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從去年(2018)開始推這套《興亡的世界史》終於出齊了(2019),專述美國的《空中帝國》這本放在最後三本,應該也不是刻意的。我個人對美國史沒特別的興趣,本書吸引我注意的是,作者生井英考採取了文化史的角度,去觀察這個引領二十世紀風騷的國家,是怎樣在空權上搶得了先機,以及因此帶來的各種結果。生井氏專長的領域是社會學科,影像文化、影像人類學,在本書中可以看到他如何運用這些特點。

 

美國在從其東岸開拓完所謂的“天然邊疆”後,於二十世紀初開始轉向對外發展,此時的人類已經把目光朝向了天際,各種嘗試飛行的研究如火如荼的展開,搶得先機的是來自美國萊特兄弟。雖然這是個偶然的事件,美國官方一開始也沒有給予應得的重視,但民間很快的在一戰後熱情的擁抱天際,嘗試各種飛行挑戰,甚至女性駕駛員也粉墨登場。在商業上,航空企業也利用在戰後歐洲各國經濟衰退時大肆的擴張版圖,獨占市場。但真正讓美國徹底朝向空權制霸之路,是二戰。

 

說來有點諷刺,最早向世人施展空中力量之強大的是日本,但最終徹底發揮的卻是遭到苦果的美國。生考說,這兩個國家的共性還有一點,就是本土都未曾遭到陸路的入侵,而是來自空中。不管怎樣,美國人利用航母、發展戰略轟炸,在二戰後創立了空軍,自此,人類從早期的陸權帝國、十五世紀後的海權帝國,轉向了現在的空權帝國。不過微妙的是,在冷戰期維持恐怖平衡的卻是核武,這是讓麥克阿瑟等傳統軍人憤恨不平的事實。

 

美國人在越戰時因迷信空中力量而吃到了苦果,於是經歷了一段陣痛期,重新省思如何再出發,波斯灣戰爭打出一場漂亮的“正義之戰”,也展現了“空陸一體化”的力量才是新的趨勢。911在美國民眾心中造成了創傷,加上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大眾對未來似乎迷網。但政客卻利用這種現象,將人們導向戰爭之路,這是危險舉措。生考這本書初版寫在2006年,他對當下的一些戰爭情緒感到不安而寫出的結論。作者引用了兩段軼事讓我覺得有意思。在美日戰爭結束二十週年時,美國男性雜誌《君子》(Esquire)做了一篇特輯,頁面上兩個中年男子舉杯互相致意,他們一個是奇襲珍珠港後發出著名電報“虎‧虎‧虎”的淵田美津雄中校,另外一位則是從大黃蜂號第一次攻擊日本本土的杜立德,這是個微妙的對比,他們都活到了戰後,和平共處。第二件是一位日本女性文學家佐多稻子,她曾經跟隨日軍飛機參觀了對中國的轟炸,在其筆下看到的戰爭面貌,跟她之後面對美軍空襲時寫出的,就是天差地別的文章。生考辛辣的指出,人們在同樣的事情上,是受害方還是加害方的觀感差異,從佐多身上可以察知一二,可怕的是她本人不知道是否有所感悟。從這邊就表達出了生考的立場,他對人們遺忘戰爭經驗與過去的速度感到憂心忡忡,本書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反映作者的這個立場。2018年推出文庫版時,作者又補了一篇針對無人機的章節,他對這種新式科技一樣抱持著疑慮,一般人對殺害同類會有反感,但如果沒有直接的感受時就不會產生這種效果了,這就是飛行員在高空按按鈕轟炸時,底下死了千萬人卻無動於衷的緣故。而無人機不論是否有人為操作,當它變成一種殺戮機器時,造成的效果非常的危險,然而人們卻普遍無視這點。

 

 

這本書怎麼說呢,每個章節都有其意義,可是整體串起來有時會不太懂作者“總體”想表達的是什麼,不太確定是翻譯還是文筆如此,這系列似乎都有一點這樣的問題。雖然我覺得《興亡的世界史》是面向大眾的,不過像這本《空中帝國》就很偏向文化史,對美國在二十世紀歷史沒太大概念的感覺讀起來可能會少點什麼。但整體來說,生井英考這本的觀點還是挺有意思的。雖然我覺得他在“空中帝國”這個主題上的著墨還是有點名不符實。簡體書市最近也出了一本同名作品,英文原名是《Empire of the Air Aviation and the American Ascendancy》,看了一下目錄,作者就全心全意在談美國航空業發展及其影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美國 航空業 現代史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