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dfcc9-a6a0-4928-9f9e-7ada4405f9a3  

歷史上知名的曹操父子曹丕、曹植都是文采斐然,還有一個早夭的天才曹沖,但他其實還有一個遺傳到他軍事天分的兒子黃鬚兒曹彰。

有次,父子之間對話,孟德兄見這個老二都不愛讀書,就加以斥責,結果曹彰說:「大丈夫當學霍去病馳騁沙場,幹嘛學個博士宅在家?」
「如何為將?」
「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如此而已。」
曹操聽完大笑,就不再逼他讀書了。

 

這幾點的確是為將的基本準則,當然,以最著名的《孫子兵法》上的要求必不只於此,但這就跟做人的基本道理一樣,這都要求不到,其它就別談了。

鎮長最近讀了一些書,對於身先士卒倒是有點感觸。

不過,就領導學來說,對於每個層級的主管的要求應該也都不相同才對,正所謂各司其職,理論是理論,運用起來還是要隨機應變。在戰場上也一樣,雖說老是窩在後面的主帥是很難打什麼勝仗,但是也不會有人要求一國之尊帶隊在前面衝鋒,畢竟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可不是說笑的。戰史上的著名例子:大北方戰爭中,瑞典國王卡爾XII世就是跑太前面結果戰死,全軍大亂,整個國家也被俄軍趁機反攻打的一敗塗地從此失去強國地位。雖說有時候在戰場上的生死可能也帶點運氣,像一直很強運的唐太宗李世民,年輕時代就曾熬夜七天帶頭追擊敵人,所向無前,以至於晚年帶著大隊去打高句麗時還是自以為神勇,啥事都插手搞的戰機盡失;明朝最猛的皇帝永樂Judy打蒙古人時也常常自己騎著馬就衝出去,然後屬下才驚慌失措,幹聲連連的追在後面,結果他的不肖子孫明英宗跟進,下場的就是土木保之變,要不是有個于謙,“靖康恥”要變成了“正統恥”了。所以,貴為一國之尊,站在最前面的這招要當大絕招用,沒事別亂放。前面是兩個正面案例,後面再舉兩個:北齊後主高禕在晉陽決戰時,帶著心愛的寵妃馮小憐在旁觀看,結果己方的大軍左翼僅僅是變陣後退,她就花容失色的以為戰敗,掉頭就跑,皇帝二話不說跟著也閃人,軍心登時大亂,本來不分上下的一戰就這樣大敗而回(不會打仗沒事去幹嘛??來亂A喔?);同樣都是姓高的,他的堂哥高延宗在跟北周做最後抗戰時,對著滿城將士痛哭流涕,一一握手自稱姓名(紆尊降貴),激的滿城男女老幼“爭相效死”,一仗打下來周武帝差點輸到脫褲子被翻盤(冠軍戰啦)。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對將領的要求跟對皇帝的要求到底不同。畢竟古代專制,將領要多少有多少(不管能力),皇帝只有一個(死了就要打半天才能弄出來),影響度有差,要求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但做為最前線指導者,將領如果都窩在安全之處,這樣能夠打勝仗,鎮長孤陋寡聞,還真的很少看到如此案例。就連那個帶兵最奇怪兇殘的楊素,好歹也會在前線溜達。三國演義中,我們常常看到書上描寫某某大將拍馬當先,衝在前面跟敵將決一生死,那個時代的戰爭是不是真這樣打,還有得吵。不過在古羅馬的戰例中,到是常看到這樣的案例:有次出征,占卜官預言這場戰爭凶多吉少,除非兩個主帥執政官犧牲其中一個,否則打不贏。後來戰況真的不利時,其中一位就說:「那我就去死吧,勝利留給你們。」說完就衝進敵軍中光榮陣亡了。當然,羅馬士兵被這麼一激,也就各個見賢思齊,奮勇向前了。又,知名的西比奧‧阿非利加努斯有次也是在戰況不利時,就乾脆搶過代表軍團的鷹旗,自己衝到敵軍中心,然後對著士兵喊道:「你們的主帥有危險了,軍旗要被搶走了!!」在羅馬軍規中,這兩者如果都淪陷在敵營手中,士兵就算活著回去也還是要砍頭,於是將士又在幹聲連連中轉頭回去殺敵了,當然,又打贏了。那位天才凱撒也玩過一次,情況差不多,那時士兵都打輸了轉頭就跑,於是他跳下馬抓起鷹旗,大喊:「你們就儘管恥辱的屁股對著敵人的逃吧,我是凱撒,要面對著敵人去死!」說著就往前衝,被罵的滿臉通紅的士兵們又紛紛掉頭跟在他後面去了。

 

領頭作用的效果是不用言喻的,當然,現代戰爭中已經不需要這樣的做法了。但,其實這個道理應用在別的地方上也能通,比如說是教育孩子。在職場上,老闆帶頭衝前面,屬下心裡再幹也只能跟著上了,不是嗎?

 

 

話又說回來,鎮長好像沒讀過那種主帥帶頭衝,士兵完全不買帳的戰例過,如果有人聽說過,還請告知,感恩。: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