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分享區 (6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s4070029

電影〈建國大業〉中有一段,「改革亡黨,不改革亡國」,我印象很深。其實與其說是黨,不如說是校長自身的權力。他依賴以成事的那批人也是腐朽其當前基業的,更可怕的是他完全沒有時間可以緩衝,內外交迫下進退失據。

 

未命名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其實這本書的簡體版出了一段時間了,它的評價一直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之前我的興趣放在別的地方,所以也就“關心但不購買”。再版一次之後,遠足終於也引進到了台灣,不過這反人類的厚度跟不斐的價格,應該嚇跑不少一般的讀者。其實《擁抱戰敗》是本可讀性極高的通俗作品,而且其主題討論的是日本在戰敗後怎麼樣浴火重生的過程,這是相對偏冷門但有極具歷史價值的。畢竟,二十世紀初跟末的日本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如何經歷這樣的轉型在人類史上都是值得研究的案例。

 

整個亞洲在近代史都在面臨歐美帶來的船堅砲利的衝擊,而日本雖然不是最早,但卻是最成功的,用“脫亞入歐”的方式來面臨這個挑戰。明治維新這場大變革讓這個島國晉身列強,但急功近利的方式似乎也使它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不能以後見之明強說日本必然軍國主義化,但19458月的投降似乎宣布了其最終失敗。絕大多數的天皇陛下臣民們,必須要在驚愕的情況下,面對自己的國家從“帶領亞洲人民走向文明開化的大帝國”淪為被先前視之為蠻夷仇寇的盟軍佔領的一個「四流國家」的境地。本書作者約翰‧道爾(John W. Dower),敘述了日本國家與其人民是如何發揮其韌性,在短短不到一個世紀,又做出第二次大轉變。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7996903

發現豆瓣似乎沒有人批評這本書的翻譯,裡面很多句子都前言不搭後語,難道真的是我比較蠢嗎?

但不管怎樣,基根在本書依然發揮出了不負盛名的水平。從六支不同背景的軍隊,呈現出了西線戰場的各種視角,這是很有意思的寫法。

這本書讓我稍微對蒙哥馬利改觀,他的努力成果是隱性的,消耗了德軍寶貴的預備隊,讓之後的眼鏡蛇計畫能夠順利進行,而沒有足夠戰力抗衡。波蘭人一心一意的參加戰局,想親手收復國土,但是國際間的爾虞我詐,讓他們只能含著眼淚看著首都的同胞起義失敗,在另一端奮戰來呼應而不能直接支援。戴高樂的成功或許對戰後法國的重振起了不少作用,儘管強人政治是危險的,但有時或許也是必須的,他在各方勢力角逐中獨佔了光復巴黎的榮耀,這段過程也是頗為驚險。

基根說現代在戰爭應該很難再重現40年德軍對英法的出奇不意,現代的間諜衛星太無孔不入。他這話說的武斷了些,或者是說,這僅限於擁有這種力量的大國之間吧。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7677513

感謝學弟贈送,這本應該絕版了。

一開始要適應小林源文的美式畫風也是不容易,但看久就會知道寫實派的好處。

《炎之騎士》的主角派普也是個爭議性頗大的人,在某些英美方的作品裡可是惡名昭彰的傢伙....他在SS地位不低,這讓其生涯頗多爭議,不過小林特別畫出他有救了猶太拉比的橋段,並靠著這些人的辯護減刑,料想不是瞎掰。只是他戰後還是在本國難以容身,於是跑到法國隱姓埋名,當翻譯家(? ),但最後還是被法共極端分子挖出來襲擊而喪生(小林堅稱他沒死於這個事故也是一種浪漫吧),對於他的作為來說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由此判斷小林是個德棍加大右派也是顯而易見的,怎麼評價就見仁見智。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33601915

二戰期間的日蘇關係向來是比較常被忽略的一塊,他們一直到了大戰末期才由一方宣戰而爆發了全面衝突,在這之前始終保持著微妙的和平;但這兩個國家的彼此敵對意識很強烈,日本一直是反共協定的一員,「北進論」在首腦之中的市場一直存在很長的時間。那麼,是什麼樣的契機使他們拖了那麼久才拿起彼此手中的武器呢?而這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這正是本書想說的主題。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8869968

 作者有另外一本通史,左岸有翻譯。

這本書對我來說比較有趣的地方是兩德的部分。民德在華約諸國中是發展最好的,不過人民犧牲了部分權利與自由,換來的只是比溫飽略好的水平,這個「CP值」可不太夠,於是腳投了票。儘管如此,民德還是撐到了二十世紀末,怎麼評價還有待歷史去驗證。

