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分享區 (6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推薦]《激盪時代》讀後感。

《激盪時代》跟它的姊妹作《地獄之行》,是《企鵝歐洲史》系列的最後兩部,作者都是伊恩‧克肖(Ian Kershaw)。這系列幾年前由中國的中信新思出版社率先引進,除了當時尚在撰寫的文藝復興篇跟本書之外,全部都一口氣推出。而過了幾年,可能是出於成本跟銷售考慮,八旗只選擇了這兩本。《地獄之行》早先已經拜讀並寫了一篇心得,而當本書推出時,我也毫不猶豫地購入。讀完之後,可以肯定,這本簡體版應該是不會生出來了,就算有,也是大量刪減,既有完全版,何必選劣本?而作者克肖是當代最知名的納粹德國研究者,簡體書市引進了其兩大卷《希特勒傳》跟另外一本《命運攸關的抉擇》,我皆已拜讀,都是口碑作。

 

 

關於戰後歐洲史,其實繁體書市有三部佳作可供選擇,其一是著名英國左派史家霍布斯邦的《極端的年代》。這部成書較早,帶有濃郁的時代背景與作者個人色彩。霍老選擇了論述而非敘事的寫法,雖然他自述說受眾是「一般大學生」,不過個人認為他說的應該是「大學還是菁英教育時代」的大學生吧。至少,個人是覺得《極端的年代》對讀者基本素養要求是挺高的。如果你能做到其要求,就可以沉浸在這位大師的對二十世紀的理解之中,中文譯本水準也不差。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評]《應仁之亂》,一本冷門又重要的日本史著作。

老實說,一開始看台灣出版這本時,是蠻詫異的。要知道,應仁之亂,這個詞,怕是只有少數日本史愛好者或者是信長之野望遊戲玩家才可能聽過吧。若非原書在日本大賣,我是不太相信有幾個編輯有此勇氣....

但話說如此,個人還是覺得此書想必不太好賣。全書賣點雖說是有嶄新觀點解說此一大亂,但對於中文讀者來說,連舊觀點都沒聽過了,新在哪?而且本書有很多漫長片段都在敘事讓人昏昏欲睡的大名派系糾紛,這想必又要刷掉一波讀者。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燃燒的西太平洋》一部不錯的時事漫畫。

蠻早就注意到這部作品,不過因為屬於同人性質,也沒有在一般通路販售,屬於個人領域範圍之外,又不愛看電子版,就只好“保持關心但無法拜讀”的情況。後來得知燎原出版社決定將它正式發行,真的是喜出望外。

 

這本書的主題多少是有點敏感,畢竟是時事話題,還比川口開治的《空母伊吹》更直截了當。故事有很多部分靈感,相信是來自於作者擷取了切身經驗而來,也因此它能帶來給讀者的感同身受會更加強烈,至少對我個人來說是有一種隱藏的不安。2024年的高雄跨年騷動,更加深了我的這種感覺。過去這一兩年的社會上各種小事引起的騷動:缺蛋、搶鹽等等,一點斗大的事情鬧得雞飛狗跳,要是真的戰爭了到底會如何是在難以設想。有時候更可怕的敵人是來自於自身而非外在,這是歷史顯而易見的教訓。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得]《空母伊吹》讀後感。

最早認識這部作品是偶然發現它的同名改編電影〈空母伊吹〉,看著內容有意思,又衝著西島秀俊(明明就是本田翼),就找來看看。不過由於背景太過敏感,電影把日本的對手國改成了「東亞聯邦」,但這種掩耳盜鈴的手法顯然沒啥用,該抗議的還是抗議,然後這部漫畫也直接斷絕了被某強國盜版的可能()。川口開治基本上軍迷應該都要認識,他著名的作品《沉默的艦隊》最近也改編成電影(2023),《次元艦隊》也是同樣膾炙人口。不過這兩部都是長篇鉅作,個人都沒看完,《空母伊吹》我也是先去日本亞馬遜查了總集數後,才決定跳坑。

 

這部作品是在2014年開始連載,書中的許多設定在今天的眼光看來相當的不合理。不過如果真要吐槽,那乾脆這部漫畫就別畫了。說到底,川口就是要安排一個舞台讓中國、日本再打一次如甲午戰爭裡的“海上決戰”,放寬心看別想太多就是。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盜國物語》,司馬遼太郎的精彩作品。

