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分享區 (6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早前對周恩來的印象,都是間接來自於對毛澤東的閱讀,特別是已過世的史家唐德剛先生的那本《毛澤東專政始末》,他對總理可是抱持著良好評價,以“賢相”之姿立於世,對於“暴君”的胡來都是“相忍為國”,“大局為重”,我委屈求全,好替你收拾殘局,是政壇上的“不倒翁”,“毛一輩子鬥不垮的人”。熟讀歷史的朋友,當然多少對這種說法會有點存疑。前些時候,聽人家介紹這本高文謙的《晚年周恩來》,上網查一下,中國禁書,看到有本二手,立馬就買了。

 

作者高文謙本來是中共御用文人,負責編撰周恩來官方傳記,89民運時因為同情學生被清算,被迫流亡海外。在書中自述中,其父母輩當年在那段動盪歲月也沒少受苦,雖是黨員,但因為“直言”而被打成右派勞改入獄等。這些經歷與背景多少也會影響作者寫作的立場。不過個人感覺,比起張戎那種極端的做法,高文謙下筆其實倒還算中肯且具說服力。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改成:《東亞視角下的明、清史》可能會更合適?

 

作者把容易跟現代民族國家容易混淆的“中國”這個詞,替換成“支那”,雖然就日本人的角度不無爭議(二戰期間被汙名化),但個人覺得這倒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做為一個地理上或文化上的名詞,中國太容易造成“誤會”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出台,這幾年裡,絲路跟海上貿易登時成為顯學,華文圈中各式相關作品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一本接一本讓人目不接瑕。台灣出版社也沒有錯過這波熱潮,廣場就出版了日本學者羽田正講述東亞海域的《從海洋看歷史》、林肯‧潘恩那泛談海洋史的《海洋與文明》,還有這本以地中海為主題的,大衛‧阿布拉菲雅的《偉大的海》,幾乎一口氣打包了全部範圍。

 

而地中海史,在歐美學界本來就是熱點,自法國大史家布勞岱爾以來,方方面面的角度都有人挑戰與切入。阿布拉菲雅這本《偉大的海》推出之後,獲得各方讚譽,異軍突起,箇中原因,在於作者勇於挑戰一個不小的嘗試:在學術與通俗之間的平衡。作者在言前即開宗明義的說明,他會將書的範圍跟主題明確限縮在“海岸的周邊”,並不會把“有關細的內陸”也包括進來。同時,阿布拉菲雅將整段歷史畫分成五個時期,然後再按照主題分章節的描述,著重在人們的生活細節、文化特色,貿易活動跟與環境的互動上。書中雖然有許多註腳,但作者的文筆輕快,就像是在說故事般的幽默行文,讓一般讀者也能愉快的閱讀。且每小章節前都有地圖標明會敘述到的城市地名,非常親切。完全可以想像其通吃各族群的表現。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讀過的四本中最喜歡的一本。

比起小島毅天馬行空的聊,氣賀澤保規顯得比較有系統。這系列其實是寫給日本一般大眾看的,內容大多點到為止,這本作者每個專題都有談到重點,加了不少自己的主觀看法,雖未必合主流見解,但對於入門者來說夠了。最大的特色是,日本人喜歡引用自己人的角度來看待中國史,講述國際關係的部分是亮點。

 

翻譯的很順暢。值得推薦。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歐陽泰的那本《火藥時代》,這才想起了本書買了很久都沒閱讀。歐洲何以稱霸世界,是自上個世紀以來的顯學,從各種角度去探討,經濟、社會、軍事乃至於文化地理等都有,切入的時間範圍也長達兩三百年。2016年過世的著名史家威廉 H. 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 也撰寫了這本《競逐富強》(The Pursuit of Power) 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麥克尼爾在本書中主張,東方,或者是說,宋朝在公元一千年左右時,是雄霸世界的強權,在各方面表現都優於其他文明。然而,歐洲卻逐漸從此刻展開一系列的,在軍事、經濟到政治上的緩慢變革,最終讓它們在十九世紀壓倒群雄,稱霸世界。而推動這種進程的,正如同達爾文所提出,大家所熟悉的“物競天擇”。歐洲分裂的政治局勢,加上文明之間的衝突,強大的競爭壓力促使各國必須不斷的追求變革方能生存,這就是持久又強大的動力。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趁著小蔣逝世三十周年出的。