聯德的成功倒也不是人民忽然轉性信仰民主,外力跟經濟的成功是關鍵,畢竟砍掉重練比起威瑪半調子轉型又碰上最差的大環境總是運氣好些。

作者稱這個統一的德國叫「柏林共和國」也有挺有意思的,怎麼看待兩德跟統一是很有歷史教訓的命題 。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3319890

小林源文是個德棍+大右派也是顯而易見的,不過這不影響他的作品,自己留點心就是。

他的風格比較接近美式,需要習慣一下。星光的印刷品質跟它的價格相符,所以沒啥好說。這批都差不多絕版了,小林的新書都由蒼璧出版,不知道這些會不會再版就是。

 

派普在SS地位不低,這讓他的生涯頗多爭議,不過小林特別畫出他有救了猶太拉比的橋段,並靠著這些人的辯護減刑,料想不是瞎掰。只是他戰後還是在本國難以容身,於是跑到法國隱姓埋名,當翻譯家(? ),但最後還是被法共極端分子挖出來襲擊而喪生(小林堅稱他沒死於這個事故也是一種浪漫吧),對於他的作為來說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33628020

基本上,做希特勒與納粹研究的,通常不可避免都會要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他們是怎麼掌握這樣一個高度文明與工業化的先進國家?

 

試圖回答的作品很多,這些年華文圈也引進了不少(今年,2020年,關於納粹的簡體作品根本是爆發式的出版),但絕大多數都是從頂端的政治層面去探討,關於“一般德國人民”是怎麼接受這些人的執政,反而比較不被關注。要知道,其實納粹在最後一次真正自由的大選裡,獲得的支持度也並非絕對優勢,部分地區甚至一直是偏低的。(希特勒跟戈培爾就曾抱怨柏林人對他們“冷淡”) 那麼,撇開高層政客們之間的陰謀詭計不談,納粹黨人在民間究竟做了什麼樣的活動,他們吸引了那些階級,是如何號召人們給予支持,並在執政後徹底支配基層等,都是值得關切的。美國學者威廉·謝里登·阿倫(William Sheridan Allen)的這本《納粹掌權》(The Nazi Seizure of Power)正是試圖回答這些疑問。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cd3e101db874

在知名的瑞典公司Paradox 的作品裡面,有一款以二戰為背景為主的遊戲〈Heart of Iron〉,一般譯為〈鋼鐵雄心〉。在裡面對於各國軍事理論學說有著詳細的設定,並將之分成四種,在最新的一代分別是:機動作戰學說(德國)、優勢火力學說(美國)、決戰計畫學說(英、法、日)、大規模作戰學說(),都有其特色屬性跟對應的玩法;不過遊戲中並不會解釋說明這些學說的內容,玩久了也是會想了解一下這些設定從何而來,是什麼樣的意義。前陣子簡體市場最大的軍事出版社指文出了本書:《從閃電戰到沙漠風暴:戰爭戰役層級發展史》,翻閱了一下,發現是講述自二戰以來世界各主要國對於戰役層級的作戰學說,正好符合需求,於是深感興趣,唯一妨礙我立刻買它的原因就是價錢了。

Y5Hd7rBSNZ1Gsd-8k_XoSFgISvugbhJ7vh8PufBGSpg

 

本書作者羅伯特•M.奇蒂諾(Robert M. Citino)是美國著名的軍事歷史作家,專長是二戰跟德軍的作戰理論及其影響。《從閃電戰到沙漠風暴》是他關於戰爭學說理論研究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尋求決定性的勝利》,目前沒有翻譯),講述從二戰到波斯灣戰爭這段二十世紀後半的各大國的研究與實踐。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33630387

看過作者的第三部,感覺得出來文筆在進步。:P

本書非採取通史而是用問答形式也是一個方法,不過感覺變得比較需要一點日本史常識基礎。

作者雖然沒有直接提但也算間接幫助理解了我一個疑惑,就是為什麼天皇家不用閹人,但後果就是被人人送頂綠帽。平成退位背後隱藏著憲法對天皇地位規範的一些漏洞,還有繼承權等問題都是未來的挑戰。雖然有點難想像,日本會廢除皇室,不過誰知道呢。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28263255