最早認識這套書,是近十年前它簡體版剛出的時候,中國那邊是用《國盜物語》,精裝小開數,銷量不錯。不過當時我的注意力放在別的地方,一直到最近才在圖書館偶然看到,借回來拜讀。

 

司馬遼太郎的名氣也不用多說了,即便是在台灣應該也是相當多的…有點年紀的讀者會知道。是的,我想這位昭和時代的名作家估計在日本也是只有某個年齡層的人會看他了。猶記得幾年前看的日劇,裡面的高中生男主角嗜好是讀《宛如飛翔》,然後被暗戀的女同學在心中嘀咕:「什麼啊,怎麼讀這麼老派的東西。」我想這還算好,至少她還聽說過司馬遼太郎這個名字,最怕是直接反應:「那是哪位?」就像華文圈,年輕一代讀過金庸的怕也是寥寥可數了吧。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得]《亂世人心》一部出色的五代人物傳記。

五代是一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亂世,最大的特色是,它是武人的「天堂」。這個時代的帝王們,不論是主宰中原的朱溫,或是割據一方的王審知,其出身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標籤:社會底層、無賴地痞、武人。說句得罪人的話,看上去就是現代人口中的「八+九」。不過,恰恰是這樣的特質,讓他們在這個亂世成為可以翻雲覆雨的主要力量,畢竟有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槍桿子出政權」。雖然別的時代也同樣需要武力爭天下,但上位者的出身屬性卻未必這麼單一。在世界史上,讓我聯想到的相似時代,莫過於羅馬帝國三世紀的軍人皇帝時期。

 

也許跟這個特質無關,反正五代一般來說相對較冷門,就算是相關書籍也都很少見。個人之前對這個時代投入關注的原因是看了著名歷史小說作家酒徒寫的《亂世宏圖》,覺得有趣。還有就是關於福建的閩國王氏,個人懷疑自己先祖是不是跟他們有關。基於這些理由,最近推出的這本《亂世人心》,被它的封面設計吸引到,然後翻看了內容,覺得喜歡,就買回來拜讀了。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董卓傳》,一部不錯的佳作。

2021年疫情期間,我看到簡體書市冒出了一本董卓的傳記,還厚厚的一本,心想這個形象這麼差的胖子居然還能有人寫他,還那麼多字?後來我看評價有點微妙沒買,回頭發現同一時間我們自個兒也有人出,作者李柏是常出沒在批踢踢等論壇的三國版的活躍網友,於是好奇去找來翻翻。感覺還行,特別是作者最後寫的賈詡心境甚得我意,於是就買回家拜讀了。

 

說真的,如果不是生在三國這個著名的時代,以董卓的「事蹟」,是擔不起這樣的名氣的。畢竟放眼中國史上,如此程度的野心家真是多如過江之鯽。而這一切也要歸功於《三國演義》,把董卓這個渾世魔王的暴虐形象刻劃的入木三分,再加上日本遊戲公司光榮,旗下著名的遊戲〈三國志〉歷代立繪始終如一的滿臉橫肉、肥頭大耳、絡腮鬍的奸邪形象深入人心,在這個翻案成風的年代,倒是很少見到有人企圖替董卓寫個佳傳。不過,稍微「再解釋」倒也不是沒有。例如香港漫畫家陳某的《火鳳燎原》,就替董卓的各種「荒唐舉措」做出了「合理解釋」,比起傳統那種「老子就是壞」,變成了「我也是壞的有苦衷的」。不過再怎樣,這個早期大反派的形象依然不可動搖,跟張角並列兩大「Boss」。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評]《風起隴西》,還算有趣的諜報小說。

第一次拜讀大名鼎鼎的馬親王的作品。
據說這是他的成名作,果然還是滿滿的生澀感。有些東西他自己在後面也都承認是有意為之的(現代翻譯腔,虛構的軍情單位等),這不影響它這本「歷史背景的間諜小說」的趣味性,但讀者看上去還是會有點出戲。更不要提書中角色的刻畫薄弱,包括主角在內也都跟「棋子」一樣,只有功能性,沒有個性。我在想多年後可能這本書的劇情會被我忘的七七八八,比較可能記住的是其中一小段感情戲,但說來好笑,馬親王說那段是人家替他代筆的。
我噗哧了一聲。
不過閒暇時間翻一翻還是可以的,這作品有電視劇跟漫畫呢。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評]《安祿山叛亂的背景》,一本年代久遠但仍有價值的好書。

