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說來讀讀英文版,果然中譯出後就果斷放棄了....XD

推荐 趁著《羅馬第一人》順便看下去,中規中距的作品,凱撒太難寫出什麼新意了。不過戈沃茲西在戰爭的描述上比較出色,這是他的優點。華文圈中這本還是可以推薦的。譯者陸大鵬很出色的完成了他的工作。(官腔)

不過作者還有寫一本《奧古斯都》我就沒辦法買了。讀過塞姆的《羅馬革命》後,要超出他的討論太難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Colleen McCullough 大家會想起的應該是《刺鳥》(大陸譯《荊棘鳥》)這本小說,不過我對她的認識則是另外一部長篇《Masters of Rome》。這是作者以羅馬共和末為背景所撰寫的七部曲,從馬略、蘇拉的崛起到安東尼與克里奧佩脫拉的死為止,本書是其第一本,譯成《羅馬第一人》(The First Man in Rome)

我認為,如果選對劇本,要把一篇故事寫精彩好看不算難,但它頂多就是“有歷史背景”的小說。想讓作品變成人人稱道的經典歷史小說,就不容易了。蘊含哲理教益之類的未必,但充分掌握時代背景卻是絕對的,一部好的經典,是能夠透過文字讓讀者貼近過往的世界,比起冰冷的一般學術著作更親切的感受到已逝的人事物,才是它該扮演的橋梁。舉個例子,《哈德良回憶錄》就曾得到著名的英國羅馬史家 Ronald Syme用一言替她蓋棺定論:「這不是歷史小說(historical fiction)而是虛擬的歷史(fiction history),與《奧古斯都史》類似。」我認為Colleen的《羅馬第一人》至少是無不及之處了。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開始會注意到這本是因為博客來的介紹,後來中信引進時看到現貨,確實被精美的設計吸引到(雖然是照抄原版),翻閱了一下,覺得不錯就買了。我一直在找尋一本真正寫的通俗易懂的政治思想史,過去讀過的一些,要嘛很死板的教科書,不然就是作者太東聊西扯反而讓讀者暈頭轉向。Alan Ryan這上下兩大冊的《論政治》感覺頗有系統又沒濃厚學術味,於是決定再挑戰一次。

 

Alan Ryan是牛津大學政治學的老教授,本書號稱是他畢生研究和教學經驗的結晶,著作目的是希望能向更多人介紹過去的學者是怎樣思考“人要如何統治自身”這個命題的經過。其實作者的寫法也是一貫的套路,簡單介紹大時代,然後描述該思想者的生平,切入他的核心思想,描述其著作及影響,然後加些評論。只是Ryan不引用(偶爾會注釋重要觀點來源),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向讀者說這個“如何思考”,而不單只是“他思考了什麼”,雖然這不免混雜了許多作者自己的觀點,但Ryan在序言就強調過:「如果能吸引讀者去翻閱原典,這本書就算功德圓滿了。」所以,有興趣的讀者去做功課後回來反駁Ryan,也是作者喜聞樂見的。另外,作者最後一章也針對最近二十年人類所面臨的狀況做了點評析,他僅指出了問題,也沒能多說什麼就是。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自2015年發售以來,一直都在亞馬遜的暢銷榜上蟬聯,分數也都高居不下,令人想不注意也難。我是等到了價格比較親民的平裝版問世了,才捨得下手。Mary Beard這個名字其實在之前我就已經認識,我在Youtube上偶然看了她替BBC拍的紀錄片:“Meet the Romans”就印象深刻。之後我長期觀察本書,發現風評甚佳,於是就斗膽挑戰一次英文,幸好沒讓我失望!

 

其實,如果看過她的紀錄片,應該不難猜測出這本書的風格。而看完之後我明確的感受到《SPQR》能夠暢銷的原因,特別是在羅馬史的相關作品早就已經多如過江之鯽,能仍脫穎而出,必有其過人之處。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看虎撲討論足球的戰術時,許多人譯口同聲的介紹這本《倒轉金字塔》,雖嚮往,但英文不好,只能望書生嘆。幸好這幾年中國努力發展足球,才有機會翻譯引進。不過,書腰宣傳詞上面說那個知名主播黃健翔評此書“全中國能看懂的不超過萬人”,心想會不會太誇張,當自己一讀方知,此論確實不假。

 