老婆買了這本《被扭曲的櫻花》一段時間了,瞧她沒要看的意思,就拿來翻看。大戰期間的人民到底是怎麼看待戰爭,本身也是個有趣而龐大的主題,特別是一般被認為是發動戰爭的元凶的軸心三國。先說看起來很重要但其實常被忽略的義大利,法西斯黨徒是很開心地想要分杯羹,但人民卻對戰爭冷感,這表現在他們於戰場上的差勁表現,事實證明義大利人並非不能戰,而是不願意為這種主觀認定的蠢事而死。那麼,或許我們可以問,德、日的人民就很熱衷戰爭嗎?自從上次閱讀了《德國人的戰爭》後,我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但納粹跟希特勒利用了日耳曼民族根性中的那種責任感,把戰爭扭曲成防衛,並塑造社會氣氛,迫使人們不得不為此而戰。本書作者大貫惠美子給的答案,其實也是差不多的。

 

作者長年在美國教書,以人類學跟歷史學為基礎,研究日本。大貫惠美子對於在戰爭期間,前仆後繼地從容赴死的「神風特攻隊員」感到好奇,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奮不顧身,特別是,當她發現這些人其實很多都是高知識份子,並非可以隨意操縱的愚民時。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7677575

星光是台灣以前很有雄心壯志的軍事出版社,可惜這個市場太小撐不起來,出了二三十部作品之後就只能慘澹經營了。前陣子去逛了一下店面,看著一堆書都積了灰塵,很是感慨。

這本原書也是七零年代寫就的,作者結尾還說他的時代T-34仍有服役的。不過這並不妨礙內容的成功。道格拉斯介紹了這台戰車跟紅軍裝甲部隊的發展史,還有簡單的戰史,節奏掌握得很好。他評論T-34跟其設計團隊替蘇聯衛國戰爭立了大功,要是這輛出色的坦克沒能在戰爭前就生出來,世界史也許就不太相同。

 

不過T-34的設計是給刻苦克難的斯拉夫民族用的,對於歐美那些爽兵可能違反人道了。:P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10425516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了。幾年前買的時候,應該是本書作者David M. Glantz的作品初次引進,而如今現在他的所有作品相信不是已經出版就是在翻譯中了。簡體書市對Glantz 重視也不是沒來由的。此公年近半百從美軍中退役,初次與人合著這本《巨人的碰撞》就展露頭角,聲名大噪。此後他關於蘇德戰爭的作品如雨後春筍般一部一部冒出,更是在歐美學界引起不小話題。

 

Glantz是軍人出身,文筆樸實,敘事簡潔,分析深入且條理分明,其引用了德蘇雙方大量的檔案資料,以強大豐富的數據說服讀者,更是一大特色。本書是“東線”戰爭的通史作品,個人認為兩位作者的拿捏的程度很好,這是本既可推薦給新手,對於熟悉本主題的人也能從引用資料數據中得到滿足。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10249901

自從歐美文明“反超崛起”,用自身的價值定義了“現代性”,然後包裝在文明之中,以船堅炮利向其他各地傳送後,除此之外的各地傳統文化無不受到衝擊,或接受,融合,或堅持抵抗,總都是要面對。位於“中東”(這個詞本身就具爭議)的伊斯蘭過去跟歐洲相隔最近,兩者之間的糾葛最深。十九世紀以來,牽連著國際戰略,資源利益,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上個世紀初猶太復國更讓整個地區就像火藥桶般,動輒要點燃個幾回,讓糾纏其中的列強頭痛不已。

 

而這本《永遠的戰爭》,便是一本來自歐美對這個問題嘗試做出點回應的作品。是我偶然在二手書店見到,翻閱了一下,發現是知名的戰地記者寫的紀實文學作品,於是便帶了回家。自從上次看了《烈焰焚春》後,一直想著要多看這些“接地氣”的文字,或許能更加深入的觀察到“中東問題”的實質。畢竟總是看一些通史性的作品,站的點太高了。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9688866

如果說起兩次大戰期間,德國跟日本在戰爭罪責上的態度,一般世人的印象是前者有深刻反省,後者則是常常不思悔改。這種理解是有些緣故的,而且也不全然正確。冷戰期間,出於政治需要,這種“責任”都被高高抓起,輕輕放落。但這兩國在後來半個世紀,陸續對於當年遭受侵略的對象做出了物資上的補償,比起純形式,這些行動更加實際多。然而,罪責這個問題仍常被提及,很多時間往往只是出於國際政治的糾紛。對歷史學者來說,探討這個問題,從道德上的批判是沒太大意義的,人們更應該問的是,何至於此?特別是德國。種族屠殺的罪行非同小可,而今天的大家也都不再相信那種“一般人民不知情”的說法;何以這個以高度文明自居的社會,能夠對此泯滅人性的罪行默許,乃至共犯?