 

主打內容是小蔣為什麼要推動改革,作者強調了“十信案”跟“江南案”的重要性,但其論點並沒有太強大的說服力。一般共識,小蔣這樣的決定跟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也有不可或缺的關係,吳建國顯然誇大了自己想陳述的因素。其餘的部分,作者也只是東抄西抄,並無亮點之處。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大學就久聞西嶋定生的大名,那時候,甘懷真老師動輒就是提起這位大師,但他的書台版早就是陳舊的老書,只有一些圖書館方得尋覓,直到至今,大陸再次引進後方得拜讀。

做為一本上世紀的“舊作”雖然有些地方顯得“過時”,但作者對於西漢在皇帝制度的逐步奠定與完善,及王莽在儒家國教化的論述之中,依然有著能給人許多啟發的解釋。不過他對於東亞世界的形成的見解,對比中國學者胡鴻的論述就比較淺顯了。這也沒辦法,後生可畏。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新書篇幅不長,一下子就看完了。
一點感想想跟大家討論。

岡田英弘將“中國”定義成一個不斷擴張的區域代稱,而所謂的“中國人”是現代民族主義的產物,他的“中國文明史”要描述的是過去曾在這個區域生活的各民族及其風俗,而非現在的“中國人”。這種切入點不算有新意,對比起來我還是信服剛看完的,胡鴻在《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的“文化符號觀”論點。

或許,兩個觀點可以結合一下。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歷史研究領域中,最忌諱卻也最容易犯的錯誤,莫過於詞語的意義錯置上。今天我們談論的“中國”跟古代文獻中的“中國”不是一回事,而對於更常見的“華夏”、“諸夏”等,更是莫衷一是。這主要是因為西方民族主義的傳入後所產生的影響,當“民族”、“國族”等概念建構之後,反過來“篡奪”了一些被借用的詞句的意思,導致人們反而無法精確掌握或恢復原本語境下的真正意涵,特別是當它泛政治化之後,就會更加糾結難解。

 

不過這些年學界注意到這個現象後,不論是歐美還是在中國史研究中,都開始企圖重新去定義跟解釋。但隨著各家學說的發表,反而把“民族”、“族群”在學術界的定義都弄得太過複雜,欠缺統一標準,而且常有無法反映出歷史現況的疑慮。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我得先懺悔一下,當初好讀剛出版時我參加了試讀,不過那時寫的心得嚴格來說不算篇好評論。但是我得說說的是,像《歃血》這樣的長篇作品,沒到完結評價多少都是有點困難的。單純讀第一集只覺得是部有點奇幻味道跟歷史背景的小說,其醍醐味要到後面才會慢慢浮現。

墨武跟酒徒一樣,都是在網路上經過考驗而竄起的小說家,目前知名作品除了本書外,還有《江山美色》、《帝宴》跟《刺心》,不過只有《歃血》有繁體版。而他給我的感受在於,其文筆類似古龍般的簡潔,在武俠設定上並不像傳統那樣嚴謹,但也不似黃易,對於歷史背景運用上有抓到時代的精神,加入作者自我的詮釋既不落俗套,也不會太過度發揮,算是相當自成一派風格的作品。

做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我觀察的是作者對於宋朝的時代掌握上,基本不脫傳統的評價:重文輕武,好幾次確實是會讓讀者覺得熱血上湧,雖然現在替這個辯駁的人不少。但怎麼說呢,真正保家衛國的在前線流血奮戰,卻是要讓一群光說不練的人佔盡便宜怎麼看都難以接受吧。任何一個時候,保持平衡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有人說宋朝運氣不好,碰巧都遇上強大的游牧民族。這也是有盲點的評論。強弱是相對的,蒙古崛起時的亞洲各大國幾乎都處於衰弱期,不管是東亞三國還是中亞的伊斯蘭都是,這只能說是一種歷史的巧合。不管怎樣,墨武用狄青來做些文章也是無可厚非,宋朝在這方面確實相對“弱”。

