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48397082517082010082422  

原作 爆走金魚的Plurk http://www.plurk.com/asbransa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閒聊] 一代女皇
時間 Mon Jun 14 23:37:33 2010
───────────────────────────────────────

 

在我們討論武大媽到底是不是跟男性帝王一樣之前
先來討論一下她的崛起跟敗落
大家都知道她的背景是:
1.下層士族
2.佛教信仰家庭
3.幼孤,由母親撫養長大, 被異母兄欺負

她的入宮是因為李混球(鎮長註:唐太宗李世民)聽說她是個正妹
於是下詔特別叫她入宮
那時的混球應該大概是三十多歲
武大媽則是十四歲
而她後來的丈夫高宗則是十歲

我想高宗跟武大媽在小時候不是沒見過面
只是還是個小蘿蔔頭、看起來孬孬溫溫、
很愛哭、每天跟妹妹待在一起的高宗
應該無法引起已經是少女的武大媽什麼興趣
此時武大媽的心思應該全都放在如何取悅混球大叔
只是混球大叔這個時候一堆麻煩事纏身
除了想著怎樣幹爆高麗棒子跟西域之外
兩個嫡出的兒子又吵鬧個不休
豔麗年輕、剛烈果斷的武大媽對於喜歡人妻的李混球來說
恐怕不是個傾訴的好對象

她在李混球的後宮也應該是很不受寵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她入宮到太宗死掉,大概有十三四年的時間
卻沒有生任何孩子
以她往後甚至兩年三胎、四十歲還生孩子的驚人生育率
在她最適合生產的年紀卻沒有小孩實在很奇怪
當然我們也可以懷疑是不是太宗後來有倒陽不舉的問題導致武大媽無法受孕
(他的幼女新城公主是長孫皇后生的,此後太宗就沒有其他孩子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
這十三四年中間
武大媽是生活在一種性壓抑又沒有愛情可言的世界中
地位也不高,比她還晚入宮的徐妃很快就從才人晉為昭容
而她這個年少便豔名遠播、被特召入宮的前輩妃子
卻還在才人這個低階嬪御的地位上掙扎
無疑是另一種折磨

十餘年與家人的隔絕(才人這種等級的妃子是不能跟家人往來的)
沒有愛情、得不到性的滿足
不得賞識、也沒有地位
陪伴著日漸衰老、從壯碩大叔變成精神錯亂肥胖老伯的太宗皇帝
還要忍受他常常亂發脾氣動不動要殺人的精神壓力

唯一稱得上是親人的,只有表姐燕德妃
燕德妃的後台一開始算硬,她舅舅(也算是武大媽的堂舅)楊師道是中書令
舅母則是太宗的姊姊桂陽公主
(這個親屬關係真複雜……大家不要太計較了)
不過楊師道跟桂陽公主是站在太子承乾那邊的
跟長孫無忌不是在一條路上
在太子承乾失敗後,楊家雖然只死了一個兒子
但是信任也大不如前
總之,在這種狀況下生活十多年
足以讓一個年輕、剛烈、暴躁、自負的少女
轉變成心機深沉、善於敷衍、冷靜也冷酷的少婦

而後機會終於來了
太宗破病的時候,年輕柔弱的李治出現在武大娘面前
有學者認為李治跟武大娘之間的感情不只是男女情慾
可能是李治戀母情結的表現跟武大娘的母性本能
(所謂有奶就是娘吧……)
後來太宗終於掛了
武大娘則因為慣例被送入佛寺

在這數年中,我想武大娘應該已經擬定了再次入宮的方略
在其他妃嬪心如槁木覺得人生已盡的時候

她可能已經在花心思買通內侍宮人、動用人脈
要不然那首著名的如意娘
是怎麼從感業寺送入深宮、又送到高宗手上的呢?
請不要以為這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感業寺是先帝宮人的養老院
為了維護先帝的臉面,不可能容許這些宮人隨便出入
就算僥倖能把詩送到外面
一個普通的宮人內侍又怎麼可能把詩交給皇帝?
況且與先帝嬪妃私通,對於剛登基的皇帝來說,絕對是一個醜聞
若是心狠點的皇帝,可能翻臉不認帳,把傳信者與武大娘一起殺死
顯然,替武大娘傳信的是個知道此事而且深受高宗信任的宮人或內侍
反過來想,這種等級的宮人內侍
又怎麼會隨便幫一個已經被送入佛寺的先帝嬪妃傳信?
而且還要冒著失去皇帝信任的危險
要保證這首文辭濃艷淒美的詩能送到高宗跟前
我相信武大娘應該已經花了很多心思

