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看完這本小書,感覺給我的震撼比隨手買的芥末花生還嗆(笑)。
其實之前閱讀杉山正明等日本學者時就已經給我這樣的觀念,就是觀察來自於大漠草原上的民族,應該運用另外一種史觀跟視角去看待之。本書作者羅新做為魏晉南北朝史跟民族史的專家,告訴了筆者這樣的一個詞“內亞”-我才疏學淺,不知道此一來歷,不過這是用來泛指草原上的諸民族,當無意外-,他從北史中一小段記載關於孝武帝元修的即位儀式,那異於中原華夏,又被其它史書忽略的幾行字為引子,去找尋這個屬於內亞諸民族流傳已久的一種政治傳統,即,稱可汗之時,由親信重臣,或其他各部首腦擁在一條氈上旋轉,或反覆抬起等略有細節不同但大致上出自一源的舉氈立汗儀式,來說明其實內亞諸民族雖然在文字記載上較吃虧,但他們實際上也擁有屬於自己的傳統跟文化並且一脈相承,不在中原漢人或伊斯蘭、基督教等眾文明之下;同時,並且指出,有很多時候,一些歷史事件如果轉換一個角度去觀看,也許難解的謎題就能夠豁然開朗。但要注意的是,這些視角並非是彼此排斥的, 而應該是互相兼容並蓄。簡單來說,北魏、金、遼、元、清等各王朝,它們之中有屬於中國的成分,也存在著內亞性,固然不能只用一個視角去看待,但也不用矯枉過正,非要切割明白,而是要靈活運用。
實際上羅新舉了一個例子,他發現遼史對於太祖阿保機的死記載很不尋常,又發現在三年前他就曾招集王公大臣預言自己的死期,這樣詭異的舉止曾引起清人趙翼的不解,只能強辨說是開國皇帝多有異能。但我們現代人不能這樣看待,羅新他引用內亞的即位儀式中有一段是:眾人用絲帛將可汗緊勒幾至氣絕,然後急問其當在位多久,且將驗證是否如實,如果超過其所說的年限,大臣就會將可汗殺死。他認為,契丹人也必定有此一習俗,而阿保機很可能在神智不清時說了太短的年限,以至於他必須要絞盡腦汁延長,好完成其將皇位傳給兒子的計畫。看到此處或許大家也會又對此一習俗感到困惑難解,但這或許就是草原上解決王位世襲這個困擾難題的一種方法。或許比起農業民族他們更喜歡“汗位當是有能者得之”吧。雖然今天你登上了寶座,我們可以退讓,但你總得說個期限,不能長久霸佔著,如果這樣去思考,就都說的通了。而這也正好說明了,如果只運用單一視角之狹隘及侷限性的問題。
《黑氈上的北魏皇帝》不是長篇大論的巨著,但是它給筆者的啟發性卻不小,書讀越多才越知道自己之膚淺,故在此跟大家分享與推薦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