將愚見,益州兵必出魏興,攻上庸,然後再出兵從永安沿江入巫口,會合曹操之軍攻南郡。荊州雖有高順、徐晃、劉備、徐庶、張飛等諸位大將鎮守,但仍需馳援。請派末將為先鋒!」

      「援軍是一定要派的,但江東那邊……」陳宮道:「未免不測,不如選一將去救應合肥。」

    呂布道:「孫仲謀新蒙我保奏為征南將軍,豈會出兵?」

      「未雨綢繆。」陳宮又道:「臣以為…選諸葛夫人領本部軍馬去援合肥,為最適當人選了。」

    此言一出,眾人臉色一變,先看看諸葛亮,再望也參予這次會議的孫尚香,如今她也是呂布旗下大將,陳宮主張調遣她,本無不可,但是出兵合肥的意義卻非如表面上如此簡單。貂蟬看著陳宮,她知道陳宮是個正直的人,但也知道正因如此,陳宮才會毫無顧忌的,要求調遣孫尚香前往合肥。以目前呂布手下大將的調遣分布來看,東面有張遼、關羽,荊州最重要,有高順、徐晃、劉備、徐庶與張飛,至於雍涼則有郝昭、王雙、龐德、馬岱等,隨侍在呂布身邊的大將只有趙雲、孫尚香與軍師諸葛亮三人。雖然益州兵這次目標是荊州,但誰又料想的到這會不會是他們聲東擊西之策,鋒頭一轉,突襲隴右呢?因此,綜觀局勢,能夠調遣去支援東面的,除了趙雲之外,只有孫尚香一人。

    貂蟬見孫尚香低頭不語,而諸葛亮則用羽扇遮著臉,不知在想什麼,於是主動說道:「陳宮大人之意雖好,但我以為不如讓趙雲將軍去更佳。」

  趙雲會意,應聲道:「請派末將前往合肥。」

    沒想到孫尚香忽然抬起頭,婉拒了貂蟬與趙雲的好意,說道:「我願往。」

    既然諸葛亮保持沉默,孫尚香也自己表示願意去了,於是呂布就下令讓孫尚香帶著二萬人馬,進屯壽春,隨時救應合肥。跟著又命趙雲為先鋒,帶領本部一萬人馬先入荊州與徐晃、高順會合,自己再調遣人馬,隨後便行。

      「這次主力決戰,看起來是在上庸、新城,實則在南郡、夷陵,同時,這次也將會有我軍不擅長的水戰,期待王凌將軍這些年操練水軍的成果!」諸葛亮高聲道。

    諸將高聲應喝後,各自散去。呂布當先出門,正要去點兵,忽然聽見身後妻子的侍女的驚叫聲,眾人急忙回身一望,只見從席上起身的貂蟬,忽然一陣頭暈目眩,全身無力的靠在侍女身上。呂布嚇的魂飛魄散,連忙飛奔過去抱住妻子,一邊高叫傳令醫者速來,一邊抱著貂蟬回房內。

    結果前來醫治的大夫,把脈問診之後,雖然沒看出有何大礙,卻又無法解釋為何貂蟬會忽然如此。結果當然是讓呂布狠狠的臭罵了一頓,如非貂蟬拉住,只怕那倒楣的大夫會有更慘的遭遇。躺在床上,貂蟬拉著丈夫的手,淺笑道:「我沒事的,無須太過擔憂,安心出征吧。」

      「妳這個樣子要我如何能放心呢?」

      「我這只是上了年紀,所以身體有點虛,休息些時候也就無礙了。」

    呂布見妻子微笑著安慰自己,他半信半疑的被推出房,然後去把負責留守的陳宮、陳群等大臣叫來。

   「愛妻最近身體虛弱,要多多調養。如非有何大事,你們幾個就自個兒斟酌,轉呈皇上批閱之後,看著辦就是了。不要驚動愛妻,明白嗎?」

    陳宮等人允諾,呂布又囑咐他們多去找尋些名醫,來替貂蟬診治,之後方才放心的去點兵準備出征。

     

    同年十一月,呂布統率大軍五萬,來到襄陽,部將高順、徐晃前來迎接,並匯報各路消息。在魏興,由蜀將嚴顏、法正、孟達、李嚴所率的三萬大軍,正團團包圍上庸。而益州真正的主力由劉敏親自率領,總達七萬的大軍,分成水陸兩路,陸路由劉敏親率,水師由大將黃權、黃忠率領,順江而下,銳不可擋。先破徐庶派遣的部將霍峻於邊境巫口,然後趁勢攻陷秭歸。同時,配合益州行動的曹操也調遣了水軍,準備船隻,命大將夏侯惇、張郃與程昱從宜都北進,會合益州軍前鋒魏延擊徐庶大將文聘、霍峻於夷陵。

  抵達襄陽後,呂布命大將王凌將所統水軍與蔡瑁、張允的荊州水軍合流,沿著漢江南下,先到江陵集結。本來自從當初三江口兵敗,夏口被周瑜攻陷後,長江水路的控制權一直握在孫權手中。不過由於近來孫權向呂布示好,放鬆了夏口一帶的警戒,於是呂布得以自由調遣水軍從漢江進入長江內。根據諸葛亮的戰略目標,他深知益州軍沿江順流而下,水陸並進,更兼有曹操相助,銳不可當。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水戰上取得勝利,好逼益州軍上岸,切斷兩家的聯絡。