 

關於這類主題也不算冷門,歐美的研究多如過江之鯽,華文圈近年來也引進了不少類似作品,例如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那本全面性討論在蘇德戰線發生屠殺的《黑土》,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從個人的罪責去探討整個事件本質與社會關聯性的《平凡的邪惡》等,都是名作。而本書《德國人的戰爭》,是由英國歷史學者尼古拉斯•斯塔加特(Nicholas Stargardt)所撰,他也採取了一個從“平民的角度跟社會層面觀點”去探討,到底德國人是怎麼樣看待整個戰爭,爆發、經過跟結束。作者使用了眾多的回憶錄跟信件,讓讀者能更貼近一般人的想法,理解發生的緣由與經過。畢竟,屠殺與戰爭不是在沒有人民的參與下光靠一批統治菁英就能遂行。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這本與其說是在反駁《最寒冷的冬天》,比較像是補充某些部分吧,感覺兩位作者的寫作方向不是一塊的啊。不論如何,如果想看戰史的這本就跳過,它比較傾向描述這場戰爭對朝鮮及美國、東亞等的影響,說明人們應該怎麼看待與記憶這場戰爭。

康明思努力的強調朝鮮戰爭的悲慘,但其實二十世紀上半從那場該死的大戰之後絕大部分人類就一直在地獄之中穿梭,不止這場戰爭而已。

本書雖篇幅不長,但有頗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不管你贊成反對),值得一看。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9452314

“為什麼他會這麼決定?”閱讀歷史時,喜歡思索的讀者,在某個歷史關鍵點,總有忍不住這樣問的時候。而人們最常有的毛病就是,用“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質疑歷史人物的抉擇,這就犯了一種時空錯置的錯誤。本書作者伊恩‧克肖(Ian Kershaw),則向讀者示範該怎樣客觀且有史學意義的討論。

 

《命運攸關的抉擇》是英國知名納粹史家克肖的作品,他認為在1940-41年之間,英、美、德、義、日五個參戰國面臨了幾個關鍵抉擇,而這將決定了大戰,乃至世界在二十世紀之後的走向。克肖向讀者分析了這些抉擇的時空背景,主要做決策的人們的個性、政治主張及思維方式,還有是否存在別的選項。克肖認為,讀者要了解問題的癥結點,上述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最欣賞他的地方就是,當克肖嘗試描述決策者是否有別的選擇是,他是有個限度,並不會做太多的假設,或讓思緒放飛變成一種空想。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一直到最近兩位作者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的新書《自由的窄廊》出了,才忽然想起之前買的這本《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還沒看。這本推薦的人很多,批評的當然也不少。這是一個很廣很大,爭議性高的題目,因為導致這個結果的變數太多,其實很難歸納出一套完整的論述去說明為何如此。就像是要說明“羅馬帝國為何衰亡”一樣,有學者統計過至少有三位數種類的說法。而且最尷尬的是還不能像理科那樣實驗檢證。

 

坦白說,兩位作者想表達的在前言跟結尾就差不多說完了,剩下都只是舉歷史案例去論證而已。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33515456

可以跟半藤的書對照著看。克萊格的書比較偏通論,從兩國淵源討論到現代,對整個事件的影響進行全面的剖析。亮點是一些從回憶錄跟資料中選出的細節,例如描述人們對珍珠港襲擊發生當下的反應,可以看出人類在災難時的一些共性,例如驚慌失措、輕信謠言、互相指責攻擊等。中文副標題說這是美國命運轉折的一年,作者也是如此指出。珍珠港是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到直接攻擊,讓他們知道再也不能“歲月靜好”,必須要面對身為大國的“天生麗質難自棄”。

翻譯流暢,值得一讀。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楓樹林這系列現在看起來真的算是便宜實惠的作品,雖然是從日本跟歐美翻譯拼湊成自己的系列,但選的都不差。像這本也是簡潔有力的解說了西歐主要各國的武器跟戰術,非常適合給想入門的二戰迷。不過有些地方翻譯似乎沒有很通順,還有一些錯字外,基本上還是很推買回來收藏。

不過可惜的是已經絕版了,只能去二手書店看看有沒有人拋售。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