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學者譚凱( Nicolas Tackett )的那本《中國中古門閥大族的消亡》中譯上市後,才忽然想起之前中西推出的這本同樣是漢學家的姜士彬的這本《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被我放在老家很久,趕快拿出來翻閱。本書的篇幅不大,作者自述也只是想要在“世家大族在唐宋之際消亡”這個長期被忽略的議題上起個頭,算是一本啟蒙讀物。

1.作者使用了“寡頭”這個詞,並不是西方政治史上的那種意義上的寡頭( oligarch),他是用來指代我們常見的“世家、大族、門閥”等,表述魏晉隋唐時對於統治最高階集的壟斷。同時,他又定義了“士”這個詞;姜士彬認為,古代中國雖然對於“士”並沒有法律上的規範跟定義,但在社會上,人們會對於有出仕過的讀書人及其子孫保持敬意,給予特權。中國政治跟其他文明最大的差別就是這種士大夫-官僚的統治與對社會的滲透,他們跟最高頂端的皇室達成了利益的共享,互相給予支持,並利用政策壟斷。

2.跟宋代以後的宗族以後共同財產、祠堂等維繫不同,中古時期的門閥大族倚靠在地方的財富權勢,並編寫族譜來劃定自己的階級身分,這在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沒有中斷。地方與世族的連結尤其重要,郡望是一個家族發源地,這是不能輕易割捨的。

3.進入統一帝國後,雖然科舉施行開始改變魏晉以來的壟斷式的選官制度,但這段改變是漫長的,世家大族在這之中依然占盡優勢。尤其是國家開始掌握對世家大族的相對主動權:透過選官任命,長期沒有出仕,任何大族也經不起打擊而沒落,國家也有能力剝奪其身分。這個不明顯但影響深遠的改變,讓這個階級不再能像以前那樣呼風喚雨。但對於其消亡,姜士彬並沒有全面下結論,他只提出了除了前述改變外,還有藩鎮對世族財產的剝奪,印刷術的盛行讓知識普遍化結束了壟斷,族譜在戰亂的散佚等,都讓宋朝以後,不復見過去的世家大族,儘管其子孫或許還有些仍能見於史籍之中。

 

本書的翻譯流暢,值得嘉獎。對於這個議題有興趣的,可以先從這本開始下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