   「……因此,這次水戰事關我軍成敗,向日你等勝不了江東水軍,但益州也不擅水軍,如再敗,可無推託之詞。」諸葛亮凝視著王凌、蔡瑁與張允。

    雖然三江口水戰戰敗與他無關,不過終於等到自己表現機會的王凌,充分表達出他的企圖心,高聲道:「如果不勝,請斬末將之頭!」

    蔡瑁見狀,深恐王凌奪其權,亦馬上道:「末將亦同!」

    其他兩人都這麼說了,張允只好苦著臉,跟著附和了。

    於是諸葛亮便命三人立下軍令狀,跟著囑咐:「你等三人此次前去,只需專心迎戰益州水軍。曹操雖然久在荊州,但至今尚無能征善戰水師,必不敢輕動,無需多慮。」

      「遵命!」三人高聲領命後,一同出去了。

    一旁的呂布道:「接下來,該怎麼打陸戰?」

      「上庸、新城險要,只需派徐晃、高順堅守城池便可。主公請先進軍至南郡,與徐庶、劉備、張飛等諸將會合後,先發兵救援困在夷陵、猇亭的文聘、霍峻,然後靜等王凌將軍的佳音。」

      「軍師認為王凌、蔡瑁等必勝嗎?」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啊。」諸葛亮笑道:「便是不勝,我別有法可解此危。」 

             

    卻說在如此險惡局勢之中,握有荊州一郡的孫權,此刻也來到了夏口。但是他這次前來,卻是單身一人,就連之前在交州大戰立下大功,成為江東數一數二的大將之一的陸遜,也沒有跟來。由此可見,孫權這次來到夏口,並非是有參戰的意圖,而只是想要坐觀事情的發展。在他抵達夏口之際,便收到北方的細作傳來的密報,說妹妹孫尚香奉命領著大軍屯在壽春的消息。孫權乍聽之下愕然半晌,隨即明白了呂布的用意;只要自己一出兵,他就馬上讓孫尚香帶兵南征,甚至會讓朝廷下詔討伐自己。這對孫權來說,是極為不利,也是他最顧忌的事情。

    誠如他死去的兄長孫策所言,孫權雖然才華洋溢,但是他出色的手腕擅長的不是與群雄爭奪天下,而是固守江東。因此,諸葛亮逆料孫權的心意,深明要他以江東的命運為賭注去進行場爭霸的大戰,絕非他所願意,抓住此點,便可輕易的讓孫權不再出兵了。先前諸葛亮在替周瑜弔喪時,與孫權的一席談話,用意便是如此。

    但這一切,都必須是在呂布取得絕對優勢時,才能夠達成的。畢竟孫權絕非如此容易就能臣服的,只要抓到機會,他還是會放手一博。而龐統想製造的,就是這個讓江東之虎蠢蠢欲動的時機!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如今雖然大軍在夷陵、猇亭交戰,劉敏與龐統的主力卻尚在秭歸。從整個局勢來看,只要夷陵一攻陷,劉、曹聯軍便可長驅直入到南郡了。但是呂布卻也絕對不會如此輕易的讓夷陵被攻陷,必然集中主力在此處應戰。不斷的派遣細作前往打探敵軍主力所在,當得知呂布已經抵達南郡之後,龐統對劉敏提出讓她驚愕的戰略。

       「發兵攻打麥城吧!」

       「………這樣會不會太冒險?」劉敏好不容易甩脫驚愕的束縛,緩緩的開口反問。

       「夷陵可以交給曹操繼續包圍,讓他去吸引呂布的注意…也是該讓他展現一下亂世之奸雄的實力。至於我們可以詐做支援曹操之狀,卻引兵去襲麥城。諸葛亮眼下把大軍分在上庸、南郡,麥城與襄陽卻無人,只要攻陷這二處,就可讓他亂了手腳!」龐統道:「諸葛亮指派王凌、蔡瑁與張允率領水軍,浩浩蕩蕩前來。雖然此三人將才不如江東,但荊州水軍善戰,我軍雖銳,亦非敵手。如不另做他圖,則水軍一敗,曹操恐懼沒有退路,必解夷陵之圍退回宜都,則江北江南首尾不能相顧!」

    「嗯…如能得麥城、襄陽,則呂布南北不能相顧,而且上庸、新城守將見歸路被斷,必退,如此一來,嚴顏與法正的大軍就可直指宛、洛了!」

     龐統微笑。

       「好,就放手一博吧!」劉敏果斷果決的道。展現出了“益州之鳳”的氣魄!

     當下劉敏便親自統率四萬大軍向夷陵進發,中途卻挑選了精銳軍士編成二千人的騎兵為奇襲隊,以大將張任為統帥,星夜去取麥城,跟著自己再率主力隨後出發。以蜀中大將張任為首的奇襲隊,在黑夜之中奔馳,於十一月十七日黃昏時分抵達麥城。大軍雖然是在前往夷陵的途中折道轉進,但是這之中的路途所帶來的疲憊,對於士兵來說還是相當的沉重。但是他們沒有休息的時間,相信察覺益州兵襲擊麥城的呂布,派遣出來的援軍已經在路上了。張任看著身後的士兵,他們大多是張任的舊部“東州兵”,全都是一等一的精銳,因此,臉上雖然充滿汗水與灰塵,但他們的雙眼依舊綻放著光芒。

       「弟兄們,成敗在此一舉!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奮勇殺敵吧!」在如此高聲呼喊,激勵士兵後,身為大將的張任奮勇直前的向麥城衝鋒。

     黃昏開戰,約在日落後不久,麥城就陷落了。原因是在於太守劉先要固守,但城內部將卻都主張敵軍遠來,可以以逸代勞的給予迎頭痛擊,因此率領守軍以相同的數量出城迎戰;但是卻在張任的武勇下吃了大敗仗,守不住城池的劉先潰走襄陽。

