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3965887-1_w_5

 

 

說真的,還是猜不太透上海三聯的賣書策略,上次那本《中世紀的人們》是這樣,這本《伯里克利》也是,不宣傳,也不給什麼資料,出了就擺在那邊等伯樂,是嫌錢太多嗎?還是是因為有政府資金就沒差....但有心的讀者是可以碰碰運氣啦,這套“經典人文書庫”真的頗多冷門但有用的好書,翻譯品質就聽天由命吧!

《伯里克利:偉人考驗下的雅典民主》,作者是法國學者Vincent Azoulay,這邊可以感受到跨語言的問題,資料還真難找。稍微看一下,是一位年輕的古典學者,主修古代政治學、色諾芬等,本書是他頗著名的作品,有被譯為英文。中文譯本則是按照法文轉譯過來的。

auton84  

 

這本著作跟一般的大眾傳記不同,作者旨在分析探討伯里克利,而非單純陳述其人生,是我最欣賞的部分。首先,本書分為兩部分,前半段按照不同的題目,作者詳細向讀者剖析傳主的事業、人格、在歷史上的影響等,非常有其獨到見解;後半段更特別,Azoulay告訴我們伯里克利這一兩千年來人們是怎樣看待他的,相當有意思。

作者分析後的伯里克利給我的感覺是一個走上鋼索上的權力者,表面很強大,但其實也隨時就可能失去一切。他跟同時代的僭主及晚一點羅馬皇帝相差甚遠,遑論後世的獨裁者。伯里克利的權力是建立在他憑著絕妙修辭術的口才贏得的平民支持跟辛苦建立的戰功之上。但前者我們都知道,被勒龐稱之為“烏合之眾”的人民翻臉跟翻書一樣快的,多少雅典名將政客轉眼被放逐,史有明載。而伯里克利本身也不是像亞歷山大、凱撒那樣的擅用兵者,他的很多戰功其實都是佔了朋友便宜,或沾光來的。所以,他必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切都要符合雅典政壇的規則,也要能夠討好到他的核心支持者。當然,如果伯里克利僅止於此的話,他不過是個民粹煽動者,沒啥好討論的。事實上這位雅典的統治者是配的上偉大政治家的稱號,雖然他的評價常常變換不定(這是本書後半段討論的範疇)。伯里克利高明之處,在於他懂得利用時勢,胸有定見,能夠運用口才手腕引導民眾走向他指引的目標。人家常說雅典古典黃金時代是“伯里克利的世紀”,但其實是他造就了這一切還是反過來,很難這樣斬釘截鐵。就像雅典的帝國主義,在打完波希戰爭後,就已經開始成形,也許伯里克利助長或者讓它制度化,但我們很難反論說沒有他就不會出現;同理,雅典的衰弱在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時就已注定,民主的激進化也是潮流的趨勢,或許伯里克利在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過分的誇大就失之客觀了。但不論如何,今天吾人在歷史上所見的,是那位謹慎細微,雖不無缺點,但又能夠帶領國家走在正道上的魅力領袖,擁有至高權力又不至於濫用而失去平衡的政治家。

Azoulay在書的開始引用了法國政論家Rivarol的一段話:能否成為偉人,其實就像能否成為名人一樣;要靠旁人的嘴,他的偉大才得以存在、延續。而這就是本書後半篇的主旨:伯里克利身後的評價。Benedetto Croce說“一切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用在傳主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關於伯里克利,不論是同樣古典時代的史家還是之後的學者,都是依照自己的利益跟立場去評論,在保皇派的眼中,他是個十惡不赦的激進民主份子;在某些菁英派看來,此人也難得好評。不過我個人認為最妙的還是納粹黨徒,他們既崇拜斯巴達的軍國主義,也欣賞伯里克利的“領袖魅力”,讚同羅馬的尚武風格跟世界主義,完全無視於其本身內涵跟自己的意識形態有多格格不入,一整個實用主義。作者引用了一個段子描述伯里克利黃泉下有多在意自己的“歷史定位”,不過我猜他要是知道實情可能就能釋懷了吧。


雖然今天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可以看到伯里克利的名字,但他的事蹟功業其實有很長的時間都在云裡霧裡,常常人們都弄不清楚此人真正的位置在何方。這也是作者在一開始敘述其為何這樣撰寫本書的原因,要在古代留下來那些多少帶著偏見的史料中爬梳出一個“接近真實”面貌的伯里克利。這也是我極度讚賞本書的地方。或許這不是什麼創新,但卻是一種具有研究精神的撰寫,或許我們已不缺再一本,但更希望看到是言之有物的著作。最後要稱讚的是譯者,如果沒有他出色的工作,流暢的文筆跟字句的完整再現,原書再好也是枉然。


今天我們討論伯里克利其實還是深具意義的,在這個全球民主正在走向崩壞的年代,人們對政治冷感,公信力走向最低值,甚至鼓吹威權的聲囂塵上,究竟人們需要的是什麼?或許我們不需要凱撒、奧古斯都等帝王,可是當有一位伯里克利出現時,你能慧眼識英雄嗎?

 

Busto de  Pericles del siglo II d.C. Museo Británico, Londr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