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自2015年發售以來,一直都在亞馬遜的暢銷榜上蟬聯,分數也都高居不下,令人想不注意也難。我是等到了價格比較親民的平裝版問世了,才捨得下手。Mary Beard這個名字其實在之前我就已經認識,我在Youtube上偶然看了她替BBC拍的紀錄片:“Meet the Romans”就印象深刻。之後我長期觀察本書,發現風評甚佳,於是就斗膽挑戰一次英文,幸好沒讓我失望!

 

其實,如果看過她的紀錄片,應該不難猜測出這本書的風格。而看完之後我明確的感受到《SPQR》能夠暢銷的原因,特別是在羅馬史的相關作品早就已經多如過江之鯽,能仍脫穎而出,必有其過人之處。

 

首先,我的英文不佳,不敢妄自評論其文筆如何,但還是能夠感覺,Beard的遣字用語都相當的“親民”(頗基礎的單字),而且常常帶點幽默,對母語讀者應該是那種老少咸宜的“通俗史學”。但她終就是專業史家,又不至於像一些作家那樣過於低俗到如巷子口說書不入流,程度拿捏的很好。

 

其次,羅馬史實對歐美讀者來說,早就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故事,大概就像是我們就算沒看過《三國演義》也能隨便講幾個如赤壁火攻,三顧茅廬等;因此,Meard在她的作品中,除了基本介紹外不再浪費篇幅在史事陳述,而是帶領讀者去反思跟討論其真偽跟背後的意義。在這種充滿著懷疑論的年代,“批判史學”早也不是什麼新聞,但比起某些為了翻案而翻案,甚至譁眾取寵的“學者”,Beard在我眼中則是相當審慎負責,具有真正研究精神的史家。儘管她的確對於某些史事採取懷疑的態度,但她在有更確實證據之前,也不會輕易採取太過武斷的批判。而且她的每個質疑都於理有據,思路清晰,足以令人信服。以她在書的開篇討論的“喀提林陰謀”來說,這是一場由著名的西塞羅所阻止的未遂政變,Beard在書中指出,今天留下的紀錄主要都是他的片面之詞,包括撒路斯提烏斯的那本著作都是,而另外可以參考的李維關於喀提林的部分也遺失了,這明顯的就是只有控方,而沒有辯方的不公平記載。此外,文獻是可以被竄改跟修飾的。西塞羅曾多次表示“文字才是可以流芳千古”的,他不可能讓對自己不利的東西留下,不要奢望他有修習底德的史家精神。還有,羅馬是個尚武社會,想要建功立業只能從馬上取。西塞羅是文人,他的執政生涯不想平庸的過,喀提林陰謀是個很好的機會,他是否過份渲染誇大讓自己彷彿立下不世勳業?(事實上他也因此贏得“國父”的稱號,相關小說可看Robert Harris的西塞羅三部曲)不過Beard 也不是全盤否定,她主要還是認為事件經過可能如記載所述,只是西塞羅到底隱瞞跟竄改文獻並誇大了多少,這是非常令人懷疑的。在接下來的整本書,作者都是用同樣的思路來討論,這對於時下喜歡訓練自己獨立思維,當個“歷史小偵探”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很具吸引力的。(大家可以觀察最近爆紅的一些歷史作品,都帶有這類的特徵,例如之前的呂世浩)

 

而對我來說,最具收穫的是前半段關於羅馬古史的部分,Beard運用了最新的考古學證據來剖析,推論出許多有趣的假設跟觀點,顛覆了不少之前建立的概念;再來就是關於社會生活史的部分,這也是作者擅長的領域,搭配她的記錄片看會更棒。最後,Beard把她的書結束在卡拉卡拉的統治時期,之後就是所謂的“三世紀危機”到戴克理先、君士坦丁改革,作者認為這是另外一本作品的內容,羅馬世界的變化已經斷裂成兩段不同的歷史,不能再一併討論。此外,本書基本上著重於政治與社會的部分,關於文學、藝術文化等等著墨不深,畢竟這不是羅馬人的強項,而且大多是從隔壁希臘人那邊借來的,討論少也不奇怪。

 

 

總而言之,本書作為羅馬史的通俗讀物,基本個人覺得它不完全是入門款,誠如前所述,Beard在基本史實上的筆墨不多,對這個主題非常陌生的人雖然能閱讀下去,但樂趣會少很多,特別是那種我所稱許的部分。反之,有相當程度概念又想看一些與眾不同作品的,《SPQR》就非常合適。

 

像這樣火紅的作品沒有華語出版上看上是很奇怪的事情,的確,目前是還沒有中文版面世,不過就我所知,《SPQR》的繁簡體版權都已售出,看來也許年底或者最晚明年就應該能跟中文讀者相見。此外,Beard的其他關於龐貝或凱旋式的作品似乎也有要引進的跡象,就讓我們好好期待這位古典史大家吧。

 

最後順便一提,閱讀本書可以搭配觀賞的作者主持紀錄片名是:“Meet the Romans”跟“Ultimate Rome: Empire Without Limit”,可以的話請勿錯過,效果更佳。(她也有以龐貝為主題的紀錄片,也是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羅馬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