其次,光是送詩不夠
還必須要有人敲邊鼓,鼓動皇帝去感業寺見武大娘
這個人要有口才有心計能挑起皇帝對於武大娘的憐愛之情
也要有方法能幫助皇帝避開大家的耳目前往宮外
有這種手段的宮人內侍也不可能白白為一個先帝嬪妃做事

總而言之,這一首「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的背後
隱藏著武大娘令人驚訝的心計與手腕
我猜測她是利用了王皇后不得人心的弱點
讓皇帝身邊的親信宮人想扶植一個能幫助他們的新妃子
好與皇后分庭抗禮
諸位須知,王皇后出現前,唐宮無后已經長達十二年
一直都是各個嬪妃各立山頭
此時這些嬪妃一夕抽離,各自去兒子女兒家做太妃太儀
(親王母稱太妃,公主母稱太儀)
突然來了一個自恃身份的年輕皇后來做大家的主
還帶來一個比皇后更皇后的皇后她媽
即便有蕭淑妃分寵
王皇后背後倚靠著外朝的宰相集團
又是五姓出身、太宗認可的正宮皇后
蕭淑妃頂多就是小打小鬧而已,無法撼動皇后的地位

而武大娘應該就是抓住了這一點
讓宮人認同她,認為她是後宮出身,可以理解她們的處境
才使得包圍著皇帝的宮人內侍轉而支持她
甚至願意為她冒險說服皇帝

武大娘擊垮王皇后蕭淑妃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說了
在她當上皇后之後
首先就是協助丈夫脫離長孫無忌的掌控
而後她主導了一系列的禮儀改革
其中有一項就是讓服母喪等同於父喪
又弄了女封禪等等
雖然在今日看來是無用的東西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
武大娘順利地利用了「禮」這個唐帝國的立國根基
昭示了皇后等同於皇帝的地位
之後又將自己抬到與皇帝平行
為了安撫高宗,所以乾脆兩個人一起抬,合稱二聖
這招不是她第一個用
是她跟高宗的遠房親戚隋朝獨孤皇后用過
諸位須知,武老娘是隋的皇族
而且是一個意志剛強的女人
她對於隋的往事一定是很清楚的
我想,武大娘一開始的初衷可能也只是像獨孤皇后那樣搞一夫一妻而已

在她跟高宗的孩子們還沒長大以前
他們兩個的家庭生活算是美滿
中間有武大姊母女倆的事我們就不多說了
高宗本來就是有戀母情結
喜歡跟年紀大的女人相處
在老婆醉心於政務的時候,從大姨子身上找點溫暖也不是說不通
他跟岳母武老娘更是像親母子一樣
武老娘甚至常常勸告女兒不要對寶貝女婿兇巴巴的

不過武大娘的政治生涯中
遇到的最大危機一直來自於她的兒子們
首先是李弘
李弘跟他老爸個性有點像
但是有點太過單純、理想太高
對於媽媽的作風並不贊同

史書上曾經記載高宗想傳位給武大娘
而後被宰相勸阻說你明明有成年皇子為什麼要傳給老婆?
高宗就說:對吼對吼~說得對吼~
我認為這絕對不是高宗的本心
任何一個正常的皇帝都不會在有兒子(不只一個,是四個嫡子,而且每個都活得好好)
的狀況下,把皇位傳給老婆
高宗再腦殘也不會不知道女人為帝是一個驚天動地的舉動
如果他知道,又堅持這麼做,那也許真的出自他的本意

