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8908707  

 

 

這個譯本簡體也是跟台灣買的,我是因為喜歡這個封面設計才選上海人民版。我對李維史陀(大陸譯成:列維‧斯特勞斯...太長了,用台譯吧)的了解不超過Wiki百科的範圍,人類學也是一無所知,不過這本書的書名太獵奇了,忍不住翻閱了一下,發現其實是大師寫給一般讀者的短文集,有些主題很有趣,所以就買回家拜讀了。

總結一點這本書透露出來的,大概就三個關鍵字:建構、相對主義跟素食。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Dg8KsdlnL  

 

這本是《教父》的作者Mario Puzo的遺作,他曾表示自己在波吉亞家族中得到很多關於它那經典角色Vito Andolini Corleone及其家族的靈感,本書則是他斷斷續續的寫作,有時難以下筆時就沉浸這個文藝復興最知名的家族之一的故事中,就可以文思泉湧。也因為如此,這部作品就這樣寫到作者亡故之時仍未完成,最後是由其好友Carol Gino代筆寫完終章。雖然他宣稱聽過Puzo告知關於這本書的一切,但終究不是原作者,感覺有很多梗都沒有被收尾,草草收場應該不是其本意,但也無可奈何了。

Borgia一家是文藝復興時期羅馬著名的勢力,以父親亞歷山大六世為首,切薩雷、盧克萊西亞等父子女活躍一時,或惡名昭彰。不管怎樣,關於他們的創作也是相當可觀,光是電視劇最近美、法也都各拍過,小說除了Puzo,另外還有大仲馬等,甚至還有一部被列入限制級的漫畫,著名的遊戲刺客教條資料片亦曾以反派登場。另外,如果有讀過馬基維利的《君王論》,應該也對這個家族略有耳聞!

我在看看本書之前對於這個家族的了解也就上述的管道了,除此之外差不多是一片空白。Puzo怎麼描述,也就怎麼接受。不過多少不難感覺出來作者對於故事主角還是有點漂白味道。不論是亞歷山大的那似假亦真的親情,切薩雷兄妹的不倫之愛等,都有費心刻畫,可我個人還是覺得那位不起眼的小弟約弗瑞,寫的比較沒那麼刻板。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先說明一下,我個人是對於宗教沒什麼信仰,看這些書比較基於歷史鑽研的角度,所以會期待看到一些精彩的考證論據。當初在Amazon看到這本長銷作品,確實是頗感興趣,但顯然我看走眼了。兩位作者,Bill O’Reilly是名嘴,另外一位Martin Dugard也只是位“歷史作家”,他們是寫過不少暢銷的“Killing”系列,但因為對象是大眾,或許是我自己錯認知。

本書《謀殺耶穌》,顧名思義,就是講述這位基督教的創始人一生的故事。他的事蹟隨著其事業成為人類主要宗教之後,就覆蓋上一層一層迷霧,雖然在上個世紀初就開始有些嚴謹的歷史學者開始利用考古學等材料進行還原,不過兩位作者讓我看不出有這樣的企圖。他們頂多是把各種關於耶穌的一生故事整理的條理分明,再用大眾語法寫成這本書而已。對於耶穌一生中許多難以理解,或者是心理活動等,均不置一詞,僅簡單陳述。說穿了,這只是一本比較暢銷書的普通傳記。

當然,這可能是我的問題。放著勒南(Joseph Ernest Renan)的書不看,來翻這本,可要是我真的改變次序,恐怕我連翻這本都懶了吧。也好,就當做是一個溫習,畢竟我沒看過聖經,對於耶穌的很多事情都是看電影“受難記”來的。

耶穌是個偉大的人。很觸動我的一個橋段是,他對忠實的門徒彼得說:「你會有三次不認我。」當彼得真的如耶穌所說在危難時獨自逃走時,彷彿訴說出人內心中偽裝出的堅強背後的軟弱,耶穌並不責怪他,而經過這場考驗後,彼得也才會最終殉道。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8030959  

