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最初注意到這本書是在誠品,英文版的封面跟中文版是一樣的,回家查查資料,發現似乎是頗為暢銷,納悶著怎麼台灣沒有翻譯,最近就出現在市面了。

《埃及豔后》(Cleopatra:A Life),這樣的翻譯就國人的熟悉度來說,並無不可,畢竟說到“克麗奧佩特拉”,可能對一般大眾來說就陌生多了,況且這也不是她的專屬名字。(雖然就知名度而言,提到這個名字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誰。)只是就“埃及豔后”這樣的翻譯法,是否帶有貶意,正如本書主旨想要推翻的偏見而言,無疑是種矛盾?

撇開這些不談,本書作者Stacy Schiff不愧是暢銷作家,克麗奧佩特拉的事蹟被掩沒在羅馬的史事中成為一種附屬,但作者從中把它提煉出來放大,結合了埃及的文物風情,加深了人們對於這個上古時代最知名的(至少也是前幾名)女性的了解。不過筆者一開始高估了本書的學術氣息,所以多少讀來有點詫異。本書是屬於大眾的,不是某些歷史喜好者的。

翻譯很到位,除了那個莫名其妙的瑕疵,筆者在想,是不是本書的註解由他人代勞,為何能出現Thucydides這樣的早有共識譯名,內文引言注解都翻不同的低級錯誤,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也。

女性的地位在歷史上的升降早就不是什麼新潮的話題,克麗奧佩特拉做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君主的角色被掩蓋了也是不爭的事實,作者在這方面總算沒有太無限上綱,算是讓筆者鬆了一口氣。畢竟從性別議題看歷史固然是一種角度,但太過極端,就只會讓視野變的狹隘罷了。確實,在政治的世界裡面,男女之間有別,但這種武器的差異,左右的只是方法、手段的不同罷了,勾心鬥角跟爭奪的標的都是沒有差別的。不管是什麼性別,在權力的路上醜惡程度都是不分軒輊,用美色勾引跟詐計金錢有什麼高下之分?男人可以殺的血流成河,女人就不會毫不眨眼嗎?(武則天表示:)當然,克麗奧佩特拉的某些部分被放大,某些部分被縮小,吾人不否認這是性別作祟的可能,但難道也不能說這是一種單純的政治敵對上的醜化嗎?讀史者何曾看過多少勝利者會對敗者有好言語?難道亞克興之戰的結果逆轉,屋大維的下場會比較好?“還原”某些“史實”固然是好事,但切莫過頭了。

回到克麗奧佩特拉本身,這位傳奇女王就連死,都是充滿著懸疑的色彩,固然,時人幾乎已經不相信“毒蛇自殺說”,但究竟是怎麼個結束,似乎也不可能有定論了。HBO的Rome第二季在這一段的詮釋還不錯,雖然在某些部份婊凱撒婊很大。:P 順便一提跟本書有點關聯的小說《豔后的女兒》*1,在前面也有對於這段有些著墨,但仍不脫傳統的敘述法。
總的來說,克麗奧佩特拉的這樣自殺,確實是贏來不少讚譽,三百年後,她的一個後輩,三世紀的芝諾比亞(Zenobia)*2曾想要效法她,可惜失敗了,這或許更證明這位末代女法老的尊嚴跟驕傲吧。
作者說的不錯,隨著她的死,希臘化時代算是徹底終結了,歐洲進入了羅馬帝國的燦爛千陽中,給克麗奧佩特拉的注解,還有什麼比這更適合的呢?

根據消息指出,本書即將拍成浩大史詩的劇片,導演是David Fincher,女主角則由Angelina Jolie飾演,讓我們熱烈期待吧。畢竟伊莉莎白‧泰勒的時代太遙遠啦~XDDDD

12401_o  

1314437761-bd154ba99c05d6ff1cbd0235b617bdae  

順便一提,如果筆者記憶無誤,去年年底的某期國家地理雜誌曾報導過,有人在海底找尋克麗奧佩特拉的陵寢,但願也能有好消息,雖說不用太期待有啥驚天內幕,但要是能夠發現她的木乃伊,說不定也能改變那句“克麗奧佩特拉的鼻梁將影響世界歷史”的說法。

共勉之。


PS1.關於這部小說,筆者曾有專文介紹,非常值得跟本書一起閱讀。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29930207

PS2.筆者也曾專文介紹過這位頗具傳奇性的女子。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05931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