顯然,《倒轉金字塔》一開始就是寫給資深球迷看的,要看此書,得對足球發展史,一些專業術語有所了解,才能對於裡面描述的理念跟舉的例子有所連結。像我這種半調子球迷,對於上古的那些“253”、“WM”、“424”等陣形根本就是一臉問號,只能走馬看花。一直到二十世紀末之後,那些熟悉並還在活躍的教練球員出現才開始有些概念。這本書翻的頗順,譯者也很盡心,不過真的沒兩下子,不要輕易上梁山。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大大的書也出夠多了,但究竟他是個怎樣的人,其實也只能霧裡看花。不過學歷史的人應該都習慣了,兩三百年前已故應該蓋棺論定的都會有人翻案,這種還在執政的,就先“看著辦”吧。日本記者峯村健司的這本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他對“二奶村”跟“習近平女兒”的採訪。

 

他一開始先從在美國的“二奶村”著手,描述一堆中共高官權貴把他們的二奶、私生子養在“敵國”的實況,還親身採訪了“月子村”,並描述當地人的不滿等,相當有趣。最後他下結論說:「雖然國家把美國當做假想敵,但我認為這些高幹權貴都把家人養在這裡,很難想像他們會同意把飛彈指向自己家人居住之處。」 最近,郭文貴說中共的那些精英都在密謀“債留中國,錢去美國”,是“竊國者”,倒也切合作者的描述。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能寺之變算是放眼世界史,都是很難找到與之性質相若,後續影響相似的事件,就算有,恐怕也屈指可數。而隨著主角織田信長的人氣高居不下,相關文學、影視、遊戲等衍生物也如雨後春筍的冒出,基本上都快變成某種疲勞轟炸了。舉個例子來說,NHK每年都會拍攝的大河劇,只要能跟這位人氣王扯上邊的,就免不了要到處“穿越”一下本能寺,彷彿人人都開了天眼通,難怪會被觀眾酸。台灣這些年,也搭上了這波順風車,國內書市關於日本戰國史的作品,跟十年前那種貧乏到只有小貓兩三隻的慘況相比,算是相當有成,雖說主要還是都跟著潮流在跑,至少不至於毫無選擇,而能夠看到一本用中文撰寫的本能寺相關研究作品問世,更是讓人欣喜不已。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台灣的高中生在校慶模仿納粹閱兵式造成了輿論一片譁然,還驚動了國際的關注;最近,也有中國遊客在德國國會前用納粹舉手禮拍照留念,然後被警察逮捕罰款。這些雖屬偶然事件,而且在歐洲其實也有所謂的“新納粹”等極端右翼組織在活動,但很明顯的,至少在當地的官方教育中,那段過往雖然不堪回首,卻明白的是被當作沉重的歷史記憶,並深刻的反省,嚴禁再次重演悲劇。而在華文圈內,關於希勒特及納粹的書籍也絕不在少數,海峽兩岸在這些年裡,就我印象中,至少每年都會有一兩本相關主題的新書問世,從納粹德國的介紹到個人的回憶錄等等不一而足。不過關於希特勒的傳記,意外的發現,似乎就相對薄弱了些。本書作者提到的四本被學界認可的經典作品:Konrad Heiden,沒有翻譯;Alan Bullock,聯經有翻譯一本跟史達林一起的比較列傳;Joachim Fest,人民文學有一本,看評論貌似節譯本;Ian Kershaw,這本有全譯,但風評頗差,而且被出版社經營的像劣質讀物,還不如記者John Toland的那部暢銷之作。這種青黃不接的情況有點微妙,但福爾克爾‧烏爾里希(Volker Ullrich)的這部書也許會帶來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孝庭先生是留美的台灣學者,在近代史領域寫了不少出色的作品,陸續譯成中文引進繁體市場。之前那本《台海‧冷戰‧蔣介石》曾引起我的注意,但因為預算不足先擺一旁,這本蒙友惠贈,於是就趕快來拜讀一下。

作者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放在外交互動,描述從抗戰後到韓戰爆發左右,國府遷台的經過,林孝庭的文筆很清晰,要點式的介紹了每個促成今天海峽兩岸態勢的關節。讀者其實還蠻容易掌握林孝庭想表示的東西。

以下是個人的要點:

1.強權政治就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台灣到底是地位未定還是“中國領土”也只是看哪個符合華府利益。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初在書訊上看到貓頭鷹要出這本《帕德嫩之謎》(The Parthenon Enigma)時,是頗為驚喜。台灣在這方面的書確實是相對少的多,看到這本最近幾年剛在歐美出版,又是頗受好評的作品能引進,翻看內容簡介後,就決定買一本回來拜讀。

 

作者Joan Breton Connelly是美國紐約大學古典學跟藝術史教授,本身也是考古學家。這本書是她在研究帕德嫩神殿後,提出的新論點。Connelly認為,一般傳統的看法:帕德嫩神廟是雅典民主的最高理讚,是希臘理性的最佳代表,只是十八世紀後的歐美學者將自己的理想投射在其上的誤解。她建議讀者應該要用“希臘人的眼睛”去觀察跟感受希臘人的文化氛圍,其實雅典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宗教”。

