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42081015346  

關於「羅馬」在歷史的洪流中,最後變成怎樣的意義,小弟在7308篇曾發表拙見,最近閱讀了一些書之後,又有點感想補充。

首先,我們必須談談“正統”這個定義是什麼,還有是“繼承自何處”。
其實關於“東西羅馬”的分裂,這些年來史家們是很有異議的。雖說提奧多西確實在死後任命了兩個兒子為帝,但我們切勿忘記一件事情,那就是:


羅馬帝國從來就不是只能有一個皇帝。


最簡單的例子存在五賢帝的Antoninus Pius死後,是同時由Marcus Aurelius跟Lucius Verus兩位繼任,差別只在於,多了一個君士坦丁堡這個首都,但是,更別忘了是,羅馬很早前就日漸失去帝都的位置了。

換句話說,提奧多西不過是依照慣例做了傳統的決定罷了。在主觀意識裡,我們很難相信他是跟法蘭克人一樣有分家產的想法。

至於君士坦丁的作為,有位學者形容的很好:「他是想在一個沒落的廢墟中另立一個新帝國。」基本上,許多拜占庭學家都以他做為起始點,並非無毫無原因的。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到,一個傳統的羅馬煙消雲散中,而中世紀的基督教帝國正在降臨。君士坦丁堡是要遠離過去“異教”的舊都,而不是切割帝國,是“新的羅馬”,一個繼承者。要說有什麼被取代了,那麼也奧古斯都的“成果”,而不是這個“羅馬帝國”。

承此邏輯,帝國根本沒有“分裂”,476年以後,在新的學說中,只是失去了西部的控制權罷了。“羅馬”依然存在,領土縮水了而已。很長的時間裡面,推測當代人主觀上是這樣認為並非不合常理。

 

那麼,該怎麼解釋西元800年那個聖誕節的事件呢?
這就回到那個「上帝之國」的學說,尤西比烏等人主張羅馬是永恆之城,是上帝在塵世的代表,帝國則是統治世界的唯一,雖然經過奧古斯丁的異議*1,但中世紀仍有許多人深信不疑,並認為那片淨土存在於君士坦丁堡。
但是,隨著東羅馬的衰弱,對於各地教會的控制力相對的也減少,此外,神學的爭議也撕裂了各地的信眾,特別是羅馬這塊過去的光榮,教宗對於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不滿,開始企圖否定他的領導權跟代表“上帝之國”的力量,查里曼就是那個取代的人。

也就是說,東西教會爭奪的“正統”是那個信仰裡的國度,那個普世的淨土,在他們彼此的意識中,都各自認定自己是那個唯一。此時此刻,分裂才是真正的決定性。至於是帝國分裂,還是教會分裂,誰才是“正統的羅馬帝國”,這就小弟就不敢回答了。

但我要說的是,不論是哪一個,都不是奧古斯都從墳墓裡跳出來看到會認識的帝國,相信他應該會氣呼呼的躺回去才是。XD

“第三羅馬”是一個很微妙的說法,誠如小弟在心得引用的論點,那是俄羅斯爭奪東正教領導權的學說,同時也是繼承拜占庭在東歐遺產的根據。但是,該文章也指出,當彼得等沙皇藐視教權,開始西化後,這個學說就欠缺說服力了。

土耳其人來亂的原因是想沾光,畢竟君士坦丁堡千年來在歐洲威名仍然有不少人懷念,(看看希臘跟俄羅斯人口水滿地)加上伊斯蘭教跟基督教那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他們想搶普世帝國一點也不意外。至於那一堆東正教的孩子們更別提了....

另外,奧匈帝國跟德意志帝國就算有搶,也是西部教會那邊成立的一脈,不過那個時代已經沒啥意義。(拿破崙表示:)

義大利嘛,那個也只是聽聽就好。它還得問問梅克爾皇帝陛下跟奧朗德副帝的意見,小弟覺得現在他們頂多跟英國一樣是選帝侯而已(毆飛).....

 


*1:關於奧古斯丁跟他的上帝之城,可以參考對岸吳飛的《心靈秩序與世界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