   達成第一階段目標的張任不敢絲毫大意,雖然下令讓士兵歇息,卻又馬上派遣士兵騎馬出去探查情報,尋找呂布派遣的援軍之下落。 

        

     正當張任突襲了麥城之時,在長江江面上,一場大戰也正要揭開序幕。以黃權、黃忠為首的益州水師,總數達兩萬五千人的軍團,正在清江與長江交接處一帶迎戰由王凌、蔡瑁與張允組合的四萬大軍。憂心這場戰役勝敗的曹操,如今正把包圍著夷陵的大軍稍後撤離,準備退路,只要稍有不利,即刻撤回宜都。曹操會這麼做,也是不無道理的,因為只要王凌等人的水軍獲勝,就可以控制整個長江。渡江北上的曹操也會被截住了歸路,進退不得遭到覆亡的危機。

     因此,兩邊的將領都是緊張不已。不,應該說祇有黃權是如此。

   站立在船首,王凌在晴空萬里,烈陽照射下,與身邊的兩名部將--王基、王濬遙望不遠處江面上的小島。與其說那是小島,不如說是座聳立在水上的山峰之頂。這座小島,說大不大,卻又阻礙的江面上的船隻通行,必須從兩旁避開,並非是適當的戰場。因此,王基用嫌惡的口氣咒罵著:「真是礙眼的東西!」

     王凌看著部將,他大笑:「你覺得礙眼嗎?」

       「不如稍退數里迎敵吧!」

     王凌搖了搖頭大笑。這兩個部將都相當的年輕,王基與王濬同年,都只有十七歲出頭。但正所謂“英雄出少年”,兩人在王凌操練的水軍士兵中展露了頭角,因此得到拔擢。王基以武勇見長,但王濬可不同,不但武藝出色,為人更是精明幹練,老成持重,年紀輕輕就有大將風範,又跟王凌同姓,所以馬上就成為了他的心腹。

       「我以為這種地勢,反而是天助我軍取勝。」王濬開口,果然得到上司讚賞的眼光。

    「濬的心思果然比你細膩多了。」王凌的口氣只是以開玩笑的態度,他早知道王基是個武人,因此並不會苛責。「我年少時在荊州住過數年,遊歷許多地方,何處可用兵,何處可屯兵都瞭若指掌!在此處應戰,正是我所願也!」

       「那麼該用何策,請大人示下!指派我為先鋒,給那些益州的小賊一點厲害看看!」王基高聲道。

       「濬,你怎麼說?」

       「我軍之數量佔上風,敵軍必沿江自守,如要引誘敵軍出擊,必須分兵兩路。」

     王凌大笑:「正合我意!」當下他發布命令,將軍團分成兩翼,由蔡瑁跟張允率領右翼,迅速從另外一側去夾擊敵軍。然後自己親自率領大軍留在原地。王凌逆料黃權的心思,他必定會利用益州水軍都是中型船隻,速度較蔡瑁、張允等的大型船隻快的優勢先主力來實行各個擊破。而他的目的,正是要引誘黃權的大軍前來,因為他已經佈下了陷阱在等待他們!   

 

     時時留心水軍戰況的曹操,當他接獲黃權軍與王凌軍激戰,王凌居然用棄車保帥之策,用自己的大戰船為陷阱,將來襲的黃權軍以火攻燒之;跟著全軍以小蒙衝突擊,背後蔡瑁與張允也來夾攻,遭到慘敗,盡棄了船隻,走陸路撤退的消息時,登時陷入了兩難。如果繼續包圍,薄弱的水軍無法確保歸路,而且糧草運輸將會相當困難,情勢甚為不利。但是如果撤退,眼前龐統策劃的奇襲麥城、襄陽已經成功了大半,整個大局逐漸傾向己方,放棄夷陵退回宜都,不但可惜,而且還會被人嘲笑。對此,司馬懿與程昱等將領掀起了爭執,各有各的看法。

   此刻,與他們一同包圍夷陵的益州軍大將魏延來到大帳求見,曹操命入,敘禮畢後,魏延表達了要求趁王凌等水軍尚未趕到前,對夷陵發動總攻擊的請求。並許下承諾,對於糧草的問題,只要曹操軍有困難,益州將會無條件供應。這是他與負責押運後方補給,現在秭歸留守的張松商議後的結論。聽到這個消息後,曹操下了決定,如果在王凌等水軍對己方退路展開攻擊前,不能攻陷夷陵,就將撤退。

     同樣的消息傳到了南郡,卻是不同的反應。對於諸葛亮來說,他還在為了龐統給他的驚喜而苦笑中。麥城被攻擊是在十八日中午傳到南郡,當時呂布剛派遣了趙雲去救援,既然已經失陷了,因此援軍就在半路折回。同日,在諸葛亮的命令下,劉備、張飛與徐庶率領兩萬大軍前往支援夷陵,並派急使去上庸、新城,勒令徐晃、高順無須回師救援襄陽。

       「龐統這次做的好啊!連我都沒料到他會如此冒險!」諸葛亮搖著羽扇笑道。

     趙雲見他依舊如此悠哉,苦笑:「麥城已失,如襄陽有個不測,則我軍毫無退路矣!」

       「這是龐統的計策,我們為何一定要中計呢?」

   呂布跟趙雲一楞。

       「我之所以沒有準備,就是誤算龐統真的會如此孤注一擲。他這次冒險進攻麥城,再攻襄陽,雖是斷我歸路,但亦可言是孤軍深入。」諸葛亮在地圖上一劃,說道:「龐統賭的是徐晃、高順將軍會不會棄守上庸、新城,回救襄陽。若如此,則他就可以前後夾攻,一舉將這三郡奪回,反過來包圍我軍主力!因此,我特命徐、高兩將固守,而襄陽則不論龐統進攻與否,我軍都可從背後回師襲其後,反過來包圍他們!」