以一部小說來看,說來有趣的是,我覺得墨武跟酒徒都一樣,主角總是那樣刻板,背著光環,沒有太大的個性。反而是有特色的都是那些配角,比如种世衡、李元昊等。不過墨武的愛情寫的好一點,確實有讓我動容到。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ry Renault  是英國知名的歷史小說家,撰寫了許多古希臘背景的作品,華文圈引進了她的《亞歷山大三部曲》,我幾年前買了最早出的簡體版《波斯少年》,於是就全收同一版本。但這個其實有繁體的。

第一集講亞歷山大成長的心路歷程,主要是內心戲跟政治,戰爭全都一筆帶過,跟酒徒正好兩個極端。亞歷山大在這種家庭能夠長成這樣也真的是學不來的,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只顧著自己多於對兒子,雖然帝王家本不免如此。搭配電影版看效果不錯。翻譯有達水準,但有時候我總會弄不清主詞指代角色,可能是我太不專心。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談社這套中國史也出到了宋朝了。本卷的作者小島毅之前有兩本日本史的作品由聯經推出,應該也留給華文讀者不錯的印象,我雖然沒看過但也久仰大名,剛好最近又讀了酒徒的《亂世宏圖》,於是就買回家立刻拜讀。

 

小島毅主要是研究思想史的,不過他關懷的方向也還有朝向日本戰國史,從本書也可以感覺出作者真正專長的部分。本書的簡體版出了一段時間,大略看一下其他人的評論,有些人指責小島毅寫的太簡單,有些說他錯誤跟硬傷多,某部分則批評翻譯跟校對差。我倒是得說說,其實這系列本來針對的讀者應該就是一般大眾,小島毅寫的比較輕鬆,像是口語,倒也符合本來的取向。只是他喜歡東拉西扯,也講了一些可能會在簡體版會被刪除的話就是了。至於翻譯,繁體版是不同譯稿,個人是覺得相當流暢,沒啥問題。校對也只有幾個小錯字,頂多就是一直把“明日黃花”寫成“昨日黃花”比較尷尬。總之,簡體版的缺點繁體版基本上能改的都改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本算是口碑作吧,廣受好評卻低調少為人知,沒辦法,河中算相當妙的小出版社,之前讀那本《匈奴祕境》,排版跟校對讓人目瞪口呆。不過它常常出版一些冷門佳作,還是得給鼓勵鼓勵。當初在國際書展買的時候直接去攤位買的,只有六折真的是物美價廉。

本書Amin Maalouf 原籍黎巴嫩的阿拉伯作家跟新聞從業者,因為戰亂不得不離開家園,相信他在寫本書的時候應該是感觸很深。就作者自己在最後結論說的,十字軍的傷痕至今在阿拉伯人心中仍然存在,他們把以色列視為新的十字軍,是對伊斯蘭的侵略。而現實是,因為石油的關係,當地常常變成一個惡鬥場,阿拉伯人自己的內部衝突加上各大強權的勾心鬥角,讓和平在當地變成了一種奢望。而讀過本書,更會深深的感受到古今之間的類似之處而哀嘆。這個問題已經是場亂麻,而我們找不到把快刀去解。

