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00.jpg  

今天看到本期《TIME》的封面標題時,我忍不住笑了。封面標題提到的也蠻多我之前有講到的事情。

 

 

時代週刊為了銷售量,下藥難免重一點,更何況類似這之類的標題其實也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德國史學大師斯賓格勒的經典名著《西方的沒落》,文化史大師巴森的《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都是類似的大作。西方人自認為最美好的時代是在十九世紀末到一戰前的那段時光;在彼時,歐洲是世界的中心,是人類一切的泉源,所有的事情都只會進步,生活會越來越美好,最後邁向一個終極境界。

然而,1914年那年秋天的一聲砲火,打碎了所有夢想。從此人們不再相信未來,經歷了兩次大戰之間的迷走,法西斯、屠殺,然後是極端的意識形態對立。美國上個世紀的後半主導了這個世界,但此一淵源於歐洲,可說是其文明之子的新帝國,人們看不到過去那種光輝璀璨,有的只是消費型資本主義背後的浮華腐敗。

於是歐洲人開始記取過去的教訓,企圖走出自己的路。從法德和解開始,經濟上的合作帶動政治上的統一,自羅馬帝國以降,查理曼、查理五世、路易十四到拿破崙等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終於在共識中前進。過去的左右派意識形態之爭,也在一種調和了濃濃的社會主義政策下的資本主義,不左不右的新道路中展現出“領先”的姿態。反省了納粹的大屠殺,歐洲人努力地強調多元文化,重視人權法治,並努力的將之推廣到世界各地。他們企圖在冷戰後,以不同的方式奪回過去曾經的中心。

 

然而,這一切都在最近這一兩年中逐漸破產。


高度的福利政策背後,是赤字跟債務,嚴重的失業率跟低競爭力,讓除了日耳曼人之外,包括最老牌的工業國大不列顛,也陷入經濟不景氣而引發的騷亂之中。挪威的恐怖行動,徹底標明了多元文化的失敗,極端的民族主義正在抬頭,過去基督教跟伊斯蘭教的對立隱隱的流動中,希特勒的陰影仍然揮之不散;講究人權的背後是,導致背負了二十幾條人命的人,只要花十四年就又是一條好漢,比起中國傳統俗諺還少了四年,不知道在斯堪的那維亞心中是否仍堅持自己的選擇無誤?最後的一切終將變成對於歐盟最大的挑戰,德國不可能繼續獨善其身,終究是要面對眾多的棘手難題,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恐怕也不是梅克爾能夠決定。

 

不過,絕對沒有人樂意見到歐洲的崩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鎮長 的頭像
    鎮長

    鎮長的選民服務處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