      「原來如此,那請讓末將提一旅師去襲彼後,必可將之迎頭痛擊!」趙雲道。

      「不用這麼急啊!如今敵軍兩分,曹操這路兵在夷陵,正是各個擊破的大好良機。」諸葛亮斂容道:「龐統想將我軍包圍,我就給他來個以牙還牙!」

     十九日午時,在接獲王凌的捷報後,呂布一邊下令讓王凌進攻夷陵,一邊率領四萬大軍出發接應。二十日,呂布抵達夷陵附近的猇亭。得知呂布親自前來的曹操,解了夷陵之圍前來猇亭迎戰,正跟早幾日前來的徐庶、劉備與張飛軍對峙。 

   從雙方的兵力來看,呂布這次南征只帶了五萬大軍,加上荊州原有的三萬大軍,還有江面上王凌的四萬水軍,總數高達十二萬人。相比之下,曹操本部兵力雖然也有五萬,加上魏延、黃權與黃忠的兵力也有七萬之眾,但跟呂布在陸上的軍團相比,還是有些差距。

     大戰前夕,兩軍的主要將領都在大帳中商議。這是曹操與呂布自當陽、長阪之戰以來,再一次的交鋒。根據以往的戰績,向來是敗多勝少,更何況這次還在兵力上吃虧,對於以不打沒把握的仗為座右銘的曹操來說,這次是相當冒險的一戰。因此,曹操在會議一開始時,就一直保持沉默。

      「我以為呂布不會讓水軍參戰,我們只須注意正面的敵軍便可。」司馬懿道:「從王凌的大軍都在江面上結寨,沒有上岸的打算就可看出。」

      「從夷陵到猇亭,此處皆是平原,只可正面迎戰。」張郃道。

     於是曹操以自己的大軍為主力,分黃權、魏延與黃忠等益州兵為右翼,兩路夾擊。就這樣,被稱之為“猇亭之戰”的曹操、呂布兩雄對決,就此展開。

 

     二十一日拂曉,在猇亭不遠處的平原,曹軍的斥候發現了溫軍先鋒的蹤影。飄揚在風中的旗號,是個“趙”字。猇亭雖然只是座小城,但是它據住險要的地域,強攻有大軍鎮守的此處是不智的行為。因此,曹操的計劃是要把呂布引出來。而呂布也正如他所願的,離開了猇亭來迎戰。

       「先鋒部隊是趙雲率領,這個人!!」提到他,曹操是又恨又懼。如果沒有趙雲,當年他舉兵反叛,奇襲洛陽的計劃就會完成,如今的局勢一定顛倒過來了吧!「誰敢去敵他?」

       「請指派末將。」許褚道:「我一定取趙雲之頭,為典韋將軍雪恨!」

     提到典韋,曹操就咬牙切齒;身為自己的親信愛將,卻死在趙雲之手,如今已有數年之久,始終無法報仇。因此,曹操把自己的親衛部隊“虎豹騎”一萬大軍都交給了許褚,讓他去迎戰趙雲。

       「先鋒的勝敗決定此戰,絕對不能讓趙雲取勝。」司馬懿囑咐許褚:「無須急功好進,只要擋住趙雲,別讓他趁勢殺過來。」

     許褚接獲將令,領兵出發了。同時,在曹操的命令下,夏侯惇、曹仁率領二萬大軍,從左側發兵敵劉備、張飛的兩萬五千軍,自引部將張郃、司馬懿與程昱統步弓兵在後接應。

   兩軍的先鋒在接近午時接觸,誠如司馬懿所言,先鋒的勝負左右戰局,趙雲所率的皆是本部親兵飛騎軍,清一色的盔甲,以整齊的陣勢向許褚所率的虎豹騎衝殺而來。兩邊的騎兵瞬間衝鋒,黑色的部隊散發出驚人的氣勢,他們在騎著灰色駿馬的大將趙雲的率領下,給予了敵軍痛擊。亂陣之中,許褚高聲大叫:「譙郡許仲康在此,誰敢來敵我?」

     發現了許褚的蹤影,趙雲轉頭對一直跟在自己身後的副將張著囑咐了幾句,然後上前迎戰。

       「常山趙子龍在此!」

     兩將就地廝殺,奮戰了百餘合不分勝負。

     正當先鋒軍團的戰況陷入膠著的同時,曹操軍的左翼大軍與溫軍的右翼部隊,也開始了激烈的大戰。約是遲了半個時辰吧,夏侯惇、曹仁統帥著曹軍陣營中第二善戰的騎兵、步兵團與劉備、張飛所率的荊州軍團交鋒。以驍勇出名的夏侯惇,揮動著大刀“麒麟牙”,一馬當先的衝入敵陣中,高聲的報上自己的姓名,這位散放著長髮的曹軍猛將,帶著姪兒夏侯霸、夏侯尚殺開血路。位於高處的劉備望見,下令義弟張飛前往迎戰。

   只見夏侯惇來往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劉備副將龔都暗中搭上弓,一記冷箭對準了突擊過來的夏侯惇,正中他左目。夏侯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出箭,不想連眼珠一同拔出,吼道:「父精母血,不可棄也!」說完,將眼珠吞下,然後驟馬衝向龔都,一刀斬下他首級,勒馬回陣。

     此時,張飛揮動著丈八蛇矛,引著十八騎燕將從後掩殺來,曹軍大敗。夏侯霸、夏侯尚兩人拼死敵住張飛,護送夏侯惇後退。陣中曹仁也發揮出用兵手腕,以步兵結陣敵住張飛的衝鋒。大軍向後退了數里,曹仁派夏侯尚護送夏侯惇去曹操處。司馬懿對曹操道:「呂布雖然不動,但我軍當先發制人。不如將主力一口氣從左翼突破,配合益州兵左右夾擊!」

