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超快的速度看完第二集,因為.....真的太精采了。
                                                                                
                                                                                
第二集的標題其實是《漢尼拔戰記》。
雖說研究西方戰史的人,不認識這位上古時代的頂級名將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特別是如果也熟一次大戰史的,不知道坎尼就瞎到炸了。何故?大名鼎鼎的〈施里芬計畫〉就是想效法這場千古留名的殲滅戰啊。更何況,鹽野小姐說歐美的軍校上課內容是必定有此役的。
不過,由於之前筆者曾讀過西方通史,對於三次布匿克戰爭雖然篇幅不算短,但就漢尼拔的事蹟僅僅幾段文字,在看到第二集時,的確有點納悶是有可能使用到整整一本書來討論嗎?
                                                                                
                                                                                
當筆者看完本書後,方知自己的觀念大錯特錯。
                                                                                
                                                                                
基本上,羅馬與迦太基的三次戰爭中,只有第二次才真正稱得上是一場龍爭虎鬥,是“頂尖對決”。不過,如果要說的更精細點,應該是一個國家跟一個人的交鋒吧。


鹽野在書中引用了一段故事,她說漢尼拔跟後來擊敗他的西比奧(Scipio)曾有過如下對話:
                                                                                
西比奧:「你認為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名將?」
漢尼拔:「毫無疑問,是亞歷山大。」
西比奧:「次之?」
漢尼拔:「戰術天才皮拉斯。」
西比奧:「再次之?」
漢尼拔:「我。」
西比奧笑了,又問:「假設你在札馬會戰(Battle of Zama)贏了呢?」
漢尼拔:「那麼,我將超越亞歷山大跟皮拉斯,成為第一。」
                                                                                
這段對話不論虛假,都表現出一種對於這三位上古的西方名將的評價。
                                                                                
                                                                                
毋庸置疑的,漢尼拔的確是夠資格在古往今來的名將中排上人類一雙手的手指數內,光看他憑自己一個人之力,把羅馬這樣一等一的強國攪的天翻地覆,幾近敗亡,在往後一兩千年裡,也是很少見足堪相提並論的。然而,漢尼拔跟羅馬的戰爭也證明了,即便是再怎麼英雄,往往很也很難扭轉整個大局。


在閱讀的過程內,筆者始終是站在羅馬的一方,並非是因為早知道勝負,而是欣賞他們作為一個強國,那根深蒂固的強大與韌性。即便是面臨坎尼會戰這樣慘敗,足足被殲滅了七萬人的損失,也還能一步一步的穩紮穩打的挺過來,最終以持久戰把漢尼拔逼入到逆境,等到西比奧的登場來做最後一擊,迎取勝利。今天大家能想像國軍損失了同等數字會發生什麼事情嗎?
                                                                                
                                                                                
不論最終結果如何,漢尼拔跟西比奧的同場較勁為這場戰爭帶來最後精彩的一頁。但大家熟知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無非是“中央誘敵,兩翼機動包抄”(筆者語)這樣漂亮的戰術是來自這位迦太基人手中,(鹽野小姐說這是師承亞歷山大)但在札馬會戰中敗在自己最擅長的戰術手中,漢尼拔恐怕是苦笑多於驕傲吧。
                                                                                
                                                                                
                                                                                
另外,在筆者前一篇文章中有版友回應說鹽野小姐是個大右派,其實作者本身的主觀意識,尤其是像這類作品中,本來就很難掩飾甚至也無須掩飾的,就像《明朝那些事兒》,難道會有人拿對孟森先生的《明史講義》的標準來要求它嗎?作品好看,精彩,就好了,不是嗎?至於事實對錯,就讓讀者自己更深入地去研究,或許這也是作者的苦心哪。


最後,不得不談談這套書的一點缺陷。固然,三民願意翻譯這一系列是非常用心良苦的,書的印刷跟字體也都算是應有的水平,不過翻譯品質就略顯不足。中間有幾段文句都顯得前後文意不接,就像是最後337頁上,討論迦太基滅亡時,原作者的假設應該是“西比奧長壽而大加圖早死,且希臘人不予挑釁”,譯者似乎誤解了的樣子?另外,翻譯名字如果能夠多附上原文,相信會更好吧。
                                                                                
                                                                                
那天在三民,看到也有人拿著這套書的某幾冊去結帳,心中就感到雀躍,好書要多多分享啊。
                                                                                
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