 

說起來,上海三聯也是一間奇怪的出版社,默默的出這套經典人文書庫,品質不甚穩定,也不宣傳,就這樣放著等人去挖。不過它的確是有機會發現不錯作品的,就像這本《中世紀的人們》。

本書作者Eileen Edna LePoer Power,(艾琳‧帕瓦),活躍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經濟史家,但她實際上較為人知的是在社會文化,特別是“底層大眾”的研究成果上。《中世紀的人們》就是她的成名之作,1924年發行以來再版、翻譯成各種語言,歷久不衰。

現在我們這個時代對於社會文化的研究,不論東西方都早已充斥,許多普及作品也都如雨後春筍般的問世,但這在一個世紀前卻還是有待關注的空曠領域。艾琳‧帕瓦無疑就是其中的先驅,她在本書前言即大聲疾呼:「驅動歷史前進沒有底層大眾的努力是難以想像的,至今持續的忽略它們更是一種愚昧無知!」她以身體力行,撰寫這本以中世紀社會各階層職業做代表,描繪出當時人們生活圖景的小書,引起大家的關注。艾琳在農民、旅行家、修女、主婦、商人之中各挑選了一個真實或代表人物,運用任何可得的史料,從正面或側寫,告訴讀者他們在所屬的時代是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TzaKNXZHL  

華文著作裡面,關於迦太基的專著,就我所知,之前只有遠流出的日本人寫的《黃金迷城迦太基》,薄薄的一本,始終沒啥勁去看。麥田有一本漢尼拔的傳記,可惜翻譯不怎樣。之前在三民看到這本《迦太基必須毀滅》(Carthage must be Destroyed)的原文,看Goodread風評不差,但對英文沒啥信心就沒買,後來得知社科甲骨文要翻譯,等一出就立馬搶了本先睹為快。

 

說真的,迦太基算是上古文明中相當不幸的一個。究其淵遠跟文化,深度跟廣度都是當時地中海的佼佼者,但後來跟羅馬爭奪霸權失敗,結果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從地圖上抹去,歷史也被毀壞,甚至還被黑的閃閃發亮,後來一兩千年都是被視為“野蠻”的代名詞,實在是千古奇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etImage  

 

自從知道《羅馬浴場》的作者山崎萬里有新作問世,就一直想看,不過東立拖了老半天,終於生出了這本《大師‧普林尼》,也算功德無量啦,這本不好翻啊。(而且越來越貴了....作者在書中自稱,這本不再走搞笑路線,要一本正經,還找了一位擅長畫背景的漫畫家協助她繪製精美的羅馬風景,算是誠意之作。

 

不過坦白說,這本漫畫比較粉絲路線啦。故事是以普林尼對於大自然的探險為主,描述他觀察當時的一切,根據“博物誌”傳達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但如果對這無感的人大概翻幾頁就想睡了。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719aqwIDReL  

這本書沒有台灣出版業者看上真的頗意外,雖然之前也有一本《獨裁者的進化》,不過我買了還沒看。
之前看《羅馬革命》到一半,不知為何腦袋就浮現躺在架上的這本,於是緊接著繼續翻閱本書,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獨裁者手冊》是兩位作者B.B.D.Mesquita跟A.Smith將他們研究的“選擇人理論”所撰寫的《政治生存的邏輯》改編成通俗化的作品。顧名思義,就是描述做為一位獨裁者,要保住權力、地位、財富,甚至是生命,所需要做及不應當做的事情,並一一分析理由。作者強調,其實這之中只有幾項原則,讀者若能參透,套用在任何組織上,都可以分析出其背後的邏輯並運用之。