回到十字軍這個主旨。之前閱讀《中斷的天命》時我就已然認識到,阿拉伯當時早已經告別了七世紀之後的盛世,落入了哈里發君權不彰,突厥軍閥林立的“黑暗時代”。當時許多有識之士把法蘭克人的入侵視為一種來自 真主對於阿拉伯人墮落的懲罰,是“野蠻人”的荼毒,大概就像當年羅馬人對待日耳曼蠻族一樣的觀感吧。本書的作者更深入,明確的告訴讀者,伊斯蘭世界在當時的分崩離析才是十字軍可以“肆虐”的原因,這也是Nur ad din、Saladin跟Baybars 這些能夠組織反擊的英雄能夠至今仍飽受推崇的緣故。作者說,伊斯蘭世界始終找不到一個穩定權力交接的制度跟體系,但其實這也不只是他們的問題,古羅馬帝國也是動不動在皇位內戰,鄂圖曼家族也是要手足相殘,世界史上在這問題相對穩定的只有儒教國家吧。其實,後來作者自己也坦言,說到底還是阿拉伯人自己氣血已衰,不復大征服時代之勇,前面所述的那些強人都不是他們自己民族的,這點不能忽略。總之,這一系列的創傷導致伊斯蘭世界逐漸變的封閉跟排外,以至於到現在依然糾結餘西化與傳統的對立之中。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做為酒徒的書迷,新作推出當然二話不說就買了。
隋唐寫完了這次寫大宋也是理所當然,背景從後晉亡國到柴榮登基,算是頗冷門但其實仔細研究會有很多樂趣的時代。我個人欣賞酒徒這種從小細節挑角色的能力,以前的李旭、程名振都算是有附和史實或野史的,這次用了“不知所終”的石重貴之子石延寶來發揮,再牽連上“鄭子明”也是一個巧妙構思。(不怕雷的可以去孤狗鄭子明這個名字)

酒徒的特色就是描述戰場的細膩跟寫實,對於政治權謀鬥爭也都有一手,而且他的史觀獨有其風格,這次他描述的劉知遠、郭威、柴榮、趙匡胤、符彥卿、潘美等,都非常鮮明且有自己的見解。讓我會想去弄些五代史的書來深入研究。此外,酒徒的政治觀也一直不斷的在故事中透露出來,對於老讀者來說是沒啥新意,不過妙的是,他始終強調的那種胡漢對立似乎最近是越來越“政治不正確”,不知道他會不會覺得有點尷尬?

另外,酒徒的缺點也是很明顯。感情戲就不說了,大概就搞不好還輸一些輕小說。再來,他的主角群個性都很固定套路。一個金庸迷可以輕易說出郭靖、楊過、張無忌的差別,但酒徒迷卻要花時間思考李旭、程名振、王洵跟鄭子明的具體分別。都是一樣文武全才,集許多優點於一身,頂多一些細微的特徵略略不同。也因為如此,他的故事套路始終也都那麼一貫,這也是酒徒的作品在我心中只是佳作,難到經典的原因。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起舊版,翻譯算是相當良心,詳實的介紹了美第奇家族的興盛衰頹。美中不足是作者從不提藝術以外的背景,金融、政治等,彷彿讀者自己就已經全面了解;此外,作者文筆普普,敘事有如流水帳,連羅倫佐兄弟遇刺場景都寫的平淡無奇,跟《八月砲火》的作者塔奇曼比差之千里。扣掉這些缺點不談,不失一部佳作。要我一句話來評論,就是:「固然是營養豐富的大餐,但卻不甚美味。」

推薦另外去找PBS拍的四集紀錄片,之前義大利跟英國合拍的電視劇雖然不太符合史實但也不失有趣。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開始會注意到這本是因為博客來的介紹,後來中信引進時看到現貨,確實被精美的設計吸引到(雖然是照抄原版),翻閱了一下,覺得不錯就買了。我一直在找尋一本真正寫的通俗易懂的政治思想史,過去讀過的一些,要嘛很死板的教科書,不然就是作者太東聊西扯反而讓讀者暈頭轉向。Alan Ryan這上下兩大冊的《論政治》感覺頗有系統又沒濃厚學術味,於是決定再挑戰一次。

 

Alan Ryan是牛津大學政治學的老教授,本書號稱是他畢生研究和教學經驗的結晶,著作目的是希望能向更多人介紹過去的學者是怎樣思考“人要如何統治自身”這個命題的經過。其實作者的寫法也是一貫的套路,簡單介紹大時代,然後描述該思想者的生平,切入他的核心思想,描述其著作及影響,然後加些評論。只是Ryan不引用(偶爾會注釋重要觀點來源),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向讀者說這個“如何思考”,而不單只是“他思考了什麼”,雖然這不免混雜了許多作者自己的觀點,但Ryan在序言就強調過:「如果能吸引讀者去翻閱原典,這本書就算功德圓滿了。」所以,有興趣的讀者去做功課後回來反駁Ryan,也是作者喜聞樂見的。另外,作者最後一章也針對最近二十年人類所面臨的狀況做了點評析,他僅指出了問題,也沒能多說什麼就是。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看虎撲討論足球的戰術時,許多人譯口同聲的介紹這本《倒轉金字塔》,雖嚮往,但英文不好,只能望書生嘆。幸好這幾年中國努力發展足球,才有機會翻譯引進。不過,書腰宣傳詞上面說那個知名主播黃健翔評此書“全中國能看懂的不超過萬人”,心想會不會太誇張,當自己一讀方知,此論確實不假。

