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日沒有關注羅馬史的新書,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的這本《羅馬皇帝》上市時,是有些詫異的。自從看過她的紀錄片跟《SPQR》後,基本上她關於羅馬史的作品只要不是太偏藝術的,我都會購買 (例如聯經那本《十二凱撒》),繁簡書市對她的作品,引進的也是相當的多了。
本書書名雖為《羅馬皇帝》,但它並非個別或者某幾位的傳記。畢爾德的這部作品,是要向讀者分析:何謂「羅馬皇帝」。其實,因為「皇帝」這個譯名的關係,中文使用者似乎容易望文生義,對這個身分有著一種混淆與誤解。正確地來說,「羅馬皇帝」的地位與頭銜,還有權力基礎等,跟中國那種有傳統理論與社會體系加持而穩如泰山的「皇帝」相比,是處於一種持續變化形態的狀況。由凱撒跟奧古斯都打造的個人獨裁與專制體,要持續兩三百年後,在戴克里先/君士坦丁手上發展為成熟體,真正的完全體則是後人稱之為拜占庭的時代了。畢爾德這次的主題,則是「前半段」時期的羅馬皇帝,也就是從奧古斯都開始,到塞維魯王朝結束為止。選擇這個時段,一來是史料跟考古等相對充分,二來是正如前面所述的,這是一個同性質的草創發展期,往後一點又是另外一個時代了。奧古斯都的統治時代跟君士坦丁是不可以同一而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