首先,作者強調,所謂的獨裁者當然不可能真的是“一個人統治”,他必然是需要一群支持者的協助,稱之為“不可或缺者”,這些人是其最親近,最堅定,且利益一致的,獨裁者無論如何都要優先關照他們,才能穩定統治。接下來是一群可以替代,但又有影響力的人,獨裁者可能需要他們,但也可以替換掉。最後是一群無關緊要,隨時可以替換者,獨裁者完全不管他們死活也沒關係。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AG0054  

閱讀了一段時間的羅馬史後,時不時在許多著作中看到學者提起《羅馬革命》,特別是中國許多研究者都大力推崇,心久仰之,不惜從海外購了一本原文回來膜拜。對,膜拜而已。我的語文能力實在太差,越級打怪真的太不自量力。

後來看到北京商務推出“古典文明譯叢”,書目中有這本書,實在心喜若狂,待一出版後,就立刻購入一睹為快。

 

羅納德‧塞姆(Ronald Syme),出生在紐西蘭,後來在牛津大學任教,於1939年戰雲密布的時候推出了這本《羅馬革命》(The Roman Revolution),照義大利古典學者莫里米亞諾(A.D.Momigliano)所說,因為其內容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顯然有些敏感,所以這本大做開始時並不怎麼被待見,要到戰後才開始發光發熱。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中有提,後來查有簡體版就買了一本放著。前年吧,台灣又出了陳太乙的新譯本,翻了一下精美設計的書,看優美的翻譯跟貼心的插圖,甚至還有名詞解說,這樣誠意滿滿,不買真是對不起良心,然後毫不猶豫把另外一個版本給扔到腦後了。(很久以前台灣光復書局也翻譯過一次,但那太久遠了)

關於尤瑟娜這本《哈德良回憶錄》,著名的英國羅馬史家 Ronald Syme用一言替她蓋棺定論:「這不是歷史小說(historical fiction)而是虛擬的歷史(fiction history),與《奧古斯都史》類似。」*1我想這應該是小說家所能得最好的評價了。

哈德良這位皇帝,最近幾年也許台灣會比較多人認識,如果看過那套《羅馬浴場》,或者是阿部寬的電影版,當然,很多人應該對於東方臉孔的羅馬人感到噴飯。撇開這不談,在尤瑟娜筆下的哈德良,是個有血有肉,充滿人性的帝王。特別是,書中假設這是寫給被立為“儲君”的馬可‧奧勒留,一本類似唐太宗的《帝範》的作品,所以,哈德良是要把他為君的心路歷程傳承下去,因此並不保留而直率的寫出點滴,有他一怒之下刺瞎筆記官的憤怒,老病痛苦想要自殺的陰暗,面對陰謀跟官場險惡的冷靜,還有對帝國統治的心得。說真的,我沒什麼文學品味,尤瑟娜花了很多筆墨細細描述哈德良心境的部分讓我昏昏欲睡,只有講到國政大事時才能精神一振。這多少有點對不起她。

陳太乙的譯筆沒有話說,雖然可能有人覺得他翻的太文謅謅,有失帝王風範。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大學的時候,我曾經問了教授一個問題:「如果我相信世上有個神,但我覺得祂跟我無關,這樣算是怎樣的態度?」
他說:「你根本不信神。」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22902007.jpg  

 

之前讀完《腐敗與羅馬帝國的衰弱》一書後,忽然想到了這本《非常三百年》,於是又拿出來重新看了一遍。主要我是覺得這兩本書的一些觀點頗相輔相成。前者資料整理的很好,而且論點清晰,但欠卻一個體系描繪;後者的脈絡不錯,但是沒有個非常強而有力的觀點。這兩本合一塊,倒是互補缺點了。


《非常三百年》這個中文書名取的有點俗氣,沒辦法,原出版社主要是以文學暢銷書居多,肯引進這本算是讓人意外。雖然Adrian Goldsworthy在歐美也是本身也是暢銷的作家更勝一個學者,這是他第一本中文翻譯的作品。事實上作者寫更多的是羅馬軍事史,諸如:《Roman Warfare》、《The Punic Wars》、《Cannae》等,最近的兩本是《Caesar》跟《Augustus》,已經被引進簡體市場即將出版。他的文筆很好,資料整理的不錯,但坦白說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1PA-8TLt6L  

