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序言:

戊戍政變=這場發生在西元1898年9月21日(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當清德宗光緒帝正雷厲風行的推行新政時,隱居頤和園的慈禧太后忽然出面訓政,囚德宗而捕殺六君子。歷史上皆記載此次政變,出自於譚嗣同密訪袁世凱,要求他派兵為頤和園挾持慈禧太后,而袁反而向榮祿密告,方才引發這場政變。
高陽在文章中指出,戊戍政變實際上並非如上述一般史實,而是另有內幕:
1.這是場極大的陰謀,即使在事情二三十年後,許多當事人在政壇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保持沉默,或是著書抹黑,因此,了解內幕的人,也不敢揭發。
2.記載事件的人對於背景了解不足,以訛傳訛使真相更混亂。
3.國際上錯誤的報告,反而被認為是正確的消息。如榮祿在陰曆八月十二之前都一直在天津,日本情報人員卻誤報榮祿在八月初曾進京。
4.李鴻章在德國佔領膠州灣事件中,有出賣國家利益的地方,近年方才被發覺,這是引發政變的一關鍵。
5.很多人都忽略了當時在野的翁同龢。
6.袁世凱的戊戍日記是當時他迫於現實不得不做的偽證。因為以當時袁世凱的立場,要殺榮祿,劫持慈禧太后,簡直是天方夜譚。譚嗣同除非瘋了,不然不可能有此提案!(伊達楓按:然我看一些著作描述這段的時候,都說當時德宗已經陷於困境,譚嗣同受密詔,已經處於神經質的狀態,不知可信否?)

壹:導火線
甲午戰爭後的產物,就是戊戍政變。這場大敗,清朝引之為奇恥大辱,朝野上下無不希望雪恨。但手段跟路線,則有兩種。
第一種是自力自強,以德宗為主的帝派,首領為翁同龢跟張蔭桓。
第二種是主張以夷制夷,以慈禧太后為主,是為后黨,領袖是李鴻章。但是李在跟俄國交涉中中了圈套且被賄賂,甲午戰爭後也逐漸退出政權中心。翁同龢在帝后政權轉移中以帝師身分成為官僚領袖,但是他有許多地方逐漸引發慈禧太后的厭惡:第一,太順著德宗,不能輔之以正;二,不切實際,愛唱高調(伊達楓按:就是電視劇滿末那個愛打嘴砲的嘴臉啦!太后英明~);三,缺乏知人之明,會引進危險人物。由於母子失和,所以約在甲午戰爭前夕,慈禧太后一度大力干涉政務。最後德宗向慈禧太后攤牌,說要嘛就妳全收回,不然就放手讓我幹。慈禧太后讓步,而光緒給的保證是絕對尊重太后意見。因此,光緒二十年後,翁同龢、恭王先後入主,李鴻章等人淡出政壇。

貳:李鴻章跟翁同龢
翁同龢主政後,引張蔭桓為左右手,擔任總署大臣實際權力跟軍機處大臣同等重要。而李鴻章在遊歷各國並與俄國簽定密約回來後,聲望在國際已經是連恭王都要容忍他插口的地步,事實上他也身為總理大臣。
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德國跟俄國聯手,企圖侵占膠州灣跟旅順。翁同龢跟張蔭桓識破這個計畫,命李鴻章讓俄國無法介入。沒想到李鴻章卻火上加油,反而讓英國也趁機撈了一筆,賺走威海衛(伊達楓按:其心可誅矣!)。由於李鴻章跟俄國大使小動作太多,於是翁張二人決定奏請德宗禁止李插手此事,而恭王不願讓李太難堪,翁又沒有堅持,事情雖不了了之,卻使李跟翁張勢如水火。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十日,恭王薨,厚葬。盛傳恭王臨死,密諫太后翁同龢不可大用,翁與恭王關係深厚,因此深得慈禧太后之心。因此兩人雖然曾如水火,但恭王死後慈禧太后卻對恭王讚不絕口。
四月二十七日,翁同龢生日,慈禧太后卻在這天要德宗開翁同龢缺,命他回家吃自己。這難免是后派的在慈禧太后旁嘀咕的結果,但后派人士強調的是翁同龢引用康有為,兩人關係密切,將會為禍不小。
那麼,兩人的關係是否否真的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翁同龢是個謹守禮法的人,雖然他曾因愛才本性而提拔康有為,但是康的狂妄自大,實在跟翁格格不入。再者,這也可能是康想藉翁的帝師名聲,又或者是翁的政敵之誣陷。(伊達楓按:高陽原文言康有為有被舊派收買,陷害翁同龢的嫌疑。)
問題是,以德宗跟翁同龢關係,何以此次光緒如此溫順不為之抗爭?