在書中,她先向讀者介紹了雅典的周遭自然環境,讓大家明白其影響,然後又訴說了衛城的前世今生,最後再開始借用希臘悲劇詩人歐里庇德斯的悲劇《厄瑞克透斯》殘篇,重新解讀神廟上最關鍵性的東段橫飾帶,認為這不是雅典人民在泛雅典娜節遊行後,獻給守護神雅典娜新的聖衣,而是活人祭祀的原始宗教行為,是雅典國王厄瑞克透斯無私犧牲女兒的愛國心。Connelly強調,這種集體至上,追求公益不惜一切的精神,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真諦,而不是我們拿了現代人所熟悉的制度而強加其上的那種意義。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主要是將2015年在北大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中所發表的論文集結成冊的專著,主題以討論歐亞大陸在消亡的漢王朝與西羅馬帝國所各自面臨的轉折,參加此次會議的不少都是當代史學名家,發表的論文內容也不少是我感興趣的,於是就買了一本回來拜讀。

全部總共22篇論文,長短不一,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限於興趣,我也沒有全部都詳閱。目錄可參考連結:http://0rz.tw/kib3P

這邊簡單討論一下個人覺得有意思的幾篇。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提卡之夜》,是一位生活在二世紀的羅馬語文法學家 Aulus Gellius 的讀書筆記,類似中國文人寫的如《容齋隨筆》之類的,而本書受西方古典學家重視,在於作者保留了大量的語法學的記載外,還有很多關於羅馬法,甚至是十二銅表法的敘述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軼聞史事,內容相當豐富,具研究價值。全書幾近完整的保存至今,共二十卷,這次先翻譯了五卷推出。不過我一不懂希臘、拉丁噢,二不通羅馬法,所以只能把這本書當雜記看了。

 

Aulus Gellius記載了一些有趣或頗有意義的事情,我挑幾個覺得不錯的跟大家分享: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美國學者譚凱( Nicolas Tackett )的那本《中國中古門閥大族的消亡》中譯上市後,才忽然想起之前中西推出的這本同樣是漢學家的姜士彬的這本《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被我放在老家很久,趕快拿出來翻閱。本書的篇幅不大,作者自述也只是想要在“世家大族在唐宋之際消亡”這個長期被忽略的議題上起個頭,算是一本啟蒙讀物。

1.作者使用了“寡頭”這個詞,並不是西方政治史上的那種意義上的寡頭( oligarch),他是用來指代我們常見的“世家、大族、門閥”等,表述魏晉隋唐時對於統治最高階集的壟斷。同時,他又定義了“士”這個詞;姜士彬認為,古代中國雖然對於“士”並沒有法律上的規範跟定義,但在社會上,人們會對於有出仕過的讀書人及其子孫保持敬意,給予特權。中國政治跟其他文明最大的差別就是這種士大夫-官僚的統治與對社會的滲透,他們跟最高頂端的皇室達成了利益的共享,互相給予支持,並利用政策壟斷。

2.跟宋代以後的宗族以後共同財產、祠堂等維繫不同,中古時期的門閥大族倚靠在地方的財富權勢,並編寫族譜來劃定自己的階級身分,這在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沒有中斷。地方與世族的連結尤其重要,郡望是一個家族發源地,這是不能輕易割捨的。

3.進入統一帝國後,雖然科舉施行開始改變魏晉以來的壟斷式的選官制度,但這段改變是漫長的,世家大族在這之中依然占盡優勢。尤其是國家開始掌握對世家大族的相對主動權:透過選官任命,長期沒有出仕,任何大族也經不起打擊而沒落,國家也有能力剝奪其身分。這個不明顯但影響深遠的改變,讓這個階級不再能像以前那樣呼風喚雨。但對於其消亡,姜士彬並沒有全面下結論,他只提出了除了前述改變外,還有藩鎮對世族財產的剝奪,印刷術的盛行讓知識普遍化結束了壟斷,族譜在戰亂的散佚等,都讓宋朝以後,不復見過去的世家大族,儘管其子孫或許還有些仍能見於史籍之中。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可以跟《古代的民主與現代的民主》這本一起讀。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其實出了一段時間了,最近才有空看。

J.B.Bury比較經典的是他的晚期羅馬史,吉林圖書先出這本有點讓人意外,好消息是其實也有在著手。《希臘史》是他寫的一本教科書,雖然看起來像是外行人亂入,不過卻得到了好評,至今經過多次修訂後,仍是推薦讀物。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