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33644578

論十九世紀中期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我會投普法戰爭一票,因為它,中歐誕生了新的強國,並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內,成為舊歐洲動盪的根源。兩次大戰雖然未必德國都是元凶,但少了這個國家歷史走向肯定大不相同。不過,這場戰爭就後世的眼光看來,卻帶有一種必然性。德意志民族主義的統一聲浪勢不可擋,而法國斷不會輕易容忍此事發生,解決的方法只有按照俾斯麥說的「鐵與血」。

 

就我所知,普法戰爭向來是被包括在德國統一的環節中或者是俾斯麥的個人傳記中討論,做為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成為專著在華文圈中幾乎沒有,這本《普法戰爭》算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本書作者喬福瑞‧瓦夫羅(Geoffrey Wawro)並非初次引進市場,他的那本《哈布斯堡的滅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奧匈帝國的解體》也是偏冷門但又意義不凡的作品。而有讀過這本的,那麼,應該也知道作者的風格跟文筆。他以戰史為中心,導出其緣由與產生的影響,是一部在軍政兩方都兼顧的作品。

 

 

普法戰爭是一場以民族主義為背景,夾雜著地緣政治衝突,與一場軍事革新驗收的較量。俾斯麥將日耳曼民族建國的夢想背負在肩,步步為營的主導統一之路,他玩弄著高超的外交手段,利用地緣政治的矛盾從中取利,同時,向世人展現在經歷過拿破崙戰爭失敗之後,自國軍事改革再次領先全歐的事實。普魯士雖然只被認定為歐洲二流國家,但十九世紀上半工業化勢頭強勁,一旦控制日耳曼地區,光是人口量就足以在西歐占盡優勢。而軍事上,在毛奇領導之下,全民皆兵的徵兵制度保障了充足兵源,出色的基礎教育保障底層軍官素養足以執行「任務性領導」(只給目標其餘讓戰地指揮官臨機應變)的戰術風格,以及規劃基礎建設確保後勤萬無一失與快速動員,讓普魯士在軍事上佔據優勢地位。

 

與之相對地,垂垂老矣的拿破崙三世不復雄心,一心只想鞏固搖搖欲墜的第二帝國,利用戰爭樹立軍威,鞏固波拿巴家族執政合法性,全然不顧各種內政與軍事上的破綻。法蘭西的人口增長停滯,工業發展陷入瓶頸,過去支持皇權的中產階級跟農民都開始動搖,反對派聲浪不再能夠輕易壓制。軍事上,職業兵制事實上只養出了一堆老兵油子,他們整天只想打混摸魚,混口飯吃;而領導階級也整個官僚化,貪腐成性,底層軍官晉升緩慢,毫無士氣精神可言。法軍唯一的優勢,只在於其步槍夏賽波確實是戰爭爆發時歐洲最先進的裝備。

 

不過,儘管如此,戰爭也並非全然的一面倒,普魯士還是付出了極大的傷亡,才取得對法軍的勝利。隨軍行動的俾斯麥在戰場上訪問了一位被俘的法國軍官後,他得出了結論:「給我們普軍人人一支夏賽波,或者給你們一個毛奇當統帥,這場該死的戰爭都不用打這麼久。」

 

確實,普魯士在戰術上佔有優勢,但面對武器上的劣勢只能採取靠他們更出色的克魯勃砲來反壓制(信奉火炮至上的拿皇死不瞑目啊)。但這場戰爭勝敗更多取決於法軍的將帥不合。令讀者目瞪口呆的事實是,拿破崙三世任用的其中一名主帥巴贊,在戰前就跟其主子鬧的彼此厭惡,有識者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結果偏偏「疑而用之」,下場就是巴贊在戰場上的各種擺爛。作者指出,法軍並非沒有勝算,而且其實非常有機會的。儘管初戰兩場都不幸兵敗導致國境大開,但只要拿破崙三世迅速集結後備兵力在通往巴黎的要地固守,巴贊跟麥克馬洪會師後側面夾擊,或者把戰爭拖成持久戰,大有可能讓原本中立的列強干涉,最後以極低代價談判乃至和局坐收,那麼俾斯麥是否還能順利成立帝國就只有上帝知道了。但現實是,巴贊的各種不作為導致自己被困於梅斯,拿破崙三世與麥克馬洪為了救援他而被擊退奔往色當,在各種不利局勢下與普軍決戰後兵敗被俘,戰爭便大勢底定。

 

接下來的狀況是俾斯麥極不想見的。由於皇帝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瞬間垮台,新成立的共和國派系林立,是戰是和取決不下。鐵血宰相本想快速取勝後談判要求利益來結束戰爭,如今他已不知找誰談起,戰爭結束顯然遙遙無期,讓俾斯麥差點崩潰。此時,「多虧」由無產階級革命而誕生的巴黎公社,終於促成了法國保守派跟普魯士的利益一致,在入侵者的「善意中立」甚至某種程度的協助下,共和政府平定了革命,並與新成立的德國和談。這個故事顯然告誡著後人,有很多事起頭簡單,收拾卻很難,戰爭肯定是其中之一。色當戰後那段時間的抵抗,其實已是無意義的作為,法國又沒有像一戰後的土耳其團結在凱末爾領導之下,只是各自為政的亂打一氣,平白添加民眾的死傷,還有各種財產的損失。而歷史證明了,忍得一時屈辱,法國很快就還完賠款,重新再起。

 

 

瓦夫羅對這段故事的敘述頗為精彩,他詳實地描述了戰爭的過程,並給予了適當的評論,至於說的如何就見仁見智了。個人是覺得作者對德國有點偏見,他在最後顯然還是把一戰爆發主要責任歸咎在德國身上,這點就有些爭議了。但不管怎樣,這依然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值得一讀,也希望作者的另外一本《普奧戰爭》能夠順利引進。

 

 

arrow
arrow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