參:新政與新政府
一個合理的推測,那就是慈禧太后以施行新政為條件,交換罷免翁同龢。德宗也只好暫時先接受了。
因此自四月二十八日起的所有新政,慈禧太后雖不滿,但都沒有干涉。(伊達楓按:作壁上觀,等德宗搞的天怒人怨再出來順勢收拾人心~:P)在這段期間,既得利益者全都結成一個反對陣線,其中的首腦,不是天津的榮祿,而是翁同龢一手引入閣的剛毅(伊達楓按:這翁大砲實在沒眼光到爆)
到了七月初,德宗腳步站穩了後,新政府似乎有誕生的跡象。雖然後來還是胎死腹中,但根據翁同龢的日記中暗示,極有可能是張蔭桓主內,翁同龢主外來領導。

肆:政變考實
以剛毅為首的守舊派,想策動慈禧太后復出。但太后不為所動,因為一來,罷免翁同龢後,外有榮祿掌京師,軍權在握,不需擔心;而且在罷免翁同龢的當天,還發表了任用各級高官都要先謁見太后的諭旨,保留了一定的人事考核權,可以防備危險人物入朝。再者,德宗還三五天去面見太后,報告新政事宜以示尊重。
此時獨得慈禧太后信賴的,只有榮祿。因此要勸太后復出,只有榮祿辦的到。但剛毅知道,讓榮祿出手最後入閣掌權的就不會是自己,因此不曾打這個算盤。熱中於勸榮祿出馬的是一個監察御史叫楊崇伊的,他跟李鴻章是親家。曾不斷的去勸榮祿,但此時榮祿暗想太后年高倦動,自己官拜宰相軍權在握,並不稀罕入朝當軍機。
七月二十日出現了一個變數,那就是李鴻章連在總署的最後一個職位都丟了。
而同時,翁同龢去了江西,隨時準備入朝復官;另一方面,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啟程訪華,盛傳德宗將重用伊藤,而實際上也有人做此建議。(伊達楓按:過去從不曾在教科書上看過此段說。)如果用伊藤,對李的聲望打擊很大;而翁、張主政,必定揪出他在膠州、旅順案的責任問題,李鴻章到時候非身敗名裂的自殺不可。
因此楊崇伊的活動更加頻繁了。在到處碰壁的結果,又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那就是七月二十九日,袁世凱奉召入京。其實袁入召的目的,是因為他請徐世昌在京內替他買通升官的推薦。而當時譚嗣同為了替德宗培養可用的兵力,主張提拔袁,因此袁原本買通是升從二品,改升為正二品侍郎候補。由於袁世凱入京,加上譚嗣同夜訪,剛毅跟楊崇伊想到了條妙計,那就是散佈謠言,說譚嗣同陰謀策反袁世凱,帶兵包圍頤和園挾持太后。但這個說法,只能唬唬外行,騙不了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慈禧太后,因此,他們又有第二計:那就是說康有為跟張蔭桓已經跟伊藤博文溝通過了,要利用在海外的日本軍艦,派兵進京挾持太后;而伊藤博文提出的條件是需要德宗當面提出方可執行。(伊達楓按:這個計策也是破綻百出,但當時慈禧太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袁世凱有榮祿在,慈禧太后根本不怕,但是日本軍艦方面,有先前清朝扣押朝鮮大院君的前例在,她老人家卻不能不防。
八月初三,慈禧太后知道此一“密謀”後,為了證實,決心在八月初五出奇不意的出席德宗接見伊藤博文的宴會。這項計畫,知道的人極少,康有為即是其中一個。
高陽提出康有為在自編年譜中撒了謊,隱瞞自己是因為有人通風報信,方可順利逃脫之事,質疑康乃反新政的奸細。(伊達楓按:這段我有疑惑就是,記得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中說康有為之所以能免禍,是出自於德宗預知新政將敗,故先命康前往上海辦報。高陽的質疑未免太駭人聽聞了吧)
德宗與伊藤博文會面當天,因為張蔭桓跟伊藤握手言歡,又用英文交談,引發慈禧太后的疑竇,終於決心出山訓政。

