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位金庸迷,應該或多或少有機會聽過,或自己想過一個問題:「單手的楊過要怎麼剪指甲?」我們的作者吳鈎顯然對於回答這些問題有興趣,所以寫了這本書。他是很正經八百的回答這些疑惑,所以這是一部嚴肅的古代私人生活史,也是我買它的理由。
吳鈎的著作甚豐,對他有點了解的應該都知道,按照中國的用語,就是一個「宋吹」。在他筆下,宋朝無疑是中國史上最輝煌,文明最興盛,最「近代」的時代。在這本書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
如果是位金庸迷,應該或多或少有機會聽過,或自己想過一個問題:「單手的楊過要怎麼剪指甲?」我們的作者吳鈎顯然對於回答這些問題有興趣,所以寫了這本書。他是很正經八百的回答這些疑惑,所以這是一部嚴肅的古代私人生活史,也是我買它的理由。
吳鈎的著作甚豐,對他有點了解的應該都知道,按照中國的用語,就是一個「宋吹」。在他筆下,宋朝無疑是中國史上最輝煌,文明最興盛,最「近代」的時代。在這本書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
我不知道對一位頗有點歷史常識美國人來說,談到二戰,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珍珠港?諾曼第?不過我猜肯定有中途島吧。這場仗常被冠以什麼「奇蹟」、「不可思議」之類的形容詞,描述成一場驚心動魄大逆轉的決定性會戰。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逐漸冷靜下來之後,也就漸漸地更能審慎地觀察以及重新評價。並不是說要否決中途島之戰的重要性,事實上,以國力的差距而言,即使輸了這場戰役,美國也未必會輸掉這場戰爭。然而,以足球比賽來作比喻,對於落後一方來說,以二比零跟二比一兩種不同比分進入下半場,對球員士氣跟壓力是不可一概而論的;美國當時太需要一場重大的勝利來挽救民心了,它讓華盛頓能夠繼續堅持「歐洲優先」的戰略,也讓軍隊的自信心能夠以所恢復。
此外,這場戰役也不再被那麼被視為一種「奇蹟」。確實,正如一句歌詞中說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美國在戰前的工業基礎與軍事力量,還有在這場戰役前的準備,才是造就「奇蹟」發生的根本。現實終究是不存在神明,不可能憑空就有一些幸運的事發生。
這個標題是借用的。XD
當年我也是金庸群俠傳的粉絲,後來各種改版MOD也是玩的不亦樂乎。
不過出於某些原因,後來一些什麼武林群俠傳什麼都沒玩到,一直到最近玩了大俠立志傳之後,我才開始回頭去搜河洛的遊戲來重溫。
之前趁著夏特一口氣河洛群俠傳、俠客風雲錄跟前傳都買了(某些爛尾的就算了),然後最近終於玩完了一套。
老婆推薦看的。
寫的不錯,作者看的出來做了很多功課,連環殺手,女性的母親議題等。
以一部懸疑小說來說,節奏掌握的相當流暢,文筆也很ok。
上次有一部作品怎麼也看不下去後,才赫然發現原來也是有讀者跟作家的寫法風格相性問題的。
怎麼說呢,感覺很像把古代的法醫學吹的太高了。
不過做為小說還是不錯的,至少是不會無聊。
結局倒是,嗯,如果早點去查某個歷史人物的結局的話,就已經預先被「暴雷」了。
劇情明顯的還有後續的伏筆,只是這麼多年了似乎還沒看到?