出版超過大半個世紀的老書了,但仍有一定的價值。
全書1/3本文,1/3注釋,1/3附錄。
盛唐到了中期,也避免不了歷史定然出現的瓶頸期,開國時的制度因為時空背景不同開始出現毛病。本來開始遂行改革的李隆基確實是有一番作為,財政上集權,地方邊軍取代府兵,努力的平衡世族跟新進官僚的派系鬥爭,問題還是在於皇帝自己的怠惰,終於把這輛車給開翻了。但話說回來,除非玄宗真的有辦法徹底改革掉那些痼疾,不然早晚都是要出事,不是他兒子就是孫子的差別...有沒有安祿山倒也只是歷史的偶然。
作者有一點比較讓我感興趣的是,他說有唐一代,河北人都跟中央離心離德。這倒讓我想起,唐初開國時,李淵父子處理竇建德確實是失策了,他們饒了小人王世充,卻斬了頗有人望的老竇,又沒妥善照顧其舊部,以至於劉黑闥又起來反了一次。這段記憶或許深刻的印在了河北人心中,光看安史之亂結束後,那幾個藩鎮還是遵奉他們兩人為「二聖」可以略知一二。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夏王朝》來自日本研究者的觀點。

 

夏朝應該是中國學界的一塊心病吧。做為號稱這塊土地上最古老的王朝,卻始終找不到決定性的證據,儘管考古已經證明在商朝之前確實存在一個王國等級的政治體系(二里頭)。結果導致搞出了何新這種學術義和團,為了「報復」歐美學界對夏朝的不承認,寫了一本《希臘偽史考》,然後搞出了一個小派系在那邊胡吹瞎扯。這種現象在中國最近狂炒民族主義的情況底下,只會越演越烈:「一且都是歐美忌妒我們有悠久文明」。對此,中國學界正經的學者大部分對他們嗤之以鼻,有些網友還寫了〈何新偽人考〉來嘲諷。這種心態其實就單純的政治學術不分家的情況。歐美學術界,以羅馬史來說,就我最近看的馬可孛羅的《羅馬的崛起》,作者基本上對於早期史部分都是以考古資料為主軸,再略為搭配王政時期的那些傳說在討論。對於那些無法證實的羅馬諸王,一慮採取審慎的態度面對。關於這點,個人倒不覺得雙標。

 

只是說,對於上古史,中國學術圈再怎麼樣都還是存在一個基本的底線不能去踩,這個從最近那位著名的考古隊長許宏的新書《最早的帝國》被檢舉,然後下架的騷動可以窺知一二。簡單來說,「中華文明五千年」不可動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不可質疑,雖然蘇秉琦說中國古代文明是「滿天星斗」,但大家終究是「一家人」,對此有所懷疑,那你就肯定是有「政治上」的問題。這種觀念其實說穿了跟何新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8F1FF6ECF87FA907D559126486D3AC8DFB6F153

 

 

我相信應該很多人都聽過電視劇「軍師聯盟」,它在熱播的時候話題不小,沒辦法,主題是三國嘛,跟這個有關的相關創作只要不是水準太差,都能有一定程度的人氣。我沒啥時間,所以選擇看小說比較快。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5681968

我跟這本書也是無緣。當初剛出版沒買,回頭想讀的時候已經絕版,只剩下電子書或圖書館。

這算是一本小論文,中規中矩。作者把現有的考古跟史料都整理了一遍,算是對蘭陵王高長恭做了一個最徹底的剖析。我之前斗膽寫過一篇他的小說,所以也算是有點了解。不過這本書還是教會了我什麼是人外有人,補強了一些新知,尤其是考古跟地方誌以及傳說部分。

另外,更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作者認為後世對於高長恭是多少有點過於吹捧,就其軍事能力而言,估計是不如當代的段韶跟斛律光,最多就是一個中等級的良將而已。其實我寫小說的時候,細讀北齊後期的戰史,確實也有點這樣的疑惑,而作者就分析得更直接了。