伍:資料研判
高陽詳細列明了政變後數日爆發的事件表,在此不一一收錄,請自行查閱。
他所做的結論為:
1.康有為在八月初五上午十點就已經知道慈禧太后有可能復出,所以預先前往天津等候消息。康有為雖自稱有密詔,但高陽指出那是康自稱而非真實。實際上他並非奉命出京而是私自潛行。
2.剛毅所設的陰謀,乃是一種羅織入罪,經不起對質。因此,政變後三日譚嗣同方被捕。因為剛毅還沒確認康有為是否順利逃脫,否則兩下對質,陰謀勢必破碎。
3.八月初十,德宗稱病徵醫,乃是端王謀圖大位,勾結剛毅等人。慈禧太后見情勢嚴重,忙令榮祿入主軍機,袁世凱署理直督,大出剛毅意料之外。此時他對於戊戍六君子已經陷於擒虎容易放虎難的困境。
4.到此為止,慈禧太后仍然不知道剛毅的陰謀,因此下令讓那些對戊戍六君子有好感的大臣,以榮祿為奧援,主持會審。這個案子經不起審,剛毅唯恐事洩,連忙下辣手殺光六君子。
只是此案為冤獄,天下皆知,如果沒有好的藉口,豈能堵天下悠悠之口?於是剛毅必須坐實譚嗣同陰謀挾持太后的藉口,而這個案子唯一能做為證人的,只剩下袁世凱一人。因此,剛毅以“糾結亂黨”名義威脅袁世凱作偽證。至於慈禧太后那邊,剛毅則以不殺此六人不足以顯示太后復出的藉口,讓慈禧太后有口難言只好隱忍了。

陸:戊戍日記
高陽引袁世凱的戊戍日記,此書乃是袁世凱在當時為了自保,也是為了避免日後有人追究案子,而力澄自己保皇之心而做的偽證。
此外,康有為在自編年譜中承認自己曾囑咐譚嗣同,密謀袁世凱挾持太后。但是後來兩宮崩,戴灃攝政後,他卻上書攻擊袁世凱無端捏造頤和園包圍陰謀,自相矛盾。啟人疑竇!康有為明明是剛毅放走,當然,剛毅在太后面前自然也說是德宗搞的鬼,而康也必定呼應這個說法。這些都是高陽提出質疑康有為的地方。


總結論:
整個戊戍政變牽扯甚廣,人物複雜。后黨跟帝黨互相爭權,后黨利益不同,但都希望慈禧太后能夠再復出訓政。而能夠促成這件事情的只有榮祿,只是當時榮祿也沒有這個心意。
而新政步伐越來越大,受到威脅的有李鴻章、跟翁同龢有隙的剛毅兩人。他們為了阻止翁同龢復出,只有讓西太后再次訓政,但要再次訓政理由必須堅定,否則必定引發支持新政的國際干涉。於是剛毅設計了兩個“陰謀計畫”,內外夾攻,配合著正巧伊藤博文來訪,逐步引君入甕,然後又殺人滅口,逼唯一的證人作偽,使計畫幾乎天衣無縫。而西太后跟伊藤博文則成為剛毅傀儡,反而變成這場政變的被利用者了。




=========================================================================

伊達楓按:高陽這篇文章真的是令我十分震驚,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不過他提出的
許多地方還真是我聞所未聞,不知諸為前輩是否有何高見?
這篇文章我節錄很多,詳細還是翻閱原文為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鎮長 的頭像
    鎮長

    鎮長的選民服務處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