 

顯然,《倒轉金字塔》一開始就是寫給資深球迷看的,要看此書,得對足球發展史,一些專業術語有所了解,才能對於裡面描述的理念跟舉的例子有所連結。像我這種半調子球迷,對於上古的那些“253”、“WM”、“424”等陣形根本就是一臉問號,只能走馬看花。一直到二十世紀末之後,那些熟悉並還在活躍的教練球員出現才開始有些概念。這本書翻的頗順,譯者也很盡心,不過真的沒兩下子,不要輕易上梁山。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大大的書也出夠多了,但究竟他是個怎樣的人,其實也只能霧裡看花。不過學歷史的人應該都習慣了,兩三百年前已故應該蓋棺論定的都會有人翻案,這種還在執政的,就先“看著辦”吧。日本記者峯村健司的這本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他對“二奶村”跟“習近平女兒”的採訪。

 

他一開始先從在美國的“二奶村”著手,描述一堆中共高官權貴把他們的二奶、私生子養在“敵國”的實況,還親身採訪了“月子村”,並描述當地人的不滿等,相當有趣。最後他下結論說:「雖然國家把美國當做假想敵,但我認為這些高幹權貴都把家人養在這裡,很難想像他們會同意把飛彈指向自己家人居住之處。」 最近,郭文貴說中共的那些精英都在密謀“債留中國,錢去美國”,是“竊國者”,倒也切合作者的描述。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能寺之變算是放眼世界史,都是很難找到與之性質相若,後續影響相似的事件,就算有,恐怕也屈指可數。而隨著主角織田信長的人氣高居不下,相關文學、影視、遊戲等衍生物也如雨後春筍的冒出,基本上都快變成某種疲勞轟炸了。舉個例子來說,NHK每年都會拍攝的大河劇,只要能跟這位人氣王扯上邊的,就免不了要到處“穿越”一下本能寺,彷彿人人都開了天眼通,難怪會被觀眾酸。台灣這些年,也搭上了這波順風車,國內書市關於日本戰國史的作品,跟十年前那種貧乏到只有小貓兩三隻的慘況相比,算是相當有成,雖說主要還是都跟著潮流在跑,至少不至於毫無選擇,而能夠看到一本用中文撰寫的本能寺相關研究作品問世,更是讓人欣喜不已。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台灣的高中生在校慶模仿納粹閱兵式造成了輿論一片譁然,還驚動了國際的關注;最近,也有中國遊客在德國國會前用納粹舉手禮拍照留念,然後被警察逮捕罰款。這些雖屬偶然事件,而且在歐洲其實也有所謂的“新納粹”等極端右翼組織在活動,但很明顯的,至少在當地的官方教育中,那段過往雖然不堪回首,卻明白的是被當作沉重的歷史記憶,並深刻的反省,嚴禁再次重演悲劇。而在華文圈內,關於希勒特及納粹的書籍也絕不在少數,海峽兩岸在這些年裡,就我印象中,至少每年都會有一兩本相關主題的新書問世,從納粹德國的介紹到個人的回憶錄等等不一而足。不過關於希特勒的傳記,意外的發現,似乎就相對薄弱了些。本書作者提到的四本被學界認可的經典作品:Konrad Heiden,沒有翻譯;Alan Bullock,聯經有翻譯一本跟史達林一起的比較列傳;Joachim Fest,人民文學有一本,看評論貌似節譯本;Ian Kershaw,這本有全譯,但風評頗差,而且被出版社經營的像劣質讀物,還不如記者John Toland的那部暢銷之作。這種青黃不接的情況有點微妙,但福爾克爾‧烏爾里希(Volker Ullrich)的這部書也許會帶來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