一段時日沒有關注羅馬史的新書,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的這本《羅馬皇帝》上市時,是有些詫異的。自從看過她的紀錄片跟《SPQR》後,基本上她關於羅馬史的作品只要不是太偏藝術的,我都會購買 (例如聯經那本《十二凱撒》),繁簡書市對她的作品,引進的也是相當的多了。
本書書名雖為《羅馬皇帝》,但它並非個別或者某幾位的傳記。畢爾德的這部作品,是要向讀者分析:何謂「羅馬皇帝」。其實,因為「皇帝」這個譯名的關係,中文使用者似乎容易望文生義,對這個身分有著一種混淆與誤解。正確地來說,「羅馬皇帝」的地位與頭銜,還有權力基礎等,跟中國那種有傳統理論與社會體系加持而穩如泰山的「皇帝」相比,是處於一種持續變化形態的狀況。由凱撒跟奧古斯都打造的個人獨裁與專制體,要持續兩三百年後,在戴克里先/君士坦丁手上發展為成熟體,真正的完全體則是後人稱之為拜占庭的時代了。畢爾德這次的主題,則是「前半段」時期的羅馬皇帝,也就是從奧古斯都開始,到塞維魯王朝結束為止。選擇這個時段,一來是史料跟考古等相對充分,二來是正如前面所述的,這是一個同性質的草創發展期,往後一點又是另外一個時代了。奧古斯都的統治時代跟君士坦丁是不可以同一而論的。
2022年初,當全球還在為了疫情肆虐而掙扎的時候,在遙遠的東歐,一場軍事衝突在絕大多數人的詫異之中爆發。會如此說,是因為當初儘管美國情報部門言之鑿鑿的警告,依然有許多人認為普丁不可能如此「失去理智」的公然挑戰既有的秩序。當然了,聖意豈是爾等小民可以妄自揣度,個人就是被打腫臉的其中一位。
儘管如此,這場戰爭對於處於遙遠一端的台灣人來說,似乎還是不夠「切身」,但當時確實有不少陰謀論說:「普丁一旦得手,台海就是下一個挑戰」,這或許是有幾分道理的,回顧歷史,希特勒不就是一再得寸進尺才最終挑起世界大戰的嗎?反正,最後沒有發生總算是幸運,對台灣跟世界都是如此。
忘記是怎麼發現這套《武林舊事》了,大概是看到PTT的網友提起,然後瀏覽完介紹跟覺得書封漂亮就去借來拜讀。閱讀的時程有點拖到,主要是剛好這段期間著名的武俠遊戲「活俠傳」發售,然後我又分心去看韓式中華武俠漫畫,這兩件事情也影響了我對這套書的觀感。
賴魅客這部作品之前好像是連載了很久才收尾,這個我不清楚,但感覺他其實架構應該一開始就已經決定好了,雖然看網路其他人的評論對結局很不滿。《武林舊事》的開局還算吸引人,試劍大會算是很有新意,結局是俗套了點,也讓我想起了古龍的那個「決戰紫禁之巔」,反正至少有說完。這年頭啊,能不爛尾的作者都要先加個分。
開場先說一下,雖然這本書有不少附圖,但就是沒半張地圖,屌!我是明白中國的地圖政策非常的讓編輯煩躁啦。不過這種主題的書一張都沒有也是挑戰讀者的基礎水平。
英格蘭的古代史也是某種程度上也很多是傳說,比如羅馬時代的布丁卡,後羅馬的亞瑟王等等。這本書的作者也是帶著大家看看考古資料,講講一些研究報告跟考據一下傳說。但是因為說的很通俗,感覺應該是配合紀錄片寫的。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看看。
不過簡體書市最近關於這個主題的作品可選擇性也變多了,最近有一本《盎格魯‧薩克遜人》(一堆地圖,良心啊),還有一套《企鵝英國史》,喜歡這主題的真是有福氣啊。
我有時候在思考著,那些搞政治的是否真的有需要了解政治思想/哲學史。觀乎時事,國會諸公看來多學幾套防身術或演員技巧可能實在點。不過我輩自己有興趣搞研究的,特別是學史的,還是要了解一下比較好。畢竟政治思想/哲學是當時的知識菁英對於社會應當要如何運轉的意見與討論,是否真的對現況產生影響,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既然得以傳世,那麼代表著必然有人願意關注與傾聽,就有研究的價值。
