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有三個譯本,最古老的李版有繁簡體,但不是全本;上海吳版是我第一次閱讀的版本,而現在這個重讀的華東譚版當時已經絕版,我是在偶然的機會於台灣的二手書店看到,如獲至寶般的立刻買下,不過也放到現在才有空再重讀。

 

放下本書之後,我又了問了自己一次,這本誕生百餘年前的“名著”,是否還有閱讀的價值?

 

誠然,今天,Coulanges的這種方法已然不為現代學術界接受,他太多“想當然耳”的推論,而缺乏科學上的研究跟硬證據。但,對於一個熟悉希臘、羅馬史的讀者來說,從閱讀Coulanges這本《古代城邦》的過程中,卻可以反過來印證其理論並非憑空想像。我們直接引用的總結:

 

….古代社會的基礎是一種古老的宗教就就夠了,這種古老的宗教相信,每個神靈只保護一個家庭或一個城邦,這神只為家或城邦而在。權利由此宗教而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有權、繼承權、法律程序,這一切均以宗教的教義,而非以自然的公義而定,它們都圍繞著祭祀的需要。也是由於這種宗教,人的政府出現了:在家庭中由父親作主,在城邦中由君主或執政官做主。這些都是由於宗教使然,即由人對神的見解使然。宗教、法律與政府是互相的,他們不過是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

 

Coulanges敘述的理論或許對歐美人來說是陌生的,但對於東亞文化來說卻是熟悉不過。

 

當我們看到祭拜祖靈家神以保佑子孫時,必然會想起仍在過清明節的自己。

當我們看到所有人的結婚生子都是為了延續香火時,難道不會想起:“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嗎?

當我們談到家父長的權威跟宗族大於一切,肯定會想起魏晉時期的貴族社會。

以上種種,想來很難完全說是巧合,人性是許多共通的,當我們開始對死亡有意識時,會發展出的觀念不會相差太多。

 

不過人類社會始終是不斷的在變遷,隨著結構的複雜化,古老的體系也會逐漸變革。其中,最大的推手來自於羅馬。這個地中海眾城邦中最大的變異體,它對公民權的開放所有城邦中僅見,而當它完成了從城邦轉向世界帝國時,也將這種古老的宗教體系連帶的改變了。但最後的摧毀來自於基督教的勝利,它改變了歐洲社會的許多觀念,但我們其實可以發現,這個宗教的教義也不是憑空而生,上帝僅管是普世性,但其排他性跟絕對權威,還有對與信徒的權利關係都有過往的影子。

 

 

總而言之,Coulanges的這本《古代城邦》,對於熟悉這段歷史的人而言,依然是可以發掘些什麼的作品;對於新朋友來說,也不失為啟蒙的作品。至於譚版跟吳版孰優孰劣這種爭議,現在看來倒也沒太大意義,實際上個人覺得兩版都很流暢就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希臘 古羅馬 人類學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