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有點失望。

 

作者巨細靡遺的引用了許多檔案文件,但他似乎不知道怎麼掌握篇幅跟力道,引用了很多東西事實上對讀者來說是相當無趣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斷節奏跟模糊了論述的焦點,感覺變成了似乎只是想賣弄資料而已;或許一個熱愛這段歷史的會興致盎然,但我想一般讀者應該反應跟我差不多。如果說本書砍掉一半內容再重新修訂一下,可讀性會高出很多吧。

可惜了王晨老師的翻譯。

 

布萊希羅德的命運在大多數的歐洲猶太人身上都可以見到,二十世紀納粹的那種系統大屠殺之前,他們對於猶太民的複雜情緒是由各種偏見混雜而成,更多主要是利益跟仇富,類似東南亞時不時的排華運動。

不管怎樣,俾斯麥的豪賭背後是有底氣的,這跟戰前日本那種動不動拿國運去換是不同的,也跟今天某國動輒要國民“共克時艱”大相逕庭。:P

看到布萊希羅德跟俾斯麥,我就想起了盛宣懷跟李鴻章。 

arrow
arrow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