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介紹或者是解說《世說新語》的書,市面上也是多如過江之鯽。個人看上這本《世說俗談》的原因,除了久聞作者劉勃之名外,還有試讀之後深得我心。其實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並非是純介紹或者是解說《世說新語》,而是作者個人對「有登場在《世說新語》之中的人物」的雜談與評論。這類書感覺是蠻吃腦波的,如果跟作者頻率有合,就會喜歡,不過人覺得劉勃的文筆甚佳,評論也很有見地,應該是會有廣大讀者。
讓我決定買這本書的地方,是劉勃在評論曹丕一段中的前後轉折。在整篇文章接近尾聲時引了一段陳壽對魏文帝的評價:「如果德行再高一點就是千古名君」,看起來似乎定了調,但接著又說了一段故事:「建安七子王粲的葬禮上,曹丕以故世者生前喜歡聽驢叫,請在座眾人離去之前都模仿一聲。」感覺似乎他又很有人情味,但接著作者又急轉直下,尖銳的提了另外一個故事:「當曹操滯留漢中,關羽北伐時,鄴都爆發一場政變,留守的曹丕強硬鎮壓,王粲的兩個兒子也都涉入其中,被一同處死。之後曹操回來,聽聞此事,嘆了一口氣說:“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此時,劉勃淡淡地寫了一句:「若死後有知,他年曹丕與王粲泉下相逢,能再做一聲驢鳴否?」
個人相當喜歡這句話語中的「罵人不帶髒字」的高明。
此外,作者有時候也挺幽默的。談到王衍,他常被評論是「清談誤國」,因為此人身居高位,卻不可負起重責大任,整天只會空口說白話,天下大亂,他絕不無辜。劉勃話鋒一轉,又寫道:但,反過來說,要被評論為「清談誤國」,首先也得有點斤兩,要是以後太愛閒聊被人家這樣指著鼻子唸,千萬不要覺得被冒犯,那肯定跟你無關,此時只要回一句“不敢當”就好。
看到這段,我的嘴角不禁揚了揚。
諸如此類的橋段,在本書之中屢見不鮮。而我另外一點激賞的是,劉勃引用了不少《世說新語》以外的材料來做註解;對於史料中的矛盾處理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套史觀,很值得學習。
總之,這本書個人是幾乎手不釋卷的看完了。劉勃的作品不少,之前還有一些春秋戰國的,但在中國發售似乎都是採取特殊通路專賣的方式,台灣購入不易,殊為可惜。要是有出版社能夠看上引進,應該是讀者的福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