 

這個出版社會出這樣主題的書,當初看到時是頗有疑慮的。不過仔細翻翻內容發現,其實只是“政治正確”的選題下的產物,本身是不是羅馬沒有什麼關係,不過這個譯者讓我有點想先讀讀看其作品,因為他還接手了號稱“二十世紀最好的羅馬史家”的R.Syme經典《羅馬革命》(已出版)的翻譯。幸好,沒讓我失望,看來是可以期待。

羅馬衰亡是個複雜的主題,它是讓很多史家有了口飯吃的好話題,Bryan Ward-Perkins在他的一本著作中統計了後人分析帝國崩潰的原因不下兩百多種(就不知道有沒有把他自己的也算進去),實在也夠驚人了。不過,再怎麼樣去探討,人世間的苦難也就那幾樣,分幾個大類不外乎政治、社會、經濟、天災、人禍等等。而這類書後來也發展出套路方式:先把前人的結論拿出來講一講,然後否定掉,最後再拿出自己的理論。

這本《腐敗與羅馬帝國的衰弱》也差不多如此。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t+dzPcZoL  

 

 

這本是之前看《劍橋隋唐史》時順便買的,作者王賡武是華裔史學家,本業是近代史、移民史等,《五代時期北方中國的權力結構》是他的博士論文,算是跨領域作品。作者有提過,他一向對中國長期有“趨於統一”的現象感到興趣,而在研究近代軍閥史偶然發現跟五代藩鎮有共通的相似性,同時也都有這種追求統一而非割據的現象,於是就跳過來寫了本書。

本書想要研究的題目主要是從唐末黃巢亂後開始,中央權力徹底瓦解,幾個重要藩鎮軍頭(恕我用這個詞句)如朱溫、李存勖輪番入主,他們把自己的制度跟人員套入原本的國家機構,並融合成新的體系,而且都致力於重新整合被分割的權力,企圖再次建立有力的中央政府。王賡武認為這個進程長期以來被古今的歷史學家忽略,因此企圖在本書討論後梁、後唐、後晉到後漢四個王朝對於後周、宋的統一所付出的貢獻。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FWR+PTW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出版社重印,後來人家提醒才發現譯者不同。

舊版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譯作了,當時還是用俄文翻譯,法文修訂;新版改採法文的孟德斯鳩全集,輔佐其他同語言的版本,這次包括一些孟氏的註腳都有翻譯,還有一些沒被他寫進去的片段跟一篇短文〈論羅馬人的宗教政策〉,算是誠意十足。

當然,重點還是譯文品質,跟舊版相比算是比較口語化,可讀性略高,不過還是可以發現有兩邊都譯的不怎樣的地方。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8475656  

 

Jacques Le Goff,年鑑學派第三代中的佼佼者,2014年剛剛過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的,按照中文Wiki上是六本,繁2簡4。

從《中世紀文明》中,可以隱約感覺到像之前讀宮崎市定先生的中國史那樣,一種大師把資料信手拈來,隨心所欲的寫作,一蹴而就的風采。本書沒有按照什麼標準教科書的套路在寫,前半段交代了一下自羅馬帝國崩潰後到十四世紀的簡短經過,後半部把重心放在了社會文化精神等等的面相上,偏好軍事政治的估計會興趣缺缺。Le Goff這本估計也不是寫給一般大眾看的,有點基礎的人再來比較好。

之前看過皮朗的一兩本書,對他有點認識,Le Goff也引用了他的著作,不過對於皮朗在《穆罕默德與查理曼》中的學說,則是搬其他學者的見解來做反駁,力道很小,看來是保持點尊重。

鎮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