總之,我還是先以紙本二手為收藏目標,真要不行再看看電子版吧。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34505946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不管是業餘的軍迷,還是專家,除了戰事的發展之外,另一個緊密關注的焦點就是武器的表現。不論是最夯的無人機,還是已經有百年史的坦克,都是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後者,曾經是西歐國家夢魘的蘇聯紅軍,號稱「鋼鐵洪流」的裝甲部隊,儘管只是繼承者,但俄軍坦克這次的表現卻跌破大家眼鏡。在烏克蘭人均一支反坦武器「標槍」或者是新式無人機的攻擊之下,幾乎是任人宰割。一時間「坦克無用論」聲囂塵上,彷如全世界的戰車都可以直接當廢鐵拆了一樣。當然,在理性的專家眼中,肯定是嗤之以鼻的。很顯然這些人才是真正搞不清楚狀況,他們是把戰車當做像是古代猛將在軍中的地位,還是知名球星在團體運動中神奇表現那樣地看待,真以為有了這種武器就可以無堅不摧一樣萬能。其實,如果他們有認真讀書的話,或許就比較不會做出這種結論了,例如,本書。

 

其實,市面上關於坦克的書也算是相當豐富,而我看上《世界坦克一百年》,主要是作者理查‧奧戈凱維奇,他寫這本書不單只是那種圖鑑跟陳列數據,更多是介紹各大國如何按照自己的軍事傳統與學說,來發展與設計戰車。在一個講究總體戰的年代,戰車只是體系裡面的一顆螺絲,它不能脫離該國本身的國情,否則十之八九會適應不良。簡單的例子,西歐、以色列等國家重視組員安全,在設計上就會重心放更多在舒適度跟安全性;反之,俄羅斯人命不值錢,就重量重質就是不重安全,不論是戰車還是組員都是「可割可棄」。他們設計出來的坦克就不可能是一回事。如果你將這些國家們的坦克洗牌,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感覺很可怕。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zgif-4-bf5eeb7d40

最初我是先發現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後來才在書架上注意到有同名原著,但說來好笑的是前者一直找不到時間觀賞,反而先看完後者。

 

本書是隨軍記者艾文‧萊特(Evan Wright)描寫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隨擔任開路先鋒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偵察營,攻入巴格達的所見所聞而成的一本回憶錄。內容沒有什麼激烈或精彩的戰鬥,有的是作者見到的這群官兵面臨砲火與生死關頭的各種反應,還有他們跟許多碰見的伊拉克民眾的各種互動。書名定為《殺戮世代》(Generartion Kill),萊特自有其寓意。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zgif-4-fec168af6d

猶記得幾年前,剛剛踏入西方古典學領域時,華文圈的相關著作相當的貧乏。特別是亞歷山大死後到羅馬征服前這段“希臘化時代”,幾乎可以說任何專著都幾乎付之闕如,只能是附在整個古典希臘史下去談。最近這幾年,隨著人們開始重視這個主題,總算有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地登場,甚至,在繁體書市也有了本書的出場來填補這段空白。

 

本書《征服的時代》是馬可孛羅在2021年引進,由英國Profile Books出版社與哈佛大學聯手打造的古代史書系。這套書我之前在亞馬遜網站搜書的時候有看到推薦,不過當時那時由於中文的都看不完了,也就只是留個心,沒想到一陣子後居然有台灣的出版社願意引進出版,真是讓人喜出望外。考慮到它是個系列五本作品,我就只是先收,等到今年出齊之後再一起閱讀(雖然它每一冊分開看並沒有影響)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ezgif-1-186f936105

前幾天陪老婆去借書時偶然在架上看到,就順手帶回家了。
其實我對第一次波斯灣戰爭還蠻有興趣的,主要是因為之前被一些水管上的影片還有奇蒂諾的書講述的內容吸引到,想要多深入了解。而這本書不算是一個全面的戰史,充其量是把文章集結起來的合訂本,而我看中的是其中一篇評論地面戰爭部分的專題。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c_1676533172_77805_1

