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27187850  

 

接下來要討論的這本書,其實是有點心虛,筆者先承認自己對於中國上古史這塊是近乎白板,還記得大一中國史的那場噩夢(喂).....但是這本書不跟大家介紹,又對不起自己。XD


不過,我在想郭靜云老師在國內應該也有不少學生子弟,這本書雖然單價頗高(它可是簡體書啊),但依然很多人慕名買來拜讀,價值非一般。最初筆者是在豆瓣的書評觀察到,然後估狗一下,震驚的發現到作者是位猶太人漢學家,但本書顯然是用中文寫作,著實不簡單。要看這本書,對筆者來說也需要點準備,裡面提到的一堆專有名詞,對上古史沒點概念的應該都暈了,而且郭老師明顯的就是寫給專家看的,自己要先做好功課,所以我又跑去翻了一下差不多時間出的那套《講談社中國史》的第一冊,建議跟筆者相同的朋友要看本書前,要自己預備。


承如前述,筆者這個大外行,只能對於郭靜云老師的論點做個簡單的介紹,盼能引起更多人的興趣與關注,因為這真的太有趣跟太令人震驚了,我有一種“這會顛覆現在中國上古史研究”的預感。

首先,郭靜云老師提出了目前研究上古史的一個癥結點,那就是中國的傳統的“一元史觀”框架。誠如日本學者岡田英弘指出的,自司馬遷的《史記》以降,我們一直在他或他彙整出的歷史觀中,對於夏商周甚至更之前的也都立基於此,用“司馬遷的史實去找考古的證據”,所以如今在考古上陷入了一些爭執跟僵局,因為大家都沒考慮到:如果《史記》等上古文獻的“史實”是一種“再編寫”的產物呢?我們都知道,科學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但如果前提一開始就錯了呢?所以郭靜云老師在書中呼籲,應該要先拋開《史記》等文獻建立的框架,反過來以考古證據來“還原現場”,最後再比較對證才是。以此,她提出了自己對於夏商周三代考據出的推論。

首先,郭靜云老師主張,長江中游、漢水流域的屈家嶺、石家河、盤龍城等古城邦在青銅時代就已建構出“先楚文明”,在多方面都優於黃河中下游、渭水一帶的文明,偃師商城等地不但不是當時的政治中央,反而可能是先楚的“北境”而已。此外,我們熟悉的堯舜禹湯傳說,也是經過“編輯”後的,其來源應該是“先楚文明”,只是後來被挪用了。

在後人所知道的中國境內,存在著三大文明:長江流域的先楚、黃河流域的早商跟遼東的夏家店,三雄並立。而吾人所知的殷人,郭靜云老師推論他們是來自黑龍江一帶的游戰(Nomads)民族,經由北亞草原跟高加索一帶的Kassites等交流,學會用馬的技術後,先征服了東北,然後介入早商與先楚的戰爭,最後控制了長江流域,建立起上古的第一個大帝國。當然,先不要把這個王朝想像如同後人建立的那樣,事實上它仍處於一種,如我所理解的,羅馬人征服拉丁民族模式,透過半聯合半殖民的高控制力方法統治。但這樣子剛好就成為了西周的榜樣,它是第一個統一中原各古國的帝國,也是之後各王朝中央集權的濫觴。

郭靜云老師的這番推論當然十分的大膽,她除此之外,還指出了殷商王室的多元化,跟西亞的高加索人通婚,引進馬匹入中原,融合各地文字成為甲骨文奠定漢字基礎等,都是殷人對於華夏文明的影響。

此外,郭靜云老師認為,西周王室其實也是殷商王室的分支,長期內部通婚,殷周革命不如說是一場政變。而西周也一直到昭、穆時代才因為意識形態改變,才開始篡改史實,把兩者切割(順便重整上古史實變成今天我們所能見的樣貌)。


坦白說,讀完郭靜云老師的推論之後,真的是有一種當頭棒喝的感覺。姑且不論包括她自己也承認,一切都尚未成定案,但光是這樣的論點提出,就足以讓世人震驚跟反思。上古史的考據之難,全世界都一樣,西方對於歐洲古典的經濟也是一場大論戰至今未停歇。但不管怎樣,筆者認為郭靜云老師的假設雖然大膽,但考慮到華夏歷史兩三千年的演變,契丹、女真、蒙古、滿人,再回頭看殷人,似乎就那樣的合情合理了。M‧I‧Finley對於西方古典經濟的論點雖然沒有終結爭執,但從此之後都是圍繞在這個模式下轉著。筆者猜想除非有什麼重大的考古證據突破,否則,不論贊成反對,未來上古史的許多討論,應該都無法忽略郭靜云老師的論述才是。


順便一提,看完本書之後,我也開始忍不住去買幾本史前史跟上古文明的書回來惡補了....XD

這真是太有趣了,在此跟大家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