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18JKIP-MrL._SL500_AA300_  

筆者認為,整個羅馬千年史,如果像小說般,那可以分成三部曲,而最精彩的就是共和國的篇章。漢尼拔戰爭是中段的衝突,而蘇拉-凱撒時代則是最偉大的高潮跟尾聲。題材是精采的,但劇本也要寫的好,才會吸引人。就像三國的故事,它既好發揮又不好發揮是同樣的意思。

這本《盧比孔河》,筆者偶然在國圖翻到,感覺不差,後來上豆瓣查一查,就打算買了。不過發現很多地方都缺貨,於是去同屬上海集團的聯經上海訂訂看,沒想到三週後就到了,真幸運。

本書是英國學者Tom Holland的出色歷史敘事作品,他把羅馬共和的衰亡史用流暢的文筆娓娓道來,言必有據,兼顧了專業與通俗,雖然以吉朋的作品做為高標來看是有點過份,不過就現代作品而言,依然是相當出色。共和國晚年的歷史錯綜複雜,許多人物出場退場跟事件交叉發生,要將之一一道出,又不至於讓讀者眼花撩亂,還能顧及前因後果,是需要相當程度的功力。而這正是筆者最讚賞作者之處。另外,翻譯也很到位,文句有通順,整體而言是可以收藏的好書,不枉費筆者花了點心思找它。也推薦給有心的朋友,至少國圖是還有機會看到的。


在此順便談談在羅馬千年史上,曾經登上最高權力後又毅然放棄的兩人--蘇拉跟戴克里先。

這兩人彼此間的歷史相差了數百年,但他們都誕生在國家風雨飄搖的時代。蘇拉崛起於馬略拯救共和國軍隊之後,但平民派跟貴族派的鬥爭依然迴響,腐敗與暴力充斥,到處都有企圖挑戰羅馬霸權的勢力虎視眈眈。而戴克里先掌握權力時,雖然危機的最高潮已然過去,但軍事政變的危機依然深刻,皇帝仍可能隨時走馬看花的更替。他們都提出解救國家的策略,各自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但諷刺的是,蘇拉的體制人亡政息,而戴克里先更慘,活著看到自己打造的四帝共治崩塌。可他們的策略都無可挽回的改變了自己的國家,這卻是事實,在之後的幾代人裡,都在其遺產與影響中活動。

蘇拉用獨裁的方式企圖挽救共和國,他理想是真心還是假意,就只有上帝知道了。就像那位寫了明志文的曹操一樣,當他說自己本來的志向是做國家的一個“征西將軍”就足夠了,相不相信就看諸君怎麼想。只是,當有人問蘇拉:「憑什麼你可以,我不行?」時,真不知道他黃泉之下要如何辯駁。總之,當他成為第一個進軍羅馬的人之後,恐怕一直到墨索里尼為止,都可以算是徒子徒孫吧。不過,這些後輩們什麼都學,就是遺漏了蘇拉晚年從權位中光榮退場的瀟灑,雖然儘管他是在確認自己安危無虞後才敢這麼做的,但至少也是中外史上少有的例子吧。

戴克里先犯的錯誤,筆者認為是他高估了人性。四帝共治體系建立在他個人聲望的主導才能確實運作,它是一種巧妙的平衡,只能是特例,很難成為常態。別說等到君士坦丁,光是他的副帝馬克米西安就已經蠢蠢欲動,不肯安分退位了。戴克里先活著看到自己親手建立的體制崩潰也不是那麼的令人意外,倒是他還能善終比較叫人吃驚跟幾分幸運吧。不過,在他之後的皇帝也都確實的領悟到,獨自一人掌權是有那麼些許缺陷,於是開始了更深化的共治的年代,直到帝國正式一分為二。

不論如何,像蘇拉跟戴克里先這樣的人,在中外歷史上要找到相似的例子是很難的。或許他們也只有在羅馬這樣的背景下才可能誕生吧。

一點感想,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