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到這本立緒推出這套《鄂圖曼帝國三部曲》時,著時興奮了陣子,華文圈對於鄂圖曼帝國,詳實專業的通史屈指可數,而本書原著評價頗高,Caroline Finkel 做為英國土耳其史研究者,也有其聲譽,由繁體率先推出,讀者給與期待是自然不過的。

 

可惜的是,立緒這次卻可謂砸鍋,賠掉聲譽了。

 

本書是找雙人合譯的,看一下介紹,我不是說譯者一定要找本科生或者外語相關畢業的就品質保證,不過第一至八章是徐大成翻的,並非兩者出身,雖然的確非新手,但表現真的不能說及格。很多句子感覺得出譯者根本自己也沒看懂硬翻,主詞賓語都搞混了,弄的讀者一頭霧水。甚至還有離譜的錯誤:

第一卷,頁:195

 

“或許是法蘭西的法蘭索瓦一世和不列顛皇帝查理士五世之間的歐洲主導權爭奪戰。

 

不列顛皇帝是什麼?我是沒有去對原文,不過有點Sense的大該都能猜到,這邊說的是哈布斯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吧?

 

本書後兩卷個人是覺得上算流暢,但這可能只是我才疏學淺,還是請大家再移駕看看丁連財先生的專業書評。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4%B8%81%E9%80%A3%E8%B2%A1/%E9%84%82%E5%9C%96%E6%9B%BC%E5%B8%9D%E5%9C%8B%E4%B8%89%E9%83%A8%E6%9B%B21300-1923%E5%A5%A7%E6%96%AF%E6%9B%BC%E7%9A%84%E9%BB%83%E7%B2%B1%E5%A4%A2%E5%85%A8%E5%A5%97%E4%B8%89%E5%86%8A%E7%BF%BB%E8%AD%AF%E9%8C%AF%E8%AA%A4%E4%B8%80%E5%A4%A7%E5%A0%86%E5%8F%B0%E7%81%A3%E7%BF%BB%E8%AD%AF%E7%95%8C%E8%88%87%E5%87%BA%E7%89%88%E7%95%8C%E7%9A%84%E6%B0%B4%E5%B9%B3%E5%A4%AA%E4%BD%8E%E4%BA%86/10156420618438324/

 

話說回來,儘管如此,筆者還是忍耐著把這套書給看完。主要還是因為,Caroline Finkel 的這本原著是真的優秀,做一部通史,雖然在文化、社會方面上相對薄弱及欠缺,但對於帝國的興亡主要脈絡,還是交代的很清楚,而且作者廣採各方說法,試著引導讀者去採不同觀點看待事件,在這方面值得稱許。

 

 

鄂圖曼帝國,如果從十二世紀就開始計算起,其國祚之漫長,放眼世界也是屈指可數的。其興起之勢,跟古羅馬、前輩阿拉伯、幾乎同時期的蒙古相同,是挾著武力擴張掠奪之勢而成的龐然大帝國。且,顎圖曼統治的漫長時間,更是阿拉伯、蒙古不能相提並論,這之中必然有其優勢之處。只是比起這點,個人是比較關心其困境之所在。

 

奧斯曼皇室與其他專制國家一樣,都受困於繼承問題上,自始至終並沒能完全解決。由於沒有嫡長子繼承的規範,奧斯曼皇室讓諸子並立,各自到地方歷練,待先王一死,再各憑本事逐鹿。這樣做的好處是,前期諸位蘇丹的才能至少都有接受過考驗,品質保證。但缺點卻也很明顯:周期性內戰。特別是在堪稱早期最危機的時刻,巴耶濟德一世被帖木兒俘虜後,諸子無視強敵在外,自顧自的內鬨,讓各方強權得以為所欲為。後來,“征服者”穆罕墨德二世謹記此一教訓,立下了殘忍的誅殺兄弟的法律,之後又廢棄了把各皇子派到地方參政的慣例後,才開始降低了內戰的爆發次數。但這麼一來,負面效果就是,蘇丹的能力欠缺實際磨練,素質嚴重下滑。此外,部分蘇丹雖然不會完全殺害同胞兄弟,卻將之軟禁深宮,一旦發生變故必須繼承帝位,其智商才幹令人堪憂。帝國末期,甚至有一位蘇丹得意洋洋的宣稱自己從不曾讀過報紙!把帝國命運交給此人身上,真替千萬子民哀嘆。不過憑良心說,在這方面,跟其他的帝國相比,鄂圖曼人在這方面至少還有“進步”。

