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9607_1470373964258_1380871725_31137593_3958802_n.jpg  

作者: Nilthoron (草莓醬) 看板: Gossiping
─────────────────────────────────────

其實我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本書叫《反貧困》,這本書在講日本的貧窮問題,但有很多地方台灣也可以借鏡參考。作者湯淺誠長期從事貧窮、working poor、派遣工、遊民等社會問的題的研究和協助,他指出我們現在其實是處在一個溜滑梯的社會,因為社會福利不足,無法編織完善的安全網,一但人民失業、或是入不敷出、或是發生超過可負擔的重大意外,你的人生可能就會像坐溜滑梯一樣一路溜到社會階層的最底端。而派遣制的盛行、對勞工的剝削和缺乏保障、低薪,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源頭之一。因為收入不穩定,或是收入不夠,只能勉強維持溫飽,一但發生計畫外的支出,生活可能就難以為繼。大家現在可以坐在房間裡舒服的上網打B嘴砲,大概很難想像那種像是走在繩索上卻沒有安全網可以接住的感覺。


我看有些人的回應,都覺得這些人之所以成為遊民,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努力,好吃懶做,沒有能力,連去找個100元時薪的工作都不想,所以才變成遊民。抱著這樣心態的遊民的確有,但大家應該要以不同的個案去看,有很多人也不想這樣的!而那種「一定是他自己不夠努力」的觀念,就是使得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主因!《反貧困》裡提到因為日本人普遍有不想麻煩別人的觀念,所以很多碰到困境的人都一直咬牙苦撐而不太願意尋求協助,別人也會覺得一定是他自己不努力所以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等到真的撐不下去了想要找政府幫忙,有的時候還會被刁難,因為那些本來應該協助人民的公務員,會覺得給你這樣的人救助是在浪費國家的錢。書中甚至有人是因此而餓死的,就是因為這樣的觀念太過根深柢固。


《反貧困》裡舉的例子,有的人是因為生病,有的是因為精神方面出了問題,有的是因為從小出生在貧窮的家庭,他們沒有資源也沒有辦法爬出社會最底層,使他們在勞動市場裡很難找到工作,社會救助的體系又無法完全發生作用,所以過著流浪的生活。有的遊民最大的希望只是能睡在有四面牆和一個屋頂的房間裡!有的人要居無定所,甚至不是因為他沒有工作,而是因為賺的連要租房子都有困難。

《我在底層的生活》這本書也有提到,租屋是佔支出裡最大的一部分。租房子要押金,在日本還要保證人,從什麼都沒有開始是要去哪裡生出那麼大一筆錢?要是你是派遣工零時工,下一個工作在哪裡都不知道,房租能按時繳嗎?或者你有一份時薪100元的工作,基本開銷勉強打平,拿什麼去租房子?《我在底層的生活》裡就有提到,她的同事有人住在自己的車子裡,有人在不同的汽車旅館間流浪。而這位高學歷的作者,在底層生活的實驗,最後是以她完全入不敷出,繳不起房租,領不到救濟食物而告終的,而她還是有工作的!


會造成這些問題都不是很單純的「他就是不努力自找的」才變成遊民的。當然這些遊民的確會造成社會問題,但若不去思考這些問題的成因,只想要用把他們趕走眼不見為淨,我覺得實在太缺乏同理心了。不是每個人都是一生順遂,無風無浪的。

 

=================

最近這個事件也吵得蠻兇的,雖然現在這個時期沒啥事情不鬧的....
要選舉了,小事都可以化大了。

當然,我不是說這是件小事情啦,只是說如果跟選舉扯上關係,肯定原本可以解決的都會變得很棘手。人性就是如此。
遊民的問題一直都在,從羅馬帝國時代到今天,大如美國,只要資源不均,就會有貧富差距,就不可能解決。

關鍵在於社會怎麼去面對。 

在羅馬早期,貴族們是以“社會濟貧為己任”,也就是說,雖然上層階級好處占盡,仍不忘做出適當的財富分配來維持穩定,畢竟“共產”只是夢想,至少,態度是正面的。後來這個社會濟貧被皇帝接手過去了(用皇家財產發放食物),至少福利政策還是在。

看完上述文章,我們應該知道,遊民也未必全都是自甘墮落的。政府要做的政策,永遠應該都是“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有頭髮誰願意當禿子?”,政客只會在那邊彼此攻擊,拿國家的錢出來亂開支票,完全都是治標不治本。給它們工作機會,蓋個遊民收容所,把錢花在刀口上,才是正途吧?

至於湊熱鬧的更糟糕了,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有了一句匹敵的話語“不爽不會搬家啊”,真的是令人感動到痛哭流涕,江山代有____出(空白請自己填寫)。甘拜下風。

 

算了。反正以台灣的人性格,過一兩個禮拜就又忘光光了。
遊民還繼續在那邊遊蕩,什麼都不會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