     曹操沉吟了一下,同意,當下命張郃為先鋒,本陣大軍向左翼進發。

     此時位於本陣的呂布,正精神抖擻的坐在愛馬“黑雲”上,手拿著方天畫戟,看著接近午時而烈陽高照的天空。如果不是諸葛亮再三的阻止,呂布早就一馬當先的衝入敵軍本陣,去取曹操首級了。位於後方的兵力,包括呂布的一萬飛騎軍,共有四萬人,如今尚未投入大戰;身為軍師的諸葛亮,似乎在等待些什麼。

     約在午時過後,從西南面傳來了消息,以黃權為首,黃忠、魏延等的益州兵一萬五千大軍出現,並向本陣進擊。

       「原來先生等的就是這個!」副將王平恍然而悟。

       「哼哼,此等小賊,有何慮哉!」呂布揮著方天畫戟,就準備去迎戰,又被攔下。

       「且先看看元直的表現吧!」諸葛亮笑道。

     繞從江邊而來,準備配合曹操軍從側翼攻擊的益州軍,氣勢洶湧的在大將魏延的率領下,在廣大的平原衝鋒,準備經過小樹林後,就對溫軍本陣突擊。沒想到忽然一聲炮響,只見林中“徐”字大旗閃出,四面八方的弓弩手殺出。一瞬之間,箭如雨下,益州軍登時亂成一團。位於後方的黃權與黃忠比較鎮定,他們很快的就重整了軍勢,向後稍退。就在此時,早就摩拳擦掌等待一戰的呂布,帶領著他那銀色的飛騎軍,向益州軍殺來。

     從突擊到被突擊,立場顛倒的益州軍遭到了痛擊。雖然黃權與黃忠努力的整頓陣勢,魏延依然死命的奮戰,卻扭轉不住局勢。

    「我乃魏文長是也!敵將快快出來受死!」魏延高聲大喝。

     聽到他的挑戰,呂布殺開一條路,衝向魏延,大喝道:「我就是飛將軍呂奉先!不怕死就來吧!」

     見到強敵,魏延精神倍長,毫不畏懼的衝向呂布,手上的大刀“雙星”與“方天畫戟”碰出強烈的火花。魏延只覺得雙手虎口一震,出了身冷汗。對於迎面而來的大戟,他只有低身避過。

       「呂…呂布!!」

     兩年不曾在戰場上奔馳,對於這位堪稱武神的男子來說,簡直是件痛苦至極的事情。因此,當呂布的視覺與嗅覺感覺到血腥的刺激後,他就渾身振奮,在出招間也變的凶狠。招架著呂布的猛攻,魏延只奮戰了五十合,就已經陷入了困境。

    「只有如此啊!真是讓人失望!」呂布在發動著猛攻的同時,一邊冷笑著嘲諷。

     此刻,為了接應魏延的黃忠率領親兵趕到,加入了戰局。兩將聯手奮戰呂布,也只有拼成了平手之局。

       「老朽活了六十餘年,像你這樣的強敵還是初次遇到,活的久果然還是有好處啊!」絲毫不被呂布的武勇動搖,黃忠精神倍長。

    「哈哈!老將黃忠,我也見識到了!」呂布笑道。

     黃忠絲毫不敢大意,反轉著兵器“仙穆刀”,使出絕招“激‧無桃華閃”。配合著他的動作,魏延也使出絕技“判天通觸刃斬”,毫無縫隙的夾擊。呂布毫不畏懼,看準了招式一閃,也使出絕招“浪濤”先招架住黃忠,跟著反戟一挑彈開,使出先前打倒馬超的“真‧鬼哭”。

   巨大著震盪聲中,“雙星”被彈開,只見呂布的方天畫戟直指魏延胸口,危急之間,黃忠又是一招砍去,這才逼的呂布回身招架。驚的冷汗直流的魏延拍馬轉身便走。呂布欲趕,只見黃忠搭上弓往自己面上一射,忙揮動方天畫戟打落,心知他弓箭厲害,不敢再追。

       「衝鋒!!」呂布大喝。

     其實不用他下令,此時副將王平與徐庶老早就指揮大軍將益州軍殺的潰不成軍了。

   確認益州軍在黃忠的殿後下撤退後,諸葛亮招回了持續追擊的呂布,並告知曹操如今率主力突入劉備與張飛的荊州軍團,抵擋不住的劉備已經派使告急了。

    「哼…如果我們沒有先擊破益州軍,如今就要陷入被兩面夾攻的困境了吧?」呂布悶哼道。

   雖然遲了一點,不過呂布終於也洞察了曹操整個戰術佈置與真正意圖。因此,他馬上下令,全軍回師去救援劉備的右翼部隊。

     此時,先鋒與先鋒的對決,也分出了勝負。正當許褚奮勇的與趙雲一對一單挑時,趙雲忽然拋下他,拍馬轉身往後便走。許褚大怒,一邊怒喝一邊追擊。

    「懦夫!給我站住!」

     副將張著率領飛騎軍將許褚的部隊擋住,橫列成一排,結成堅固陣型,讓許褚與虎豹騎攻不進去。向後退的趙雲,真正的意圖當然不是逃亡,他在後面把盔甲與戰袍卸了,換上了主君以往愛用的戰甲,帶著五十名也都換上銀色盔甲的飛騎軍,打上呂布的旗號,脫離了戰局,繞過敵軍直到一個小山坡上。趙雲凝視著敵陣,似乎在找尋些什麼,須臾,他指著虎豹騎陣型的空隙處,下達了突擊的命令;與許褚不同的地方,趙雲除了勇猛外,還有大將的天才,這個差異,使他們雖然在單挑上不分勝負,軍團的決戰卻是一面倒。

