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期,這套羅馬人系列後面的翻譯品質算是比較穩一點,主要從第八集以後,比較固定由同一位譯者在翻。只是本書剛開始就讓筆者一頭霧水,原來是前一卷末登場的“迪奧克雷斯”(Diocles),後來改名為大家熟知的“戴克里先”(Diocletianus),譯者鄭小姐可能一時不察,又翻譯成“迪奧克雷提亞”。等到這一集開始,才又糾正回來,讓筆者還得回頭翻一下書看看是怎麼回事。雖說羅馬人的譯名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哎。
三世紀的危機過後,就是俗稱的“四世紀的復興”。以羅馬千年史的進程,這是最後一次的轉變,從王政走向共和後,再轉變成帝政前期。其實這個拉丁民族能夠以城邦型態的官僚行政組織,統治那麼大的一片疆域,也是一種政治上的藝術。同一時刻的中國,早就在秦朝發展出千年一系的“大政府”了。(形容詞啦)
但世界的潮流隨時在更動,即便當事人沒有意願,也不可能不受影響。這套體制如同共和時期的“元老院體制”一樣也接受挑戰,不得不再次更改。戴克里先首先提出了“四帝共治”的方案,然而這個措施太違背人性,以至於在他生前就親眼看著原本期望能夠實施超過下個千年的體制崩盤。而他的挑戰者君士坦丁可以說是比較現實,進行的改革堪稱是一個劃時代的舉措,有些史學家把此時期歸類為“從古典轉入中世紀”。
羅馬帝國換了一個首都,建立了龐大的軍政官僚體系,確定了無上的專制君主體系(而且人民都默認不再反抗),社會階級開始洗盤,更重要的是基督教的滲入跟坐大,從此就真的告別了古典時代。
本卷末有個問題問的很好:「就算是為了拯救羅馬帝國的國祚,但真的有必要做到這個地步嗎?」
這倒讓我想起了德國史評論家哈夫納,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威瑪政治家用經濟大崩盤拯救德國從賠款中脫身的一句話:「病是治好了,但患者也死了。」
君士坦丁治下的羅馬帝國也是如此吧。
不過,像這樣的問題也只有後世的人會去思考,當代人,即便眼光再長遠,恐怕也無法顧及往後千年的命運,因為目前的危機就已經火燒眉毛了。
許多人在爭論東羅馬帝國應該從何開始,筆者想,從君士坦丁開始一點也不過分吧。同樣的,基督教的時代亦然,被賜一個“大帝”也是理所當然。書中曾說,如非他的慧眼獨具,恐怕這個小宗教就會在教義的爭執中分崩離析,最後泡沫化而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吧。看看如今基督教怎麼個分裂法,這樣的推論也是想當然耳。
共勉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