幾年前個人看過一套《論政治》,作者阿蘭‧瑞安(Alan Ryan)寫的很好,他用相當高可讀性的文筆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脈絡通述了一遍,當時我受益很多。其實這類主題可選擇的書真的不少,著名的學者福山幾年前時報也引進了他的作品,最近(2024)也有一套新書問世;相對來說,中國的政治思想史感覺反而略顯貧乏。也因此,韓國學者金英敏的這本《政治學家寫給所有人的中國史》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其實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有點誤導性,不過考慮到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好像可以理解編輯的考量點在哪。
之前就曾聽聞說古龍早年是學金庸的,後來走出自己的道路,又開始挑戰自我不斷換風格。我相信這評論。目前看他三套書:《陸小鳳傳奇》、《歡樂英雄》跟《絕代雙驕》,都可以看出差異。當初找到的文章推薦古龍小說的閱讀優先順序,把這套放在中段,現在我是可以理解的。要是當初我直奔《絕代雙驕》,後面的很多書可能會看不下去或很痛苦吧。
《絕代雙驕》算是古龍比較符合當年的「新武俠」路線的作品,不像陸小鳳、楚留香那種推理風,或者是《歡樂英雄》的勸世風。故事走「王道」路線,中規中矩,大圓滿,看官們要的歡樂、武俠、悲喜等要素都來上一回,滿足了大家的浪漫夢。(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浪漫童話) 這邊我又想扯一下鄭丰,她的處女作《天觀雙俠》的靈感是從《絕代雙驕》來的吧,那個趙觀就是江小魚加上花無缺的對女性溫柔人格,凌昊天則保持了後者的純情男跟正人君子特性,太明顯了。還有古龍那種美女滿街跑的,好像她也學去了。
前陣子發表本書作者鄭丰的處女作《天觀雙俠》心得時,一些讀者同好的反饋說「她的書我看一半就棄了」、「真佩服你看得下去」…之類的。坦白說,個人是覺得沒那麼誇張,還願意再給作者一次機會。跟《綾羅歌》這本最新作相比,「前者還看得出是一位生澀作家嘗試撰寫的傳統新武俠小說,後者就是其文筆成熟之後的自我放飛之作」了。
我承認我是很順的就一口氣把四本都看完了,但是掩上尾頁之後,我第一個想法是:「沒了?就這樣?」
不知道從啥時開始,就一直有個「第七艦隊」是美國最強武力的代表的印象,可能是小時候看高屋良樹的《強殖裝甲》(知道這漫畫的都代表有點年紀了)中劇情一段,反派組織克諾斯征服地球時,第七艦隊的全滅代表人類文明的全面淪陷吧。基於現實,日本漫畫家有此印象也不意外啦。畢竟這支代表美國在西太平洋利益的艦隊就長年駐紮於橫須賀。
這支艦隊跟台灣也息息相關,如果不是韓戰導致美國決心介入,並派遣第七艦隊長年巡弋,歷史早已然不同走向。而現在與未來,可以想見仍將持續影響本島的命運。因此,了解一下這支艦隊的來龍去脈,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個系列是昔日辦過溫世仁武俠小說獎的明日工作室出版的作品。
我在圖書館偶然看到,就順手借回來,事前沒做過什麼功課。
《連城脆》由三篇短篇故事構成,首篇與書同名。故事內容就是莎士比亞那種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的悲劇。亮點大概就是敘事手法跟張力掌握的還行,還有點有吸引人讀下去的感覺。
第二篇是作者另外一部長篇《三京畫本》的後傳,因為沒看過怕接不下去,跳過了。
這是我讀的古龍小說的第二部。
之前做功課的時候,推薦的網友說:要是你覺得人生苦悶,快活不下去了,別急,先試著讀讀這本。
我尋思著是怎樣,古龍開始寫勸世文了?
好吧,看完之後感覺,大概就像當年看《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那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