     當趙雲偽裝成呂布的旗號,率領僅僅五十名飛騎軍從曹軍側方衝入時,引起了大混亂。再堅固的陣型也有破綻,更何況由於許褚不斷的猛攻張著,企圖以自己的武力將之制壓,完全無視於維持自己的整齊陣型,正好給了趙雲最好的機會。遭到他從側方的突擊,已經讓不少士兵因為錯愕而混亂起來,當他們將趙雲誤認為是真正的呂布來襲時,以為自己被包圍住而驚慌失措了。

    「冷靜點!就算是呂布來了有什麼好怕的!?」許褚雖然企圖用大喝來制止士兵的混亂,但看起來只是白費力。

     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陣型已經亂成一團時,許褚剛在整理,從正面一直採取防禦的張著把策一揚,訓練有素的飛騎軍即刻換成突擊陣形,然後對曹軍展開正面的反擊。

     混亂、陣型崩潰、士氣低落,三大敗仗的因素,一同出現在許褚軍中,這位號稱“虎痴”的猛將終於也只有帶著憤怒與怨恨的情緒,向後撤退了。

 

     為了配合益州軍的夾擊而出動的曹操軍本陣,與曹仁軍團合流後,對劉備軍展開反擊。發揮出亂世之奸雄的用兵手腕,曹操先把孤軍深入的張飛以柔軟的陣型引誘包圍,然後從左右側配合夾擊前來救援的劉備。儘管張飛有不亞於呂布的“萬人敵”之勇猛,但結果也只有跟許褚一樣無力挽回軍勢的崩潰,只有努力的殺開條血路,保護兄長劉備向後撤退。

    當曹操尚不知道其餘兩路兵馬已經被擊退時,他正滿心得意的指揮著大軍向溫軍的本陣突擊。為了替伯父報失去一眼的仇,夏侯霸揮著長刀,領著親兵五百追擊的倉皇退走的溫軍。忽然喊聲四起,沙塵飄揚處,又有一支軍從右側出現,當先大將全身銀色戰甲白袍,頭戴三叉束髮銀盔,揮著方天畫戟,騎著黑色駿馬直衝而來,正是名震中原的“飛將軍”呂布。

    夏侯霸年輕,不曾見過呂布,初生之犢不畏虎,大喝著報上自己姓名:「我乃夏侯霸,我不殺無名下將,速速報上名來!」

    呂布見對方居然不認識自己,放聲大笑:「哈哈!不識得我,那可要記住這把方天畫戟!!」說完,呂布縱馬衝過來,一戟揮去。

    見這戟來的兇猛,夏侯霸大驚,拼死硬擋。“噹”的一聲,手上的寶刀應聲而斷。

      「呂…呂布!!」把斷刀向他一丟,夏侯霸轉身便走。

    悶哼了一聲,呂布拍馬直追。

    一瞬間從追趕者到被追趕,立場瞬間顛倒。夏侯霸從另一側撤走,迎面卻見張飛帶頭殺回來,原來卻是劉備與張飛兩人跟主力合流後,又掉頭反擊。

    在後面正追趕著劉備,對天長笑著說:「大耳兒今必死矣!」的曹操,當他見前軍混亂停步不前時,皺了皺眉頭。

   「怎麼回事?」

    左右往探查後回報:「呂布領著大軍來攻,劉備也回師反擊了!」

    司馬懿從後趕上,說道:「莫非夾攻之策被識破了?」

    曹操臉色一變。

    此時,統率前軍的大將張郃鞏固了陣勢,正死命的抵擋來自於張飛與呂布這兩位絕世猛將的衝擊。混戰中,卻見張飛揮著丈八蛇矛高叫著:「俺乃燕人張飛,哈哈哈!賊將快來受死吧!」

    張郃無奈,只得應戰。兩將鬥了四十餘合,不分勝負。卻見呂布領著飛騎軍從另外一側出現,張郃大驚,連忙捨了張飛,拍馬便走。

    第一陣張郃、第二陣曹仁的軍勢被衝破的噩耗傳到了曹操的耳中,只見他默然無語。要抵擋住呂布的攻勢已經不是易事了,如今還有張飛在旁邊助陣。“如果典韋還活著就好了”--曹操心想。當他聽到許褚軍潰敗,趙雲率領飛騎軍從後面來襲的消息時,曹操已經知道自己的戰敗。

    成功撤到了岸邊水軍大寨,狼狽渡江回去宜都的曹操,這兩年所累積的成果又毀於一旦了。

 

   

  猇亭大戰勝利之後,呂布派徐庶繼續追擊益州軍,將那些失陷的州郡奪回,並率軍回南郡。至此,原本不利的局勢,又被呂布扳回;曹操已經撤回領地,如今只剩下孤軍深入的益州軍。由於鎮守上庸、新城的高順、徐晃成功的抵擋住了嚴顏等人的攻勢,因此,即使劉敏攻陷了荊州,包圍了襄陽,卻也將因為沒有穩固的補給線而無法久守。

    所以諸葛亮對著呂布笑道:「無須再用何計策,只要攻陷麥城,益州軍必走。」

    於是呂布命劉備、張飛繼續鎮守南郡,隨時為徐庶接應,親自率軍去攻麥城。此處只有劉敏的將領楊懷、鄧賢的八千兵馬留守。兩將自知非呂布對手,不敢出城。呂布將麥城團團包圍,然後請諸葛亮、趙雲商議。諸葛亮獻計用疑兵。