但是高宗整個看起來就是說來讓宰相反對的
我想他有可能是在老婆天天嘮叨之下
迫於無奈乾脆說一下讓朝臣反對好搪塞過去

武大娘試圖完全控制朝政的希望在太子已然成年的狀況下受阻
而後李弘死去(毒死或病死)
高宗哀痛逾恆,甚至封他為帝
(我印象中這應該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太子封准皇帝的案例)
接下來繼任的李賢卻比李弘更無法控制
李弘至少還有個病弱的理由
李賢卻活蹦亂跳健康得死不了
而且早有賢名在外
在他擔任太子的大約七八年間
唐帝國的兩京成為真正的兩個權力中心
(李弘因為病弱無法完全控制長安政務)
從這個時候的一些西域文書中
也可以看到發往西域的軍事命令出於李賢之手
當然他是個聲色犬馬甲甲都來的人
不過他也是個有完全自主能力無須倚靠老媽的太子無疑

如果說李弘的死與武大娘無關還有可能
李賢卻是武大娘不顧朝野觀感、不顧母子情份
明火執仗弄死的
說真的,一個被老爸任命監國的成年太子
在老爸病重、又一向很疼他,父子間沒有什麼芥蒂
又沒有其他可以匹敵的皇位繼承人的狀況下
(兩個弟弟,一個還小,一個不愛讀書沒什麼心機)
他就是躺著也當皇帝
說他搞謀反真是一個無敵莫須有的罪名
但是武大娘還是搞了這招
甚至高宗哭著求她放李賢一馬
她卻說:這是國家法制不能輕饒blabla
從她處理李賢謀反案與案發之前兩天一家人同遊嵩山的和樂之態相比
顯得十分諷刺

同時,也顯現出武大娘極其高明的演技與政治才華
在這場謀反案中
當時的宰相大多參與審訊卻無一人質疑太子謀反的動機
李賢犯的罪,以今日來說,是犯槍炮刀械管制法,是該死,但是不是謀反罪
身為太子嘛,身邊有個一兩百把刀跟一些盔甲也是很合邏輯的(推眼鏡)
也是透過這場一面倒的母子生死鬥
我們可以發現武大娘已經完全控制了唐帝國的宰相班底
以致於本來應該與太子站在同一陣線的宰相都喪失了發言權

反過來看,我們也可以知道
三省群相在此時並不如唐初或者盛唐以後那樣有地位敢嗆聲
我認為群相對於武大娘的懼怕可能來自於上官儀的慘劇
(這些男人也真是夠孬的了)
因為在正常體制下的宰相是連皇帝都應該要尊重他們的
但是在武大娘體制下的宰相是皇帝的應聲蟲
任由她說換就換、說殺就殺

(後面的中宗睿宗的事請大家自己去古八版爬文
我就不多說了)
我認為武大娘的政治生涯與心理狀態從李賢事件開始
有了極大的變化
李賢的流放導致武大娘與高宗之間無法彌補的裂痕
身體孱弱的高宗一直是將希望寄託在李弘李賢身上的
李弘死後,對李賢更是賦予雙倍的期許與信任
也許是從李賢身上,他看見了一個跟妻子一樣剛烈頑強的繼承人
他希望能透過逐漸的轉移皇權
讓自己這一家人有一個好的結局
不過最後是他從沒想過的李顯跑出來繼承皇位
(中宗很不愛讀書……連詔書都看不太懂~~)
妻子卻逼死了親生的兒子
這對於高宗來說是很大的打擊

對於武大娘來說,她已經感覺到身邊至親男子對她的背叛與抵抗
此後的她在處置親人、尤其是男性親人上,也顯得格外殘酷
包括逼李賢自殺、鞭殺李賢的兒子、將李顯放逐不給予特殊待遇、
將女婿薛紹餓死、幽禁幼子李旦、逼李顯親手殺死長子重潤跟女婿等等
這跟她在之前與兒女們和樂相處的形象完全是兩回事
對於娘家的姪子們
武大娘倒是沒這麼殘忍,大約是他們一直都是順從她的關係

