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0753  

作者 yusaku (yusaku) 看板 DummyHistory
標題 Re: [假設] 當年台灣進行重工業替代
時間 Mon Apr 16 11:03:11 2012

引用今年經典名句:Your games just sucks,在30年前,有個所謂的亞洲四小龍的時代。這四個經濟體的產業都以前殖民地宗主國為師,台韓效法日本;新效法英國;港?還是殖民地。也就是說跟的師傅不同結局當然不同。台韓的師傅日本在45年被美國打爆後,在GHQ的顧問指導下改造產業的生產線,在美國老師的教導配上日本職人やり込み的精神創造了日本品質神話。

後進的台韓產業們當然也紛紛學習,所以在30年前台灣企業很流行上班做操喊口號等等全都是學日本的。同樣的やり込み精神台灣產業也有,只是本質上有差異。例如某產品要求的合格分數是100,在正負5%的誤差水準下產品品質大概會介於95~105分之間。而日本人的やり込み精神會讓生產線上95%以上的產品都剛好100分。剩下5%至少有99分左右。而台灣老闆的やり込み精神則會讓所有產品的品質在帳面上剛好95分過關。不小心買到94分的算你倒楣。韓國貨?1980年代的韓國貨跟台灣貨半斤八兩。不過很不幸的,台韓的日本老師的師公美國雖然傳授了美式管理寶典。但是台韓的日本老師們卻因為某些因素只學了半套,也就是說台韓的日本老師只學會生產線管理寶典,可是高層經營寶典沒學,反而只用自家的大和寶典。結果就是台韓產業經營管理層面學的不是美國發展的現代化經營管理那套,而是日本那套。

日本那套是啥呢?說好聽一點叫做「垂直整合」,簡單的說日本大企業擅長透過人際網路建立從上游原料到中游零組件到下游組裝最終端的流通零售通路甚至資金來源的金融業都整合成一條龍式的集團。這個模式讓日本企業在日本市場內擁有極大的競爭力,因為從資金調度到原物料端的壓低成本到通路端的產品銷售消化庫存都沒問題。而台韓產業也把這套搬過來,特別是通路端。以汽車業為例,台灣的汽車通路都幾乎都掌握在和泰車和裕日車上,而中古車最大通路也是和泰車,所以車市就有某牌子的中古車價好折舊率低的說法。而汽車雜誌因為廣告主就是這些車商自然在情報端也是被車商控制,某些報導假如不得體,編輯部就會接到電話,假如置之不理就會被抽廣告。這些花招全是學自這些公司的日本老師(技術母廠),因為日本老師們在日本市場也是這麼幹。但是,孫猴子們(台日韓)還是無法跳出師公如來(USA)的手掌心,1980年代美商與日商在日本本土交手,也控告過很多次不公平交易都沒用了。為了打消雷根主義帶來的鉅額經常帳赤字美國政府就以本身的市場和鑄幣權為後盾並聯合其他G7成員在廣場飯店做出了廣場協議。日本首先大幅升值日圓(從300YEN:1USD升值到100YEN:1USD)先打破貨幣障礙。而台韓這兩個內需市場更小的保護國那更簡單了,連鴻門宴都省了,301大砲直接瞄準下去,台韓政府馬上雙膝一軟,甚麼條件都好說。長年仰賴產銷金垂直整合排除競爭者加上政府政策保護的台日韓產業馬上就面臨黑船叩關的危機,而中國和東歐又在此時加入資本主義陣營一口氣釋放8億勞動人口進入全球市場,搞得全球經濟遊戲規則大亂。

日本那邊,反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怎麼慘還是全球第二,所以靠著老本雖然沒死但還是零成長了,只是以前建立的舒適圈太舒適,沒改還是沒關係,結果就是所有症頭終於在今年一口氣爆發(今年是日本許多企業在泡沫經濟時期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到期年,也就是說當年借的錢今年得付清)。而台韓則因為執政者的性質差異還是讓台韓在1997年出現差異。蔣經國在政治哲學上走的就是左派的社會主義路線,因此蔣在潛意識下會壓制日韓那種產銷金垂直壟斷,特別是金融、能源等等容易寡占的項目。也因此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第一次爆炸,台灣靠著政府控制得住金融體系的保護傘幫產業擋住傷害。但是現在台灣的政府已經無能為力了,因為金融改革後,台灣產業居然走上日本那種產銷金垂直壟斷之必死路。結果2008這一炸台灣只能靠一位姓彭的神仙讓台幣緊咬美元減輕傷害。可是學日本學得很徹底的韓國卻是徹底的炸得一乾二淨,結果就是整個金融業被IMF接管進行改造,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在過了10年後從頭腦(決策面的管理階層)到手腳(生產線)終於全面現代化南韓財團們可以收割成果。

 

==============

日本慘兮兮,韓國正起飛,台灣要砍掉重練還是跟在中國屁股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