 

帝國第二個困境在於禁衛軍。跟古羅馬帝國一樣,顎圖曼打造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卻也同時爆發了失控的危機。特別是禁衛軍,做為蘇丹的護衛隊,處於權力核心,往往是最有機會干政,置自己的利益於君王國家之上。特別是晚期帝國轉攻為守,軍隊迅速腐化之後,這支部隊就成了累贅而不是國之干城了。但蘇丹並沒有辦法像君士坦丁當年那樣說廢就廢,主要還是他沒有新的一批武力做為後盾。導致禁衛軍在後來,往往變成既得利益者阻撓改革的工具,動輒行廢立之事。然而,等到這個問題差不多解決之時,帝國也快要滅亡了。

 

這就連帶到另外一個問題,改革的困境。在顎圖曼的漫長國祚,什麼時候開始走向衰亡之路,也是個難以定義的事情。或許有人說是勒班陀之戰,還是1683年圍攻維也納失敗(都有專書討論),但事實上,帝國在這之後,仍然有一段時間是處於擴張攻勢時期,或許國力已大不如前,但至少還能維持其表面優勢。顎圖曼人要承認自己開始走下坡要到十七世紀下半葉之後,接連幾場重大失敗導致割地辱國。經歷一段中衰期,在十九世紀後開始面臨改革。跟其他的東方國家,顎圖曼也在歐洲國家的挑戰下,必須接受“現代化”的衝擊。問題在於,要怎麼變,清末爭論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土耳其人這邊也找的到例子。雖然他們努力的想讓伊斯蘭傳統跟現代文明並立,但卻只造成社會更大的問題。特別是,每次只要一發動改革,就會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抗。作者曾引了俄國彼得大帝做為例子,他之所以能成功,在於懂得讓舊階級去擁抱新利益。傳說康有為對著榮祿論起變法成功要件時,說了一句:「幾個一品的殺一殺就成了。」這就完全是胡說八道了。那叫革命,不叫變法改革。沒幾個政權在把舊有的既得利益都清光之後,自己還能殘存。

 

而且,顎圖曼帝國晚期還要面臨一個更可怕的挑戰,那就是名叫“民族主義”的病毒,它往往挾帶在歐洲列強的帝國主義之中,盡情的撕裂這個多民族國家。奧斯曼皇室在此時,舉起了身兼哈里發這個穆斯林之首的大旗,企圖重構伊斯蘭世界領袖地位,但其衰弱的國勢卻導致威望不足以發揮真正效用。此外,這對於領內的基督徒並沒有作用。

 

最終結果是,土耳其人自己也放棄了奧斯曼皇室,他們重新建構了屬於自己的民族主義,主張放棄帝國,建立民族國家。這個任務在一戰後那個差點被瓜分的年代裡,由“阿塔圖克”,也就是“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完成。他的形象雖然有些神話,但他其實也只是環境時空中的逐漸孕育產物,並非憑空而生。Caroline Finkel認為,凱末爾留給這個新生共和國最大的遺產--說來諷刺的是跟顎圖曼帝國類似是軍國主義、威權主義跟部分民族主義,特別是軍人的干政,仍深深的產生影響。而她主張,土耳其人早該將之拋棄。但觀乎現在的土耳其總統所作所為,似乎言之尚早。

 

 

最後附帶一提,本書另外有簡體版即將面世,估計應該是另行翻譯,希望能謹記立緒的教訓,別再讓讀者失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