  先將大軍分成兩部,一軍於白天在四門招搖擂鼓,卻不攻城,到了夜晚又換另外一軍選任一門詐作攻城之狀。如此日夜交換,弄得城內將士不得安息,皆疲憊不堪。過了數日,諸葛亮見敵兵鬆懈無備,對呂布道:「是時候了。」

    呂布親自點飛騎軍百餘人,全都換上短刀,準備登城用繩索,選在深夜時分,配合著趙雲在東門真正的攻城,他從西門突襲。城內士兵都慌慌張張的趕去東門救援,結果只見呂布輕鬆的便登上城,殺散守軍,接應了親兵上來。跟著砍翻守門軍士,大開城門,迎接了在外接應的諸葛亮與王平入城。楊懷與鄧賢見城池已經守不住了,連忙開北門逃走。

  就這樣,在劉敏與龐統好不容易攻陷襄陽的同時,麥城也讓呂布奪回了。整個事態都出乎在龐統的意料之外,上庸、新城的高順、徐晃不但沒有退守襄陽,就連呂布都坐視不顧,仍舊率軍去迎戰曹操。看來,自己這場冒險的賭注已經完全被諸葛亮識破了。

    在襄陽城的政廳內,劉敏、龐統、張任、楊懷與鄧賢齊聚一堂,商議著眼前的戰略。劉敏首先開口:「雖然我們攻陷了襄陽,但是樊城也聚集了從長安來的王雙援軍,兵力有一萬。是該有所決定了,不然,將會被從南郡北上的呂布與樊城的王雙兩面夾攻。」

    「從襄陽到上庸、新城,這兩城被我們包圍著,退路可以確保。」張任道。

      「先生,你意下如何呢?」

    龐統手持著木杖,靜靜的沉默了一會兒,緩緩的道:「襄陽雖在我們的手中,但如果沒有糧道,有無皆同。更何況在兵力上的不足,所以,我以為該退回去與嚴顏等人會合,決戰於上庸、新城!」

    見其餘人都沒有意見,於是劉敏下令棄守好不容易才攻陷的襄陽,向上庸、新城撤退了。

    卻說呂布領著大軍北上,至襄陽,發現王雙已經領兵入城,一問之下,原來是劉敏早於數日之前撤兵去上庸了。呂布笑道:「逃的真快,不然必被我所擒!」

      「雖然劉敏已經盡棄荊州之地,但龐統一定要奪回上庸,否則日後如想再北伐中原,將受制於我等。」諸葛亮道:「徐晃、高順兩位將軍堅守城池,雖然無礙。但算來糧食也將不足,必須盡快支援。」

    趙雲道:「上庸一路都是山地,於此處作戰恐怕不易。」

      「敵我皆同,無須多慮。」諸葛亮笑道。

    於是呂布命王雙回長安,然後繼續率領大軍前往上庸。劉敏聽聞呂布來到,解了兩城之圍,退數十里下寨,然後派人回益州催促加緊運送糧草。呂布進入上庸,好言慰勞徐晃與高順兩將,然後向諸葛亮問計。

   「益州軍從漢中來,糧草可從漢水順江運到。但劉敏主力本從巫口出荊州,因戰不利而退至此,事出突然,嚴顏等別軍所帶來糧草不敷,故解了上庸、新城之圍,退師數十里不即迎戰我軍,便是為此。今敵軍糧草皆屯於武當山北側漢水邊,如得一將深入其境,燒其糧草,則益州軍銳氣必挫矣!」

      「末將願往!」趙雲與徐晃一同應聲道。

    諸葛亮道:「糧草關係益州軍命脈,龐統必有重兵守護,此行危險,你等仍願往?」

      「大丈夫死則死耳,有何懼哉!」徐晃奮然道。

      「如此,你與趙雲兩人同往,互相救援,必可全勝。」諸葛亮囑咐道。

    徐晃與趙雲領命,各點本部一萬飛騎軍去了。

    兩將行至武當山腳下,立下營寨,然後商議如何攻擊。趙雲對徐晃道:「龐統智計不亞於軍師,今將軍在主公面前聲言要奪敵軍之糧,非同小可。將軍有何良策?」

      「看我於拂曉攻之,襲彼不備!」徐晃道。

      「恐有伏兵。」

      「可分兩路前去,互相接應。」

      「如此,誰先行誰為後應?」

      「我是主將,你是副將,當由我先去。」

     趙雲不與徐晃爭執,遂道:「既然將軍先去,我當相助。可約定時刻,如將軍過了時刻不歸,則我將率軍出寨接應。」

     於是徐晃跟趙雲約定午時為期。趙雲回本寨後對部將張著道:「我與徐晃相約午時去燒敵軍糧草,如彼不歸,當去接應。我去接應時,你當準備連弩於寨邊,然後堅守,不可輕動。」

     張著應允。

     這邊徐晃於寨中對副將朱靈道:「我奉了主公之命,去燒敵軍之糧。如能成功,當勝過守上庸、新城,你可助我。今晚三更令全軍飽食,四更離營,於拂曉時分去襲敵糧倉。」

     朱靈依令。

   當夜,徐晃引兵在前,朱靈率軍在後,選山僻小道前進,一路直至武當山臨漢水邊的益州軍糧倉處,時間正好是拂曉前。只見敵軍無備,徐晃當下便命全軍突擊,各將準備好的柴火四處亂丟,點燃糧草。不遠處留守的大將孟達得報,連忙引軍來援,正好負責水路運糧的嚴顏之軍亦到,兩下夾攻,混戰一團,將徐晃困在核心。副將朱靈在後,領著三百人馬剛剛放火,見敵軍大至,慌引軍退。正欲回寨求救,忽然一軍殺出,卻是張任得了龐統之計,伏於左近,聽知糧草被燒,趕來抄截敵軍。