在對待官員與其他皇族上
武大娘對於背叛與抵抗也特別地敏感
而這種敏感逐漸變成一種偏執的善變
她的確提拔了不少有才華的人
但是這些人最後卻都倒戈到李唐皇族那一邊去
當然是看準了武大娘快死了才搞政變
但是這與一般男性帝王被政變的狀況是不一樣的

武大娘確實有女人少見的才幹與果斷
但是她也有加強一百萬倍的揮霍善變暴躁與不安全感
這造成了在她掌權後
唐帝國一直在吸收超量的支出
包括了明堂、武老爹老娘的陵寢、乾陵、恭陵、白馬坂大佛
還有全國的大雲寺等等
光是白馬坂大佛剛開始備料的一年

就已經耗費了一億緡
為了支應開銷,她也一直想要增稅
這對於大部分的官員來說是一項很容易遭到民怨的不智之舉
但是堅持反對卻無法阻擋女皇亂花錢的慾望
此外,無數的民工因為政府不想花錢所以被強迫繼續留下來做免錢的勞工
造成她雖然建設了宏大的洛陽城
卻也得罪了洛陽週邊的百姓

而後又一直在與吐蕃打個不停
這些戰爭掏空了關隴的整體實力
雖然有婁師德郭元振這些能幹的將領搞屯田讓朝廷不需要煩惱軍糧
但是三年三年又三年打了十年還沒打完
搶不到錢搶不到糧也搶不到娘們的狀況下
關隴地區對於武大娘的怨恨
轉變成對李唐皇室的懷念
也才會出現武三思出來募兵門可羅雀
被關了十幾年的李顯一出來就秒殺擠爆
在這種民氣可用的狀況下
宰相班底才敢鋌而走險,先幹了再說

當武大娘發現被政變時
她環顧四周,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她提拔出來的人
而這些男性官僚面對她的指責有些雖然面有慚色

在之後也都繼續敬重她
只是李唐皇室復辟已經是一個不可挽回的大勢

那麼這些官員難道是不感激武則天的提拔嗎?
難道他們還是一直抱持著男女之見嗎?
我認為不是的
事實上所有檯面上的皇位繼承人都是男性
太平公主從一開始就沒有要競爭皇位的意思
這些官員之所以窩裡反,不支持武家人
不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對李家的懷念
(其實李顯也沒比武三思聰明到哪裡去)
主要在於武大娘一直以來給這些官員一種不安全感
如果仔細看武大娘時代的宰相
我記得沒有一人能撐三年
她的恩德給得快去得也快
這種如閃電霹靂中樂透一樣的恩德是不長久的
也許存在著感激,卻沒有"忠誠"
唐代的其他男性帝王都有他們深深倚賴的朝臣
但是武則天除了早期倚賴的許敬宗之外
在她正式攝政之後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終
那位被稱為四時仕宦的傅遊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即使是稱為國老的狄仁杰,也是幾度被貶謫
酷吏如此、良臣如此、小人如此、君子亦如此

在這種無法被君主信任也無法信任君主的狀況下
這些官僚也發現原本的三省制被善變易怒的女皇搞得亂七八糟
清官濁官的分野被打破了
銓選晉升的制度也被太多的例外弄得漏洞百出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一種用人的彈性
但是從長遠來說,太多的例外對於一個國家的穩定與和諧是有害的
武大娘的姪子們與她一樣善變而且更加貪婪
神龍政變中,一票長青組七八十歲的老宰相卯起來造反
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讓朝政回到正軌
不再隨著君主的喜好而舉國翻騰

所以說,武大娘的失敗與崛起與男性君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所有臨朝稱制的太后中
能夠善始善終而且贏得美名的人
都是培養人才、賦予信任與期許
換言之,臨朝太后可以剛強如男子
但是在培育自己的勢力上
她們大多展現出屬於女性的溫柔與和藹
即使凶狠如呂后
她對她手下的親信也是袒護到底
遼國的蕭綽太后也是如此
更別說差點成為武大娘第二的劉娥
她更是在這點上做得超越呂武

最後就連不是親生的仁宗都服了她比親娘還親

關於武大娘的事情大概是這樣
抱歉我說得有點囉唆
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

這時候就該配這首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鎮長 的頭像
    鎮長

    鎮長的選民服務處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