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是頗具爭議性的德國君主,許多學者、專家把大戰的罪責加諸於其身,將他描述成一個“非正常”的政治領袖,其負面形象恐怕只略遜於納粹諸公。但這恐怕也是過時的見解,至少爆發戰爭的原因只怪罪於他一人未免太可笑。一戰百年已過,對它的研究著作多如過江之鯽,恐非個人窮究其生可以閱畢。在華文圈內,相關作品也是相當的豐富,廣場出版社曾推出英國學者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 關於一戰的研究大作,裡面網羅了各色解釋大戰爆發的學說,極具參考性。關於戰史部分,李德‧哈特的作品也仍未過時。本書作者克里斯多夫‧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撰寫的《夢遊者》,幾年前也曾被引進推出,其中的見解讓人印象深刻。這次他關於威廉二世的個人小傳記簡體版一問世,就立刻買來拜讀了。

 

克拉克在這本《沉重的皇冠》裡,並非單純的想要描述威廉二世的一生。他把重心放在探討這位皇帝,在由那位政治巨人俾斯麥打造出的德意志帝國政治體系中,究竟承擔了什麼樣的角色,發揮了多少影響,是否真如一般所指控的那樣“帶著德國朝大戰之路邁進”。

 

 

首先,克拉克拒絕了那些常被慣用的“心理分析,精神鑑定”,他並非否定這種手法的價值,只對於這些“診斷”有多大程度的可靠性感到疑慮,作者寧願用“理性”的精神去解讀具體的史料,而非採取先入為主的價值判斷。個人對此頗感認同。但克拉克也承認,威廉二世的個性中有許多不安定的因子,這些對一個領導人來說,“並不合適”。他常常興致沖沖的對某件事情熱衷,但又很快的動搖,變的舉棋不定;貌似有主見,但其實容易為人左右;而且沒什麼遠見,甚至帶著某種程度的幼稚。克拉克認為他這種個性,多少跟青少年時代的成長環境有關,他早早的就捲入了政治鬥爭之中,夾在保守派祖父跟自由派父母之間,加上那位鐵血宰相俾斯麥,每個人都對他產生了影響,而各方勢力的對立,也讓這位年輕人很早就得學會站位。特別是俾斯麥,作者認為,雖然威廉二世最終逼走了這位老宰相,但很明顯的,他是試圖仿效巨人在複雜的德意志帝國政治體系中操弄政治平衡,然後玩弄國際外交權謀。不過他拙劣的手法,讓自己往往在國內政局中只能和稀泥,有時候反而是成為政客手中的棋子。在外交上,按照塔奇曼‧芭芭拉在她的經典《八月砲火》中的說法,則是:常常搞的(德國)駐各國大使精神耗弱。由此可見,威廉二世或許在帝國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少程度,值得懷疑。

 

當然,克拉克也不是一力的“洗白”威廉二世。十九世紀末是“維多利亞黃金歲月”的尾聲,其實也是風起雲湧的年代,德意志帝國在中歐做為一股難以忽略的勢力“大國崛起”,為歐洲的國際政治帶來變數,本來,如果在一位有遠見跟擔當、魄力的執政者領導下,或許會有不同的面貌。(就像許多學者為了如果威廉二世的父親沒有英年早逝會有怎樣的結果爭論不休) 但威廉二世的個性中的弱點,讓他無法如英國國王般的一個協調角色去控制俾斯麥留下的複雜政治體系,也無心力去改革修正它;於是德國就像是一艘表面威力強大,但內部充滿缺陷的戰艦,卻在汪洋中沒有航行的方向,然後最終觸礁。當然,威廉二世做為君主自然是要為此負擔起責任,但他感覺就像是明末的崇禎,一位心有餘而力不足,錯在不該於其位上的君王。

 

 

對於克拉克的評論認不認同是一回事,但他的觀點都其來有自,推理脈絡清晰,在《夢遊者》中已讓人印象深刻,本書篇幅雖短,但威廉二世的政治生涯算是給了一個充份的解釋。只是可惜,中國的中信出版社引進了作者三本作品:《夢遊者》、《鋼鐵帝國》跟《沉重的皇冠》,但翻譯都不如人意,本書算是之中“最好”的吧。有心人士還是努力讀原文吧。

 

至於,對戰前帝王平民的眾生相描述的最活靈活現的當屬塔奇曼‧芭芭拉的《八月砲火》跟《驕傲之塔》,看本書之前不妨先翻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德國 威廉二世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