     這邊趙雲在營中看著天空,只見午時已到,卻不見徐晃回寨,心知不妙,於是連忙點三千兵馬出寨救援。一路沿著徐晃所行之路趕去,不遠處一將出來攔阻,卻是張任部將高沛。

    「我溫軍何在?」

       「已殺盡矣!」高沛冷笑。

     趙雲大怒,拍馬當先衝鋒,長槍如流星般揮去,高沛閃躲不及,當場中槍落馬,餘兵皆被殺散。趙雲又繼續前進,直至臨江邊,見到我軍旗號被張任、嚴顏與孟達等軍困於中央,他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

       「常山趙子龍在此!」只見趙雲長槍到處,如滿天飄雪,遍體紛紛,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當面迎擊趙雲的孟達望見大驚,不敢攔阻,就讓他一路衝入。正在努力突圍的徐晃見到趙雲趕來,大喜:「子龍來援,我得生矣!」兩將一前一後,殺出重圍。忽然有軍士指著山頭一角道:「該處被圍者,必是副將朱靈。」趙雲遂請徐晃殿後,然後趕去救朱靈。

     圍困著朱靈的正是張任,他見趙雲來到,大叫:「正好,跟你分出勝負!」

     兩將交鋒,奮戰了五十餘合,只見敵軍大至,趙雲不耐煩,怒喝一聲,使出拿手絕技“炎龍焚”,長槍勢如飛龍流星,直取張任胸口。張任大驚失色,招架不住,左肩中了一槍,險些墜馬。趙雲見狀,捨了張任,殺出條血路,救出被圍住的朱靈,然後一同衝出去與殿後的徐晃會合後,三將一同奔回趙雲之寨。 

     此時得知溫軍來燒糧草的劉敏,慌忙引大軍來救,正好撞見趙雲奮勇殺入重圍救出徐晃、朱靈,還打敗了張任,心道:「如不趁此時除去此人,將為我軍心腹大患!」於是她率領著大軍於後追擊溫軍三將。

     卻說趙雲與徐晃、朱靈殺回本寨,部將張著接著。望見來路沙塵揚起,心知追兵趕來,張著道:「如今敵大軍趕來,當堅守本寨以候援軍。」

   趙雲奮然道:「適才敵軍重重包圍,我尚且不懼,更何況如今有兵將營寨?」遂請徐晃、朱靈前來囑咐,兩將各引一支軍去埋伏。跟著趙雲又撥弓箭手伏於寨內壕溝之中,將營內旗槍倒偃,金鼓不鳴。然後自己單槍匹馬,立於寨外。

     時已經日落,嚴顏、孟達當先趕到,見敵軍寨中偃旗息鼓,只有趙雲一人立於寨外,營門大開。兩將恐有詐,不敢輕動。須臾,劉敏引著主力也隨後趕上,見了此狀,沉吟須臾道:「可曾命人探哨?」

       「不曾。」嚴顏道。

     於是劉敏命人四下探哨,卻不見有可疑處,說道:「此乃敵軍故弄玄虛,可攻之。」

     接到命令,嚴顏拍馬當先搶攻,直至寨門外,卻見趙雲仍然不動,心中大疑。就這麼個猶豫,趙雲急命伏兵盡出,壕溝中弓弩齊發,益州軍大亂。由於天色已暗,劉敏不知敵軍寨中是否別有伏兵,只得先引兵後退。此時徐晃、朱靈各引一軍在山邊招搖吶喊,鼓角齊鳴,劉敏大驚,撥馬回走,嚴顏奮勇殿後。趙雲會合三將於後面追趕。

     只見兩軍一下子又顛倒了立場,劉敏領著兵馬沿來路退去,忽見山邊湧出一軍,大驚道:「如果是伏兵,我命休矣!」

     凝神一望,卻是龐統從寨中領著餘軍來援。兩下合兵一處,正欲退回漢水邊的糧倉,卻見北角處旗幟飄揚,又有一軍殺到。當先大將身穿銀盔銀甲,座騎黑雲,手持方天畫戟,正是呂布!身邊軍師諸葛亮,身穿灰袍,手持羽扇,指著劉敏笑道:「妳糧倉軍寨皆被我襲了,何不早降?」

     原來諸葛亮這邊命徐晃、趙雲去襲益州軍糧倉,料知兩將就算不成功,也能吸引住劉敏與龐統的注意力,於是又暗中命申耽兄弟為嚮導,引著軍馬去劉敏軍本寨處埋伏,只等他們全去救援,就襲了大營,然後又抄路趕來圍攻糧倉。

     劉敏之側龐統望見諸葛亮,咬牙切齒道:「我就不信勝不了你!」

     雖然不忿,但是眼見前有呂布大軍,後有趙雲等三將之兵,糧草也盡失了,龐統也只有下令撤退。劉敏初次見到呂布,看著這位年近中年,卻依舊神勇的無雙猛將,她高聲道:「山高水長,願飛將軍善保身體,等候下次交鋒!」

     呂布見劉敏雖是女流,氣勢卻不讓鬚眉,讚道:「益州之鳳,我算見識到了!」

     於是下令全軍勿追,撤回上庸。論功宴上,呂布問趙雲部卒:「子龍如何廝殺?」士兵把趙雲救徐晃,偃旗息鼓退劉敏之事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呂布笑道:「子龍之勇猛不在我之下!」遂下命封趙雲為“龍驤大將軍”,賜七彩寶甲一付,率軍凱旋回襄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