在燎原推出這本《擲彈兵: 裝甲麥爾的戰爭故事》之前,其實我偶爾會在亞馬遜的網站推薦上看到,不過沒有太過留意。本書的爭議性其實也不小,主要在於作者的背景:納粹黨衛軍中級軍官,來自這支“大名鼎鼎”的部隊,寫了一本回憶錄,是足夠吸引注意力了。不過說來慚愧,在看完本書之前,我個人對作者是完全不了解,後來還去維基百科翻查了資料(中文很少,要看英文跟德文),才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庫特‧麥爾(Kurt Meyer),按照他自己在回憶錄的敘述,也是命很硬的人,各種生死關頭就是能僥倖不死,然後“幸運”的在西線被俘虜(我相信以他的身分落入紅軍手中很可能腦袋直接吃顆子彈),然後又是“良心發現”的加拿大人,讓他餘生不用在監獄中度過,也比另外一位同樣“有名”的派普(Joachim Peiper)好,至少可以善終。麥爾晚年加入了「納粹武裝親衛隊老兵互助會」(HIAG),目的是替黨衛軍老兵爭取應有的待遇,這本書就是帶著此目的撰寫,讀者在這點要留上心。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33887632

二戰的圍城史,比較有著名且常被提及的無非是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但實際上還有一場同樣慘烈的,也就是本書主題布達佩斯之圍。
它之所以比較不被關注,還是因為這場圍城除了造成匈牙利人民的苦難外,對整體戰爭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希特勒的這個決定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它確實遲滯了紅軍南部戰線的前進跟保住了匈牙利對德國的部分資源,但這無助緩解於納粹的敗亡。
匈牙利民眾的不幸也說不上無辜。考慮到這個國家在二戰期間,政府站錯了隊,人民對此也毫無作為,還協助迫害猶太人,一切都只是“德匹下”。

不過有個故事我覺得有點意思。
一位經歷過圍城的老人家對作者說,當時他三歲,見到進城的一位紅軍軍官,看他滿臉鬍子跟自己父親相同,於是就開口叫了聲爸爸。軍官納悶地聽完翻譯後,忽然流下了眼淚,緊緊的抱住了他。原來這位軍官在家鄉有跟他同年的孩子,這觸動了其思鄉情緒。後來軍官命人保護了他們一家,免受劫掠之苦。
這算是一種幸運嗎?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oom_big_156773

最早認識石川禎浩是看到中國那邊出版了他的《「紅星」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早期形象研究》(港中大版保持了原名,簡體版改成了《紅星》),我當時納悶著這是怎麼過審的。後來發現,作者的論文集《中國近代歷史的表與裡》也有出版,至於其他幾本,例如本書,就可能性為零了。

 

當初看到商務出這本《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我是有點訝異的,不過很慶幸有這本的面市,有鑑於兩岸局勢,以及台灣人實際上對於中共的了解程度,真的需要這樣的普及讀物。難道市面上關於中共的書還少了嗎?是不少,但不是太過泛政治化,不然就是寫的太學術。石川禎浩這本,我個人下個結論:作者輕鬆的筆調與流暢的文筆,加上譯者瞿艷丹優秀的翻譯,讓本書成為當前最雅俗共賞的佳作。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c_1515117231_25689_2

 

這本書最早是在2010年由中國的重慶出版社引進,當時我就買了一本拜讀。由於我對韓戰的陌生跟相關背景的欠缺,那時候只對作者強烈批評麥克阿瑟印象深刻。畢竟那時候我對韓戰的認識只建立在一本更早前推出的小冊子《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同樣是簡中,內容簡短的普及作。最近,聽說中國也要引進作者講越戰的《出類拔萃之輩》,但遲遲沒有下文,猜應該是過不了審,然後想起了他的這本舊作後來也出了繁體版。八旗引進這本是直接買譯稿,不過根據責編的說法是「有把原本被刪去的部分復原」。於是我又買了一本回來重溫,然後順便比對一下,果然,重慶版有一個章節的篇幅對比其他章異常的短,當年只覺得突兀,現在明白是為什麼了。

 

韓戰在美國曾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這些年比較多相關研究了),他們在這邊「並沒有贏」(軍方當然不這麼認為),最終只是回到了原點,既沒有輝煌的勝利,而「損失與傷痛」更是不如後來的越戰。這種待遇其實不算過分,按照作者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的說法,這的確又是美國「在錯誤的地方打的錯誤戰爭」。作者對於美國高層的批判是強烈的,儘管這多少還是帶著後見之明的眼光,畢竟華盛頓也是被動的面對這場戰爭,也因此,更多的指責焦點是放在應對的方式上。

文章標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